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图纸交上去后,林善言的研发也算暂时告一段落了。

见他终于得了空闲来,杨大桃立马将自己想做唇刷的事说了出来,问他能不能指点一下。

自家媳妇儿有事相求,林善言哪里能推辞?

而且最近杨大桃也是醉心于研究口脂,一直对他爱答不理的,如今能有事儿主动找过来,林善言更是求之不得!

不过说真的,林善言如今虽然也算是精通木工活儿了,但这做刷子,他还是真不会。

虽然不会,林善言倒也没再怕的,不就是个刷子嘛,多琢磨琢磨,不就能琢磨出来了?

于是林善言便找来了木工坊里,给家具刷桐油的木刷子,仔细研究了一番。

等拆开来看了一番后,发现其实也不难,无非就是木手柄上夹猪毛而已。

林善言说干就干,立马就用木工坊里现成的边角料,做了缩小版的小刷子出来。至于刷子上的毛,是从一把没用过的新刷子上剪下来的。

杨大桃看到成品,试了一试后,却摇了摇头:“你这刷子,用来刷口脂也太奇怪了,刷子面太宽,毛太长,手柄也太短……”

说完她想了想,取了碳条和纸来:“这样,我画出来,回头你照着做便是了。”

接着,杨大桃便开始设计唇刷的式样起来。

其实她想的很简单,用来刷嘴唇,刷头肯定要小小的,手柄要长长的,才便于抓握。

于是杨大桃就照着毛笔那样,画了一个细长细长的手柄出来,然后把笔头改成了扁扁短短的一小撮。

任芸走过来瞧了一眼她的设计图,不觉连连点头,不错,有前世唇刷的那样子了。

得到任芸的肯定和夸赞,杨大桃又是笑眯了眼。

不过,这刷毛的材料,杨大桃却一时犯了难。

“娘,这猪毛太粗糙了些,用来做唇刷,我觉着不太好……”

“那用其他毛看看,多试试,总能找出合适的来。”任芸笑道。

其他毛?

杨大桃当即四下一扫,然后目光便落到了正窝在一旁的大黑身上。

大黑啃骨头啃得正欢,抬眼便陡然对上了杨大桃发亮的双眼,和嘴角亲切的微笑。

大黑:……

片刻后,大黑瞅着自己秃了一小块的尾巴毛,开始怀疑狗生。

但很快大黑便释然了。

因为它发现,不仅是自己的狗毛,接下来大红的马鬃毛、老林家的羊毛,就连大胖儿的熊猫毛,都没能逃过杨大桃的魔手。

可以说,是把各种能想到的动物毛,她都薅了个遍。

然而等杨大桃把所有动物毛都试了个遍,却发现不是太柔软,就是太粗糙,总感觉差点儿。

任芸看在眼里,其实也是犯了难。

前世的化妆刷,大多都是人造纤维毛,但也有用动物毛做成的高档化妆刷。

比如马毛和羊毛,由于含有天然毛鳞片,抓粉力强,释粉又均匀,所以常被用来制作散粉刷和眼影刷等。

但唯独唇刷,或许是需要比较硬挺顺滑的毛,而动物毛偏柔软,所以任芸印象中好像一直用的是纤维毛。

纤维毛这个时代可做不出来,于是任芸只得建议杨大桃道:“不若你试着混合几种毛,看看能不能做出合适的?”

杨大桃一听有道理,于是立马又着手开始混毛做实验。

但手头的动物毛已经用的差不多了,于是她便又开始了新的一轮薅毛行动。

离得最近的大黑,便又成了头一个受害者。

搞得大黑很是郁闷,你剪就剪吧,剪的东一块西一块的,瞧它这尾巴,不知道的还以为被自己啃了的……

但转头一看见熊猫大胖儿明显凹陷了一块的头顶,大黑立马又突然觉着自己的丑尾巴,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了。

别说,经过多轮配毛实验,最终杨大桃还当真找到了一款较为合适的配比。

等成品正式出来,任芸试了一下,也觉着还不错。

于是唇刷的制作方法,便定了下来。

而此时,林家人还不知,和光县城那边,这几日已经有了不小的轰动。

原因自然便是范县令张贴公布的那三张结构图纸。

其实张贴当日,便引来了不少百姓的围观,因为大家伙儿可从来没见过衙门张贴这种东西,像画都不像画的,奇怪得很。

等看明白是何东西后,百姓们一下子就沸腾了。

那吹谷机已经在售卖,所以有一些人还是听过的,但另外两样,可就真的把所有百姓震惊到了。

虽然有很多都是城里的百姓,不事农田,但他们也是清楚的很,这几张图纸意味着什么。

等得知这是那个九品机研农官发明制造出来的农器,并主动公布于众时,百姓们纷纷交口称赞,直呼林大人是个为民的好官!

而随着图纸的事散布出去,便引来了更多的人。

那些人,大多都是从事木工活儿的和石刻手艺的师傅,有些是各家工坊里安排来学习的,有些则是私家手艺人。

这三幅图纸,对于他们而言,显然就是送上门来的生意,他们怎么可能不来?只恨不得立刻能把图纸都印在脑子里才好呢。

但大家可都没那个记性,又画不出一样的图纸来,于是每日那图纸前,都被围得是水泄不通。

有人甚至干脆带了小板凳和家伙什儿,当场照着图纸就直接制作起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手艺师傅学会,那三样农器也迅速地开始在整个和光县售卖起来。

因为太省时省力,深受百姓们的欢迎。

而随着手艺学成,县衙门口的人群终于散了。然而很快,却又重新聚集了一群人。

那些都是外县的手艺师傅,听到风声后赶忙过来学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