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 第71章 【情感随笔】今晚,我找到母亲找了一生的三枚“抗大”纪念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1章 【情感随笔】今晚,我找到母亲找了一生的三枚“抗大”纪念章

【情感随笔】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71、今晚,我找到母亲找了一生的三枚“抗大”纪念章

顾雪林(京城翎管王)

1967年,纪念章曾风靡一时,当时我上初中,酷爱收藏纪念章,母亲对我说:“我有三枚非常重要的纪念章,不知为何一直找不到。”

我问:“是哪三枚纪念章?”

母亲说:“是我1938年上抗大第四期的纪念章;抗大第四期毕业纪念章;1946年‘抗大十周年纪念章’。”

我问母亲:“纪念章是什么样的?”

母亲说:“记不清了,只记得好像‘抗大第四期毕业纪念章’是圆形的,其它两枚的样子忘了,大概是方的吧。”

母亲的话,我一直牢记在心,决心找到这三枚纪念章。

母亲后来补充说:“抗大第四期毕业时,好像没有发过纸质的毕业证书,只发过一枚圆形的纪念章。”

母亲说,自己并没有收藏爱好,但是,这三枚纪念章,自己一直精心保存,但一晃30年过去了,从延安到山西兴县(晋绥军区总部);再到河北SJZ;最终跟着解放大军进入bJ,军旅倥偬;后又一直忙于工作,不知这三枚非常珍贵的纪念章,存放到哪里去了。母亲认为,这三枚纪念章应当没有丢失。

很多年中,我无数次在家中翻箱倒柜,但是没有找到这三枚纪念章。

一晃,时间又过了40年,2007年,母亲又一次提到纪念章的事,母亲说:“都过去70年了,难道那三枚纪念章丢失了?”母亲第一次怀疑,可能纪念章丢失了。

2017年,母亲93岁高龄,在医院的病床上,母亲再次提到那三枚纪念章,母亲说:“都过去80年了,算了,你别找了,找不着了,可能丢失了。”这是母亲最后一次跟我提到这三枚纪念章的事。

2018年3月5日,母亲去世,终年94岁。母亲生前,我没有实现母亲的愿望,帮她找到那三枚纪念章,成为永远的遗憾!

今天(2022年6月7日)晚上,坐在电脑前写稿,微风习习,不知为何,我鬼使神差地翻起了我存放各种纪念章的大纸盒子,突然,我在一个角落,发现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叠着的白麻布,打开白麻布,上面别着几枚非常陈旧的纪念章,其中一枚是朝鲜文的纪念章,中间是和平鸽,两边分别是中朝国旗;另还有三枚非常不起眼的纪念章:

其中有一枚圆形的纪念章,一个红色的五星中间写着“抗大”,我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上面逆时针写着繁体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是抗大成立时,教员的题词。我再仔细看,下面有一排红字,从左至右繁体字写着:“毕业证章”,上面有一个“4”字。背后的序号是“1918”,应当是学员序号。我突然脑子开窍,这不是母亲朝思暮想的抗大第四期毕业纪念章吗?

我再看第二枚,是一个铜制长方章框,镶嵌玻璃(塑料片?),方章上面醒目的写着:“抗大”两个字,是教员的亲笔题字,下面是水波纹,左上方是教员和总司令的头像照片,旁边有一个五角星,上面有一个人骑在马上的图案;底下一行非常小的字:“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章”,这枚纪念章,应当是母亲入学时发的。

我再看第三枚纪念章,是铜制圆形章,中间是地球图案,两边有麦穗装饰,纪念章中间有一个长方条框,从右往左写着繁体字:“抗大十周年纪念”,背后的序号是:“135”。

至此,母亲一生在寻找的三枚“抗大”纪念章,终于全部找到了。

面对这三枚非常珍贵的纪念章,我泪如泉涌!

(——母亲1937年2月在北平加入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7月中旬日占北平。9月初,母亲和我大姨从北平经天津(火车)、青岛(水路转火车)、郑州、西安(滞留一段时间),后同崔嵬等步行于同年11月抵达延安。1938年初,母亲进入鲁艺戏剧系第一期,4个月毕业后;于1938年4月中旬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同年入党。后进入八路军敌工训练队(抗大第五期)学习。之后......)

————————————————————————

小资料: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日干部而设立的学校。其前身为红军大学。1936年6月在陕西瓦窑堡成立,不久后迁往陕西保安。最初名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址迁往陕西延安。

学校成立时,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教员任教育委员会主席,罗瑞卿任教育长,刘亚楼任训练部长,杨至成任校务部长。

抗大的学员以部队中的红军干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为主。学校坚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为特色的教育内容,培养抗日干部。

1939年,抗大总校迁往晋冀豫边区,并在各主要根据地先后创办12所分校。1943年,总校迁回陕西绥德。

194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结束。学校开办期间,共培养十多万名抗日干部。

......

抗大成立后,林彪担任校长,刘伯承担任副校长,在新生入学时,刘伯承就给大家讲了这个问题。

刘伯承说:“教员曾经问过我,你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上过学,你说说,我们这个大学能不能跟人家的大学比啊?我说可以比,硬是可以比!”

刘伯承说到这里时,下面的学员们都笑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伏龙芝军事学院是非常正规的世界级军校,要什么有什么,而抗大刚刚成立,连教室都没有,只有窑洞,桌椅板凳也都是破破烂烂的,先进的教学用具更是一件也没有,可以说要什么没什么,这怎么能跟人家比呢?

刘伯承说:“他们有宽敞的教室,大得很,我们没有;他们有漂亮的教学用具,我说的不只是桌椅板凳,我们没有;他们有许多大名鼎鼎的教授,我们呢?”

刘伯承扫视着下面的学员们,自豪地说:“有!教员就是头一位嘛!周恩来同志就是嘛!徐特立、林伯渠、吴玉章、谢觉哉等同志都是嘛!还有朱德同志和许多老同志也都是嘛!你们在座的不少同志,都指挥过不少漂亮的战斗,也都可以当教授嘛!”

最后,刘伯承说:“我们这里还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中华民族的正气!”

这番话说完后,下面立刻响起了一片掌声。

其实,这也是我军长期以来的一个真实写照,论武器装备,我们不如对手;论后勤补给,我们也不如对手,但是,我们有无数才华横溢、艰苦奋斗的革命家,确保了我军历经无数艰难困苦都始终屹立不倒,并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提供内容)

——————————

小资料:

1938年4月16日,抗大第四期正式开学,至12月陆续毕业。此时,华北地区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损失很大,伤亡惨重,在抗日战争全局中退居次要地位;而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得到较大发展,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抗日战场,开始进入主导地位。

在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在华北、长江南北等地展开了更加广泛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并牵制着日军向中原及大西南的进攻,有力地支援了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的威望。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威望日益提高,位于大西北的抗大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广大爱国青年和一些知名人士及华侨。他们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投笔从戎,通过各种渠道,冲破阻力,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涌向延安,奔赴抗大,寻求抗日救国之真理。

抗大第四期正式开学后,由于来延安的青年学生人数猛增,这一期学员达到5000多人,几乎是前几期学员人数的总和。这是抗大历史上学员人数最多的一期,也是知识分子比例最高的一期。教员对这些知识青年非常重视,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从西安徒步来到延安的。他们当中有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平津地区及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大中学生,有知名的文艺界人士,如郑律成、贺绿汀、欧阳山尊、莫耶、史若虚、张平、颜一烟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64名华侨青年;有国民党军队将领的子弟,如国民党元老黄兴之子黄鼐、冯玉祥侄孙冯文华,国民党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之弟傅作良等。

第四期开学前后每天要接纳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外来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的确是抗大的“黄金时期”。教员兴奋地为第四期开学题词:“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并指示抗大把为抗日前线培养知识青年干部,作为这一期的中心任务。

抗大第四期共招收学员5562人,先后共编为8个大队43个队。其中训练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统治区(以下简称国统区)、沦陷区地下党派来的干部907人,编为7个队;男知识青年4001人,编为31个队;女知识青年654人,编为5个队。全校知识青年学员共计4655人,占在校学员总数的83%。

由于这一期学员人数一下子增加到第三期的4倍多,抗大校舍根本容纳不下,只好采取分散办学的方式,除第二大队、第三大队、第四大队、第八大队驻延安附近外,第一大队驻瓦窑堡,第五大队驻庆阳镇,第六大队驻洛川县,第七大队驻蟠龙镇。

第四期校部领导人是:罗瑞卿任副校长,张际春任政治部主任,许光达任教育长,陈伯钧任训练部部长,欧阳毅任秘书长,周文龙任校务部部长,许世友任校务部副部长。

由于第四期女学员增至600多人,为便于管理,将其编为第八大队。党中央对女知识分子到抗大学习特别关心和重视,教员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参加第八大队的开学典礼。教员深切地指出:全民族所有的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尤其是我们妇女同胞所受的压迫尤甚;我们反对一切加于妇女的压迫,尤其仇恨日本帝国主义对于妇女的侮辱。我们抗日,不仅为求得民族平等,而且要在抗日战争中求得中国妇女的地位平等。

教员代表党中央的讲话,不仅对女生大队,也对全中国广大妇女提出了殷切期望,使女生大队的学员们受到极大的鼓舞。

由于抗大的猛烈发展与扩大,抗大的教职员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这一新情况,抗大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抽调部分在职干部和教员成立教员训练班、政治干部训练班、区队长训练班和参谋训练班。

这些从红军干部和知识青年学员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分子,经过短期训练,迅速充实到教员队伍和机关干部的行列。经过努力,全校教职员很快从第三期的300多人猛增至1386人,基本满足了第四期教学工作的需求。

面对抗大这一兴旺发达的可喜局面,罗瑞卿副校长兴奋地说:“抗大抗大,越抗越大。”

党中央非常关注抗大教员队伍建设,中央领导同志经常与抗大教员谈心,问寒问暖,征求意见。教员经常深入到教职工中做思想工作。1938年10月,政治教育科长杨兰史不幸病逝,教员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并号召大家下定决心,做一辈子教员,死在延安,埋在清凉山。

为提高教员和学员的组织指挥能力,抗大于7月间举行了有1400多人参加的军事演习。历时7天的演练,使学员开阔了眼界,初步掌握了组织演习的基本要领,同时也提高了组织指挥能力。

9月,抗大组织参观团,在军事教育科科长王智涛带领下,先后到达晋西北、晋察冀八路军部队参观见学,一边向前线部队指战员取经,一边帮助部队总结战斗经验教训,编写战例,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一份《战术学》教材,深受学员和部队指战员的欢迎。

第四期开学时,知识青年学员中仅有530名共产党员,占4655名知识青年学员的11%;到毕业之际,知识青年学员中有3304名共产党员,约占知识青年总数的70%。第四期之所以是抗大创办以来最辉煌的时期,就是将4000多名知识青年教育培养成为坚强的抗日军政骨干。

下面是抗大第四期学员名单,可能不完整,请知情者补充。

周雪林、于瑞英、丁松雪、谈杰、焦敏之、徐元冬、谢文(女)、左文(女)、刘也凡、杨拯民、李君彦、周静舒(女)、高向明(女)、张衍、于丁(束熔铸)、宋振庭、刘明夫、朱声凯、沙家英(女)、蔡德琪(女)、叶藜(女)、刘晓(女)、王清(女)、赵云菲、曲竞济、林真、傅涯(女)、张文、薛云(女、谢文的妹妹薛恒云)、罗健(女)、罗彦、晕维(陈丽珍)、陈淑荣、陈慕华(女)、常纪荣、傅英(余立,女)、张希琦、曾宪兰(女)、鲁易、黄积云(女)、吴象、钟琦、文迅、徐照、李宁、杨汤中、曹鲁、吴静(女)、滕代远、张同久、李鸣(女)、冷新华、窦占玉、明昌学、冯邨、严光、赖光勋、王玉峰、向阳、沈阳、邢亦民、胡显亮、武希方、黄继武(黄野)、李迪生、姚天纵、方晓、韩克迪、朱刚、龚心锦、杨俊、陈德先、孙殿甲、尚炜、马骏驰、赵培桐、谷红、刘万祥、赵讲琅、王英杰、张健(张朋展)、吕作松、焦兰亭、杨致平、黎光、沈晨、郝云虹、张春、姚向梅(女)、刘耀祖、刘鸿益、李玲(女)、吴因、夏沙(温联琛,女)、黄翠英(女)、刘光晖、刘军(女)、张光弟、张同坤、魏巍、史烈、王裴、于晶、刘展平(女)、周乐亭、靳士林、钟民、隋家滋、王奎生、高炣、谢健、李万杰、雷烨、康茅召、吴周、黄河、张金辉、苏毅、王林、苏伟、岳阳、周志飞、吴植楷、张抛家、李克、华宜、徐明、严寄洲、彭正谟、陈辉、袁思达、金涛、张世军、向竞凡、马豫章、徐原、阮庆、廖政武、黎琳(张露萍,女)、兰健(女)、白刃、李至发、陈耕国、林先梯、陈在道、尹建、陈化、付青、林有声、王唯真、黄贺宝、余自克(越南)、王诚、刘捷(女)、刘辉、陈远高、王固、柴哼(越南)、胡守富、袁驼、洛岩、罗林、吴伯箫、石少华、王安仁、王静先、龚培生、鲁烊(女)、杜凤(女)、张欣(女)、茱茵(女)、丁白(女)、江涛(女)、肖鲁斌、马波然、马克、盛光明、赵肖君、苏克、朱正身、谢振亚、胡保成、胡善成、张永、张复兴、穆正修、苗力沉、杨士元、何尚(女)、张格新、包善政、顾永才、黄兴然、陈健夫、叶尚志、陈忠实、刘赞平、贺伟(女)、凌任、李静、唐皎、邱德忠、余震、赵斌杰、王车沦、黄俊、饶积进、张国久、魏浩然、洪茵、刘芳龄(女)、蔓焰(女)、韩刚、韩国忠、靳怀刚、徐源泉、程肃正、吴凡吾、左叶、戈果、晋士林、匡中民、苏里、田言、杨亚民、王耐心、刘逢川、李国栋、吴甲申、叶平、铁英、**、屈百川、赵磊、郝治平(女)、谷凤鸣、叶应龙、沈平、郑文成、叶平周、张先第(女)、光未然、张现、徐朗(女)、吕活、艾福林、苑春芳、雪帆、李唯实、蔡贲、徐行、丁志刚(丁铸铁)、鲁之谟、郑波、林明贤、刘平、严文井、方明(女)、方征、杨俊恭、任泽生、华楠、孙耕夫、鹿野、谷奇、张同、张世、王静(女)、鲁志怀、陈播、殷之瑶、黄中俊、陈珉(女)、左良、柯乐满(法国)、雅德(女、美国)、雷雅德(加拿大)、付路德(美国)、王金栋、尚干能、杨博然(女)、高哲(女)、陈瑜、卢有恒、历伟、戴德、郭玲甫、公孙萍、杨忠诚、李钰、金振中、包善改、史堪、胡志毅、鲁烽(女)、盛志明、刘仿岺(改为刘仿龄)、蒋英(女)、丁君亚、劳森、马志(女)、莱茵、毛凤山、肖苏、宋志、柯岗、吴军静、丁秋生、王善志、武中奇、钟林、孙鉴、夏西平、谷德、王海涛、王静修、金树滋、袁正元、陈中民、刘知侠、高克、王学谦、王东良、何凌登、张国坤、方少来、刘万长、汪解民、肖苏(女)、刘仲明、林安利、殷琏、王克(女)、王超英(女)、罗卓英(女)、章文(女)、刘增平、黎原、鲁子敬、袁士达、王缘峰、苏敏、袁浡、杜凌远(女)、吕班、滕敏灿、吴建业(吴大可)、刘璞、张灿明、张峰、郑继斯、罗沙、王平、罗加(女)、陈展平、程国璠、于晶(女)、梁钧光、杜生华、、王久鸣(王豕骏)、王岳、朱节(朱力生)、凌瑜、罗英(女)、华逸(女)、韩辛、贾克、李振君、罗茜(女)、罗燕(女)、罗沙(女)、吕英(女)、陈淑容(女)、尹维(女)、严金萱(女)、柳村、盛志朋、刘层平、王慧民、张生茅、高存信、顾宁、邓彭波、阎大魁、韩钢、程隶正、石于、周荣国、陈健、潘家珍(女)、何克春、康庄、王一平、陈立、陈德民、陈洪涛、陈培兴、陈文高、陈熙道、陈耀先、胡镇、黄峰、霍伟征、江成志、金烈、李辉、李觉民、李金锐、李景炎、李林、李林(女)、李明、李鸣珂、廖迪成、林启深、刘铁、刘铁平、刘玉堂、吕志澄、马冰山、马殊、梅洛、孟维平、孟祥荣、苗田奋、沈其东、戈枫、齐开心、寒星(女)、陈志华、戴革坤、邓慧、邓天培、邓文质、范略、符柏坚、苏刚达、苏青、唐泽华、王道平、王修竹、王衍铎、吴子实、伍乃茵(女)、肖戈、谢汉、邢亮(星亮)、徐林汉、许志毅、杨敏、杨士斌、杨宜达、姚熔炉、于光、于树春、余平、袁国民、张传德、张棣昌、张柯、张汶、张英、赵炳辉、赵南、郑北辰、郑克、郑资平、周国瑾、周庆鸣、傅德生(傅希)、杜然华、龚辉、刘克屏、李树三、林超、丁金鹏、张伯英、杨长春、沈金祥、凌云、宋玉麟、费立人、岳松、仉道明、李小露、沈信祥、赵占魁、王初、李平、李非平、历瑞康、鲁松、邓志伟、邵井蛙、杨长青、彭光伟、周数康、苏虹、颜一烟(女)、邸桂芳(女)、张永恒、赵磊、钟华、秦耘、熊英兰、金铨、高宗一、张琴秋(女)、刘勉(女)、刘敏(女)、李枫林(邵星)、罗文、贺炳炎、朱启秀、徐锐、宋志远(傅文忱)、王韦平、应唯鲁、王延生、李滔(李天贵)、程宜萍(女)、杜智远、杜启远(杜堃)(女)、林爽、齐瑞棠、常培力、王启刚、郑其贵、钟国琴、胡云卿、柯华、牛寿君、黄锡川、陈德、甘惜分、张驾伍、李熙川、朱辉、何鸣、沈先夫、崔潮(崔洪海)、秦承濂(李扶民)、罗坦、于影(女)、刘稚灵(女)、阎兆亨、曾传芳、陈克琴、陈振亚、程九柯、郭春则、李何、林维、刘子平、罗乃堂、王谟、谢良、熊石琦、薛汉鼎、赵群、肖君盛、魏万祥(雷隆)、卢传奇(卢亚强)、朱德成、汤可澄(汤从列)、吴明岐、肖金盛、刘鼎、白林(杨尚璞,女)、别婉雪(黎莎,女)、郑律成、贺绿汀、欧阳山尊、史若虚、汪洋、黄鼐、冯文华、傅作良、段方、黄克(女)、林以行(女)、王晖(女)、王映(女)、肖里(女)、熊灵兰(女)、彭金梅(女)、沈祖华、秦北辰、张家惠(女)、邹靖华(女)、左克(女)、张永恒(女)、赵磊(女)、钟华(女)、秦耘(女)、金铨(女)、高宋一(女)、刘婕(女)、钱萍、陈广竹、熊复、苏庄(苏壮)、马锐、张汉英、张子新、张海、梁金生、张监、尹显玉(女)

......

顾雪林的重要补充:

在这份名单中,我惊奇的发现,我母亲薛云竟和我大姨谢文(薛恒文)、姨夫徐元冬在抗大同一期。从来没有听我母亲说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