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玄幻魔法 > 民间春秋 > 《爱孩子容易,做称职的父母很难》(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爱孩子容易,做称职的父母很难》(三)

话题27: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劳动,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其安身立命之本,而勤劳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一定不会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

然而,在芸芸众生中,好吃懒做、庸庸碌碌的人并不鲜见。俗话说:勤谨勤谨,衣饭随身;懒起懒坐,多受饥饿!就是告诫人们要想过好日子,就必须勤勤恳恳地付出劳动。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一些人要好吃懒做呢?难道说他们天生就是这样的人吗?答案是否定的,好吃懒做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习性,而是在其后生环境中逐渐养成的一种非常不好的坏习惯。在这一类人里边,有的有可能他们的双亲,或者是父亲或母亲本身就是好吃懒做的人,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自然也就会成为好吃懒做的人。因为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往往更容易学到父母亲的一些不好的习惯。而另有一部分人的情况则完全相反,其父母亲非常勤劳节俭,但由于他们太腻爱、太纵容自己的孩子,将生活中所有的苦全部自己承担了,而将所有的甜一股脑儿统统给了孩子,加之又缺少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久而久之,将孩子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人。无论是由于哪一种原因造就的,其结果都一样,那就是:从小就好吃懒做的孩子,长大以后绝对不可能有出息!

我们知道,一种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彻底更改的。因此,做父母的必须从自身做起,以勤劳节俭的姿态持家过日子,给孩子树立热爱劳动,不贪图享受的榜样。并且,父母亲绝对不可以无原则地一味腻爱、纵容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特别爱吃的东西,也不可以全部尽着他(她)吃,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也很喜欢吃,让孩子主动请爸爸妈妈一块儿吃。孩子的物质欲望要有选择的满足,让他(她)知道父母亲工作\/劳动的辛劳,并能够主动地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既可以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父母亲要持续地给孩子灌输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世界、不劳而获可耻的理念,培养他(她)从小热爱劳动,不贪图物质享受的良好习惯。这种好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那么,用什么办法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呢?其实办法还是很多的。父母亲可以首先从教育孩子帮助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开始。孩子做得不好没有关系,只要是热情认真地去做了就行。父母亲一定要及时鼓励孩子在劳动中的良好表现,但绝对不可以指责孩子这没做好,那没做好,这样会打击他(她)今后再次参与这种劳动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是首先肯定其劳动热情,然后帮助他分析不足,教给他正确的方法,或者降低要求使他把事情做好,以增强孩子的劳动信心。

父母亲一定切忌不可以把做家务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也不可以利用金钱刺激的方式来引诱孩子做家务活儿,这样做根本就起不到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目的,只能让他(她)从内心深处更加厌恶劳动,或者只是将做一些家务劳动作为赚取零花钱的手段。父母亲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在劳动中挖掘快乐和体验快乐。

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父母亲要引导孩子积极地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这样的公益活动与家庭亲子互动活动是不同的,因为这属于集体劳动。孩子可以在这样的劳动中进行劳动纪律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父母亲一定不要以没有多少事情,用不着你干为托词不让孩子参与劳动,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进行劳动锻炼的权利和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孩子也不要以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为理由拒绝参与劳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经常参加一些体力劳动会使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更好,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孩子如果不爱劳动,不经常进行劳动训练,即使变不成好吃懒做的人,他(她)也就没有办法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从而影响其长大以后的生活质量。

父母要记住:当孩子主动提出来要参与你正在做的家务事时,一定要高兴地答应他(她);当孩子需要你指导他(她)完成老师布置的手工作业时,你也一定要用心地提供帮助,并一起分享孩子的劳动成果。

在记忆中,每当看到我包饺子的时候,女儿都会非常开心,因为她又可以和我一起动手了;不过,她包的不是饺子,而是太阳花:在一个饺子片的中间放上不少馅,上面再盖上另一个饺子片,然后将两个饺子片的边缘捏成花纹,美其名曰“太阳花”。由于体积较大,而且包的馅儿多,这种“饺子”很容易煮破。因此在每次煮饺子时,我都得格外小心,并且会将煮熟后仍然完好的“太阳花”分盛在每个人的碗里。每当这个时候,女儿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连连催促我们说:“你们快尝尝我包的‘太阳花’,肯定比妈妈包的饺子好吃!”

她爸爸咬上一口,等不到咽下去就会大声夸奖:“哇,好吃多啦!”

一次,学校组织手工活动,要求每人做一件手工制品。孩子们有的是画画、有的是捏面人,女儿见我经常织毛衣,就决定用毛线编织一只蜻蜓。可她从来没有拿过毛衣针,于是就要我教她。老实说,教她学会一般的编织并不难,但要做一只蜻蜓出来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看到女儿恳切的目光,我是无论如何也不可以让她失望的。于是,我满怀信心地对她说:“行,只要我们想办法,就一定能编织出一只漂亮的蜻蜓!”

整整一个周日,我们俩都沉浸在设计、编织、拆散、再设计、再编织的反复演练中。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一只褐色身体、浅绿色翅膀、长有两只黄色大眼睛的,看起来蛮漂亮的“蜻蜓”终于在女儿的小手里诞生了。在学校举办的“学生手工展示日”那天上午,我特地向单位请了半天假去学校观看展览。我高兴地看到,女儿和编织小组的同学们正守候在她们的展席前,欣喜地接受学生、老师和家长们的欣赏。在所有的编织物展品中,女儿的小“蜻蜓”犹如鹤立鸡群,特别显眼!虽然,学校事先已经特别要求学生们,务必请自己的父母亲去观看这次展览,但我发现,那天去的家长非常稀少。当女儿的同学们看到我出现了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羡慕的表情,并且四处张望寻找自己的父母,但他们大多都失望了;而我则从女儿的脸上看到了成功的喜悦,也看到了对我的感激……

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需要你说出来,更需要你做出来!

眼下,经常会听到人们说:一些孩子上大学了还不会收拾自己的东西,不会洗衣服、钉钮扣……而事实上,这都怪不得孩子。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错误都在其父母身上,因为这都是他们从小没有对孩子进行劳动训练所导致的。与那些自理能力强、乐观向上,在离开了父母之后,仍能够将自己的日常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孩子相比,父母亲应该怎么做,可谓一目了然了。

一般来讲,乡下的孩子亲历各种劳动的时间早,机会多,这也就是为什么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个个身体壮实,更加不怕吃苦的真正原因。此外,现代人还普遍认为,出身农家的大学生的自理、自立和适应能力,通常都比地道的城市牌大学生强得多!而且,这些孩子一旦接受了高等教育进入社会之后,他们往往更有出息,更容易受到人们的爱戴。这也难怪,因为他们不是被关在笼子里填出来的“肥鸭”,而是在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中,历经各种生存条件的考验而自行飞翔出来的“天鹅”!

不过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生活状况的大幅度改善,家长们过分腻爱孩子的不良习惯,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也快速滋生蔓延开来。笔者国庆长假回老家小住,正好赶上秋收农忙季节,发现不少家长宁愿自己起早贪黑不停息地忙碌,也舍不得让自己正在放假的孩子帮忙干农活儿。这些孩子一个个结实如牛,个头已经比自己的父母亲还高,有一些还是放假回家探亲的专科生、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他们看着辛辛苦苦抚育自己长大,已经日见苍老的父母,甚至祖父母起早贪黑地劳作居然无动于衷。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如果长此以往地发展下去,农村出身大学生的一些优势就会慢慢地消失殆尽。

做父母的必须明白,让孩子参加一些体力劳动,对他们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情。在劳动中,既可以使他们亲身体验到长辈们艰辛劳动的不易,同时也会让他们体会到收获的快乐,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体谅的融融亲情。如果让孩子,尤其是已经成人的孩子看着长辈们辛勤劳作,自己却游手好闲,那他(她)就会慢慢地变成一个不会关心别人的自私自利者,而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不会受到欢迎的。

因此,父母亲一定不要担心自己的孩子吃苦。在当前来说,所谓的吃苦,也不过是少一些物质享受,多一些脑力和体力劳动而已。要知道,适当地让孩子吃一些苦,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是对孩子的一种精神历练和体力、技能锻炼。所以说,父母亲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不贪图享受、热爱劳动的好品质。如果是家住农村的孩子,父母们应该让他们多干一些农活儿。这样,既可以使他们锻炼出经得起摔打的健壮体格,又能够使他们树立起不怕困难和敢于吃苦的坚强意志。如果家住城市,父母亲也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些条件,比如:每一年都要带他(她)回几趟仍然还住在农村的祖父母家去参加劳动;如果祖父母也在城市里居住,就每一年专门带他们去农村的亲戚、朋友家帮忙干几天农活儿。总之,让大一点儿的孩子亲身经历一些艰苦的农事劳作,实在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话题28: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痛快玩耍的好习惯

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不专心,一边写作业一边玩儿,本来可以早早写完的作业,拖拖拉拉直到天很晚了才勉强完成,结果耽误了睡觉,搞得第二天早上困得不想起床……

实际上,小孩子大多好动不好静,真正能够自觉地做到较长时间地专心与一件事情是很难的。这就要求家长明确地告诉孩子:要学习就认认真真地学习,要玩儿就痛痛快快地玩儿!并耐心地给孩子将清楚:读书和写作业的时候,心里不可以想其它与学习不相干的事情,专心致志地认真学习才能学得快,学得好;利利索索将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全部完成之后,就可以收拾好书包痛痛快快地玩儿去了。如果一边学习一边玩儿,既学不好,也玩儿不好,只会是白白浪费时间!只要孩子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他(她)一边学习一边玩儿的坏习惯,就会慢慢有所改善的;而当他(她)逐渐领悟到了做完作业之后痛快玩耍的快乐之后,原先的那种一边学习一边玩儿的不良习惯,也就有望彻底纠正过来了。

话题29:当天的事情必须当天完成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学过一课有关“寒号鸟”的寓言故事,课文里边懒惰的寒号鸟在寒夜里的哀号:“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冷死我,明天就垒窝!”,和它第二天在温暖明亮阳光下的欢歌:“太阳出来暖和和,拍拍翅膀唱起歌,得过且过,得过且过!”,以及在温暖的阳光下,住在大树上的喜鹊与对面崖缝中正在蒙头大睡的邻居寒号鸟的对话:“寒号鸟、别睡觉,大好晴天,赶快垒巢;现在懒惰,将来糟糕!”,而寒号鸟却伸伸懒腰回答:“傻喜鹊,不要吵,太阳暖和,正好睡觉!”等等,非常形象化地描述了寒号鸟得过且过的懒散样子。课文的结尾说的是:又一个北风怒号的夜晚过后,在温暖的阳光下,喜鹊蹦蹦跳跳,但寒号鸟却在半夜里冻死了。

我经常想,小学语文课本中安排这一课真是太好了。在这个童话故事中,不但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吟诵起来朗朗上口,小学生易记、易懂。凡是学过这篇课文的人,应该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只由于得过且过,不把当天应该做的事情做完、做好,而落了个冻死下场的寒号鸟!这个寓言故事会让孩子深深懂得:得过且过害死人,当天的事情必须当天完成;如果得过且过,很有可能会耽误事情,甚至坏大事!

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当天的事情必须当天完成的好习惯,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必须提醒孩子:凡事一定不可以推诿拖拉,当天的事情当天做,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一开始对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时,他(她)执行起来也许会多少有点儿难度;但是,当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即使父母不再提醒,孩子也会自觉地这样做。

话题30:学习不可以偏科、一知半解和粗心大意

孩子需要全面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因此,他(她)必须认真学好各门功课。如果孩子只是稍微倾向于算术、语文或者其他课程,问题还不算太大,而且也不可能避免,但是绝对不可以出现严重偏科的情况。一旦发现孩子严重偏科,父母亲一定要帮助孩子予以纠正。纠正的办法很多,除了给孩子讲清楚偏科的害处之外,还可以买一些书籍和有关的实物装置让其阅读和摆弄,以唤起他(她)对于不太愿意下苦功学习的课程的兴趣。比如,如果孩子不喜欢学习语文,可以买一些特别有意思的故事书让他(她)阅读;如果孩子不喜欢学习算术,就买一些与数学计算有关的名人轶事故事书和计算技巧一类的书籍让他(她)阅读;如果孩子不喜欢学习化学、生物……,则可以购买一些相关的仪器设备,比如可以做一些简单、安全的化学试验的材料和器皿、可以观察宏观世界的望远镜、可以探测微观世界奥秘的显微镜,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了解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生物和矿藏,带孩子去博物馆和植物园参观学习等办法,来激发孩子对于所学各门功课发自内心的深深的热爱。

一知半解是学习的大敌。父母亲必须随时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各门功课是否都学懂了,都学扎实了。必须确保孩子做到不拉一节课。一旦生病或者其它万不得已的事情耽误了上课,过后必须及时请老师或者自己给孩子补上。因为课本里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前后紧密衔接的,所以绝对不可以有断层。如果孩子消化不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一定要查找原因,督促孩子认真听讲。没有听懂的可以在课后请教老师和同学,父母亲也可以为孩子提供帮助。总之,凡已经学过的课文,必须确保不留任何疑问。

孩子写错字、做错题、用错词语是在所难免的,父母亲没有必要,也不可以要求孩子不出错;但是,父母必须告诉孩子:同一个错误绝对不可以出现第二次。曾经写错过的字、做错过的题,在更正之后就应该牢牢记住。如果再次出错,那就不可原谅了。

常听有些家长说:那些题孩子本来都会做的,就是粗心了没有考好。这话说得很不科学!是孩子本来不懂还是真的粗心?即使真是粗心,也不可以这样说的,好像粗心就有理了似的。告诉孩子:如果是因为不懂而做错了,没有关系,考完之后补上这些知识,真正搞懂了就行。但是,如果是因为粗心大意而做错了,则是不可原谅的!你现在粗心了做错题,长大了工作以后如果还粗心,那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可怕结果呢!所以,父母亲一定要搞清楚孩子做错题的真正原因。如果孩子经常粗心大意做错题、写错字、用错词,就一定要晓之有理,动之有情,教育和训练孩子改正这个坏毛病。

话题31:确立适合的目标并百折不挠地坚持下去

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大多数人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是:天才需要很大的努力外加一点天赋。也有人将其理解成:只要你肯努力,并且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为你既定的人生目标去奋斗了,那么你就是天才,无论成败;因为这是天才者的行为。但是,我更喜欢这样理解和解释:“天才”即“成功”,“灵感”即认准了的“目标”,“勤奋”即“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认准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之后,就必须付出最大的努力去为之奋斗,否则,你就不可能成功!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的。”

我国更是有不少老幼皆知的谚语、格言和名言,都在谆谆告诫人们做事情必须既有志气和目标,又有百折不挠、不怕吃苦的恒心和精神,方才能够取得成功,比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志者,事竟成,等等。而“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则更是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常常讲给子女听的一句至理名言,其含义是:只有经过千锤百炼的人才会取得成功,有点儿类似于宋帆说的“不经一翻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的味道。我国南宋着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也曾经说过: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可以说,在所有的中外名言、格言和谚语中,有关立志与坚持方面的数量最多、也最为精辟。这里仅列举这些,但已经足以说明,人必须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付诸于坚持不懈的努力的重要性了。

人们一般认为,确定一个发展目标要比为实现这个目标容易得多,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由于每一个人的基本条件、理想志向,以及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一个最适合于发挥自身潜力的发展目标。

关于个人基本条件、理想志向,以及价值取向的简单解释是:基本条件一般指一个人希望拥有或已经拥有的文化知识及其不断发展的潜力,以及他的身体素质、性别、经济条件等;理想志向是指你到底想成为哪种类型的人,比如: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文学家、基础理论学者、工程科学研究者、管理人士,还是想在某一艺术领域发挥特长,等等;至于价值取向的问题,由于其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内涵甚广,在此就不做隔靴搔痒般的解释了,请读者自己理解就是。

可见,根据自身各方面的条件确定一个恰当的发展目标绝非易事,尤其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往往需要听取父母亲的一些建议。这是因为,父母亲不但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而且又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亲也不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希望来确定孩子的前程,因为孩子是单独的社会个体,有权决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更何况这个目标是由他(她)自己来实现的。如果发展目标没有制定好,即使孩子以后为之付出再大的坚持和努力,也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甚至进行不下去。

发展目标确定好后,剩下来的就是为已经确定的目标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了。父母亲必须明确地告诉孩子,坚持不懈的努力不可以是一句口号;凡事只说不做,一点儿用处也没有!将既定的发展目标付诸于实际行动,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之外,还将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和耐性,还需要在实践中持续不断的学习,是一个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循环过程。因此,那些意志薄弱、三心二意、得过且过、经不住寂寞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的。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们所谓的“目标”只不过是“空想”而已。不管他们曾经确定过多少个宏大的目标,终归必然是一事无成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做父母的一定要告诉自己的孩子: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一旦认准了一个发展目标,就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地为之奋斗下去。让孩子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习惯于做事半途而费的人,终将是一事无成的。

话题32:约束孩子,远离网络游戏

网络是天堂,网络上的在线教育、电子商务、宽带社区等,能够为人们提供无穷的知识宝藏,让人尽享信息时代的便利;

网络是地狱,网络上色情泛滥、黑客猖獗、网上犯罪等,一切现实生活里的阴暗面,在网上都有变本加厉的折射。

网络也是一个鱼目混珠的地方,真真假假的信息混杂其中。因此,那些希望从网络上汲取有益信息的人,必须具备辨别真假的能力,不可以一看到网络信息就信以为真。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讨论网络的天堂\/地狱效应,也不讨论网络的鱼目混珠实质,只说说网络的另一个对孩子们影响极大的不良作用,那就是网络游戏。

相信,每一位做父母的在为孩子购置计算机时,其初衷都是想让这台现代化设备能够使孩子多一条获取知识的途径,从而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的。但不成想到头来却事与愿违,这台计算机不但没有成为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学习的工具,结果反而成了影响孩子学习和进步的巨大障碍,成了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最大杀手。这是因为,孩子并没有利用计算机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获取书本之外的有益知识,而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玩儿网络游戏了。

沪上心理学专家郭莲舫教授就目前某些大中小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现象提出的观点是:痴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与服用毒品成瘾一样,危害深重,因此,家庭和社会必须予以早期干预。根据心理学测试的统计结果,所有服食毒品的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焦虑、紧张、忧郁等等。而迷恋网络游戏的人经过测试后,其结果也都超过正常值,无一例外地提示具有心理障碍问题。

有人说,小孩子嘛,偶尔玩儿一玩网络游戏没有什么。但殊不知,孩子玩儿网络游戏是极容易上瘾的。一旦上了瘾,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需要家长和孩子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不要让孩子沾染这些不良的网络垃圾。

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每一天就那24个小时,看你怎么安排了。试想一下,除了睡觉和吃饭,以及上、下学路途上的时间、室外活动锻炼的时间以后,留给孩子真正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还有多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老少皆知的名言。对于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对于学生来说,时间就是知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等于扼杀生命;反之,节约时间就相当于延长了的生命!所以说,每一位做父母的都要告诫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将分分秒秒的时间都用在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上!比如:坐下来钻心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充实脑海;去户外汲取自然界的天地之精华,以增强体魄;博览群书以拓宽眼界,等等。

另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孩子长时间坐在电脑跟前,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这里只简单总结以下几点:

1、对身体健康的直接影响:电脑显示器伴有辐射与电磁波,长期使用会伤害人们的眼睛,诱发一些眼病,如青光眼、近视眼等;长期击键会对手指和上肢不利;操作电脑时,体形和全身难得有变化,高速、单一、重复的操作,持久的强迫体位,容易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的疾患。计算机操作时所累及的主要部位有腰、颈、肩、肘、腕等。此外,长时间坐着不动,还会导致腹部脂肪堆积,造成少儿肥胖,其害无穷。

2、电脑微波对身体的危害:电脑的低能量x射线和低频电磁辐射,容易引起人的中枢神经失调。英国一项办公室电磁波研究证实,电脑屏幕发出的低频辐射与磁场,会导致 719种病症,包括眼睛痒、颈背痛、短暂失去记忆、暴躁及抑郁等。

3、精神和心理压力:操作电脑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眼、手指快速频繁运动,使生理、心理过度重负,从而产生睡眠多梦、神经衰弱、头部酸胀、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会诱发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这种人易丧失自信,内心时常紧张、烦躁、焦虑不安,最终导致身心疲惫。

4、网络综合征:长时间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上网或网络游戏上,会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等。该病症的典型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思维迟缓、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很少关心他人等。

5、散发的气体危害呼吸系统:电脑、激光打印机等设备会释放有害人体健康的臭氧,不仅有毒,而且可造成某些人呼吸困难,对于那些哮喘病和过敏症患者来说,情况就更为严重了。另外,较长时间呆在臭氧气体浓度较高的地方,还会导致肺部发生病变。

6、长时间上网对视力的损害:长时间操作电脑会减少眼内润滑剂和酶的分泌,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便会使眼睛干燥、疲劳,出现重影、视力模糊以及头颈疼痛等症状。

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父母注重言传身教,自己不碰网络游戏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的言行举止都是你行为的映射。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身教更重于言教。想要从根本上杜绝孩子玩游戏成瘾,从一开始就将这一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做父母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一定做到在孩子面前,不碰各种游戏。

2、兴趣转移法

做父母的,如果没有培养孩子更广泛的兴趣,孩子就很容易对玩儿游戏成瘾。一个兴趣广泛,眼界开阔的孩子,他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比游戏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可做。孩子的兴趣广泛了,自然不会将注意力全部放在游戏上。

3、合理安排孩子看电视和玩游戏的时间

从一开始,严格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是非常必须的。就此问题,父母亲应该做到疏堵结合,因为一味地围追堵截,不如科学地合理安排时间更为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虽然赞同尊重孩子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但这种自由,绝非无约束的放任自流,让孩子天马行空。凡事都要有规矩,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还要给他一个合理的限制。比如,父母要给孩子规定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而且这种规定不可以因任何事情和理由而改变!只要始终坚持执行,孩子就可以成为一种习惯,到点了就会自己主动关电视,关电脑。

4、让孩子明白电脑是用来学习的工具

让孩子明白,我们可以利用电脑和网络做更多有益的事情。当孩子每次见到的都是父母在电脑前疯狂地敲字,而不是上网玩游戏、看电影,聊天,那么在他的印象里,电脑就是用来写文章的。

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而父母又不知道答案时,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寻找答案,并且告诉他:电脑是用来学习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电脑,了解很多书本以外的有趣知识,还可以通过电脑来识字、学英语。

5、关注孩子的上网内容

父母要尽量陪孩子一起上网,即便不能陪着也要多关注孩子,尽量不要在孩子的卧室里放置电脑,随时掌握孩子的上网情况,了解孩子上网都是在做些什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孩子上网成瘾。

话题33:勇于面对现实,坦然接受一些挫折

在人的一生中,遭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小孩子,有的时候也会面临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如何对待挫折,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态度将决定其人生的成败。

人的性格陶冶不仅需要欢乐,也需要考验和困难。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的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就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明言也为世人所传颂: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曾经说过:卓越的人有一大优点,那就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了所有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英国海军上将佩恩曾经说过: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所谓挫折,通常是指事情进行得不顺利、失败、失利,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在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一个人在实现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得不到满足和实现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可能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惆怅,也可能表现为忧伤、沮丧、悲观、绝望。

挫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不同的人对于相同挫折情境的挫折认知是不尽相同的,而对于挫折的反应就更不相同了。

就挫折本身而言,它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会造成消极的影响。其积极的意义是,它可以提高遭受挫折者的认识水平、激发他的活力、促使他修正行为目标和处世方法;而其消极的影响是,它会导致遭受挫折者出现紧张状态、生理疾病、心理和行为失调,进而影响他对成功和失败的态度、他的抱负水平、能力发展和行为表现。

家长应该告诉自己的孩子:每一人都不可能事事顺利,在成长的道路上遭受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事情。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持一种坦然面对和坚强担当的态度。在遇到挫折时,要仔细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自觉地效仿他人的优良品质或取得胜利的经验方法,使自己的目标和言行更适应环境、社会的要求,从而在主观上增强获得成功的信念和勇气;而不应该采取逃避、冷漠、压抑,甚至自暴自弃等行为。

家长还要告诉自己的孩子:人应该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要敢于面对现实,不可以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每一个意志坚强、心理非常健全的人,都能够坦然地面对挫折和失败,并细心地总结挫折和失败的原因,继续以积极的心态做应该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不总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只想着退缩当“逃兵”,那么,他就是一个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的人。如果没有人追在屁股后面使劲地鼓励和鞭策,这种人往往会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成功的可能。而一个意志坚强、心理非常健全的人,却会积极主动地总结挫折和失败的原因,积蓄力量以励再战的,所以,成功往往非常青睐这样的人!

在某些教育专家看来,一个人想要成为出色的专业人才或者杰出的人物,从小就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念和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勇气。有一些家境不太富裕的孩子为什么更具有成才的条件,就是因为这些孩子更刻苦、更专注、更有毅力。所以,父母亲必须明白,挫折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当孩子面对困难与挫折难以起步时,父母亲需要做的,就是一定要给孩子以鼓励,一句“再来一次,你不可能总失败,试了就有可能成功!”便会坚定孩子继续做下去的信心。

话题34: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和责任心

责任心既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也是他(她)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取得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因此,父母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第一,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不可以说一些混淆是非的话,做一些让孩子推卸责任的举动。比如,孩子走路摔倒了,桌子碰着头了,都是因为孩子自己不小心,是自己的责任,而不能责怪地面,责怪桌子。父母亲不告诉孩子以后走路要小心,而是一味地责怪地面和拍打桌子,只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使他(她)不知道走路时应该为自己负责。

第二,孩子大一点儿之后,父母亲要经常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小任务,以锻炼孩子独立处理完成这些小任务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比如自己收拾书包、自己带红领巾、自己系鞋带……这些事情孩子做得好,要给以鼓励;遇到困难时,父母亲可以给予指导,但一定不可以包办代替。

第三,教育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绝对不可以随着性子来,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凡是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父母亲也要认真检查、督促并对结果给予评价,以培养孩子有始有终、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第四,让孩子适当了解一些父母在生活中碰到的难处,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孩子的见解可取,就一定要按照孩子的见解去处理,以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第四,如果是由于孩子的过失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后果,要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

第五,教育孩子要信守诺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第六,要积极地鼓励和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和集体活动,培养孩子对集体的责任心。

第七,父母自身必须对家庭、对工作、对社会负责,以自己的责任心来影响孩子。

此外,对于慢慢长大逐渐通晓事理的孩子,父母亲还必须教育他们学会辨别是非和不畏强势,并且要知道同情和帮助弱小。教育他们不但要对社会、对别人负责,同时也必须对自己负责。当孩子被个别极其不讲道理的同伴和同学无端欺负时,要鼓励孩子勇敢地站起来为自己维权,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坚决地利用“以牙还牙”的手段对付之!当然,是在确保不会出现重大意外情况的前提下。这是因为,对于那些特别不讲道理的“垃圾”类孩子来说,你报告老师和告知其家长都是没有用的,只有让他亲自领教到反抗者的力量时,才能对他起到“当头棒喝”的效果,使其“醍醐灌顶”般顿悟自己的过错,从而促使他彻底改正以往的错误做法,重新做一个懂道理,不胡来的好孩子。

我一直以为,“谦让”和“软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对于那些蛮不讲理的“垃圾”类孩子来说,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只能更加助长其不良心理的膨胀,不利于他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而屡屡被其无理欺负的孩子如果一味地忍气吞声,则极有可能会慢慢地变成性格软弱的人,这无疑将会影响他(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我极不赞成有些家长说的:即使孩子遭受同学的无理欺负,也必须主动与其示好,以便于能够成为好朋友。实际上,这是在助长歪风邪气,是一种既害人,又害己的错误做法。

说起来这也是我的经验之谈:一次,刚上初中不久的女儿放学回家跟我哭述说,同班一个经常找同学们麻烦的男生毫无理由地欺负她,她将此事报告了老师,非但没有用,该男生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动手打了她!看着无助的女儿,我该怎么办呢?我再去跟老师说这事情,肯定还是不会有多大用处;去告诉那个“垃圾”男生的家长,也不会有多大用处;即使他们将自己的捣蛋孩子痛打一顿,但也不可能真得使他改变原来的恶习。想一想,唯一的办法是让女儿自己站起来维权。于是我对女儿说:“他以后若再欺负你,你就狠狠地揍他,把他打怕了,他以后就再也不敢欺负你啦!”

这个办法果然非常有效,那个蛮不讲理的男生在尝到我女儿盛怒之下的一记硬拳之后,马上就变老实了,而女儿的坚决维权也给全班同学上了一堂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的实践课。女儿告诉我,她那一记硬拳竟然赢得了教师里所有同学的热烈掌声!看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关键时刻,你得自己站起来!

后来,那个“垃圾”男生不但再也没有无理欺负自己的同学们,而且还转变成了一个挺不错的孩子。在他的心里,也许很感谢我女儿那一记让他觉醒过来的硬拳呢!

话题35:让孩子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是要求孩子做父母喜欢的事情,还是让孩子做他(她)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中外教育观念的一大差别。中国的家庭往往倾向于前者,也就是说,我国的家长们特别喜欢为自己的孩子设计未来,让孩子为了实现父母亲为其设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但西方的家庭则注重后者,其父母亲是在随意的鼓励式和启发式养育中,任由孩子自由自在地发展,视孩子自己的兴趣与自然爱好,为其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十分扼要地说明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对于他的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浓厚的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再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所以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容易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潜力,使他们获得较大的成功。因此笔者认为,父母亲应该给孩子留出足够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并依据孩子的特性给以恰当的引导,而不可以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在当前,我国的家长们特别喜欢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的事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二之前的十多年间,不少家长们都在绞尽脑汁、不惜花大价钱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和竞赛班,甚至将一些教师请到自己家里,占用孩子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第二,高考结束后,家长们又开始忙着为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有一些家长在给孩子填报志愿时,甚至不征求孩子自己的意见!这也难怪,由于我国广大的高中毕业生们早已经习惯了由父母亲来给他们确定学习什么和如何发展,因此,好些人事实上也就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上哪座大学和学什么专业。即使少数孩子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也往往拗不过自己的父母,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地服从父母的安排,上父母亲为他们选择的学校,学父母亲认为最适合他们的专业。

如此等等,父母亲填鸭式的教育理念,不但使孩子本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失却了太多的自由和快乐,而且还剥夺了他们的从小到大为自己做主的权利。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即使他们也许能以高分毕业,获得学位,但参加工作进入社会之后,也往往缺乏创新研究的灵感。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国广大家长们的警觉,在世界科学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为了我们的祖国能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富于创新性的人才,请求你们给自己的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吧,让他们的思维有时间自由飞翔,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去学习、去发展吧!如果孩子的志向是将来要当一名外科医生,那么,父母亲就不要非逼着他去学习经济学;如果孩子立志长大之后要培育出各种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父母亲就不要非逼着他去学习冶金或机器制造……

英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的;但有一种爱,却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自己的生活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父母就越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讲,独立也是一种对于人格本身的尊重。所以,父母亲不要以爱的名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一些强制性的控制,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他们本来不太愿意,或根本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家长们要相信,孩子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他们的未来不一定比你们给他安排的差,而且甚至,或者说会更好!

话题36:关于孩子良好情商的培养

以往人们总是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则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其作用有时候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那么,到底什么是情商呢?

有关“情商”的概念是由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教授和耶鲁大学的彼得·萨洛维教授于1990年首先提出的,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直至1995年,时任《纽约时报》科学记者的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才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有关情商的研究与讨论,而丹尼尔·戈尔曼也因此被誉为“情商之父”。该书于1997年引入我国,从而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讨论,使之成为我国举国上下耳熟能详的一个新名词。

按照汉语的意思,所谓的“情商”,是指人的情绪情感智慧,又称为“情绪智商”或“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的是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是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一个新概念。

按照首次提出“情商”概念的约翰·梅耶教授和彼得·萨洛维教授的观点,情感智商包含了自制、热忱、坚持,以及自我驱动、自我鞭策的能力。而被誉为“情商之父”的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则认为,情感智商包含以下五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一、能认识自身的情绪,它是情感智商的核心,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二、能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

三、能进行自我激励,使自己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四、能认知他人的情绪,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五、能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实时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使自己具备领导和管理的能力。

因此,从现代人的观点出发,一个人的能力是由其智商和情商来决定的。甚至还有人说:情商将最终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说,情商甚至比智商更重要。

人们研究发现,每一个人的情商都不是与生俱来就完美和成熟的,而是经过后天的有意培养和训练来不断完善的,或者说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换句话说,每一个人的情商都是可以培养的。因此,对于孩子高情商的早期培养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最佳的培养时机则是0~5岁之间。由此可见,在高情商的早期培养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人的“情商”开始形成的时间是很早的。可以说。孩子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感受和学习了。以后在整个童年期逐渐形成和建立起自己最基本的人生观念。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孩子大脑的发展在0~5岁期间是一生最快速的时期。5岁时,孩子在情感和学习方面的能力已经基本定型了。作为父母,在孩子的这一黄金成长阶段内,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以下七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培养孩子的自知能力。与认识自身以外的事物相比,认识自己往往要难得多;不但孩子,就是成人亦如此。而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就很难对自己的情感和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导致在为人处事中处处碰壁,苦不堪言,甚至会有一种总也是“好心不得好报”的感觉。因此,父母亲要善于引导和教育孩子从了解自己的情绪开始,慢慢培养其自知能力。父母亲应该每天抽点时间跟孩子交谈,引导孩子坦白说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培养孩子的自信与自理能力。自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起来,而是要靠长时间的培养和积累。当孩子学业有进步或者其它表现良好时,父母亲应给予肯定和赞美,以此来激励孩子,促使其更加努力,争取更大进步。当孩子面临逆境和失败时,父母亲要教导孩子勇敢地面对,并以坚定的信心想办法冲破逆境反败为胜。

自理,指的是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比如自己做功课、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玩具等。训练孩子自理,不但是孩子不断成长,迈入独立自主必经的过程,而且也是培养孩子建立自信的过程。孩子料理自己的能力越高,对自己的信任程度就越大,便有足够的信心去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尊与自控能力。要孩子尊重自己,父母亲首先要尊重孩子。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满的行为或表现,也不可以对他(她)进行无情的指责,而是应该循循善诱地耐心进行引导,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有的父母会有意无意地在亲戚朋友面前责骂甚至体罚孩子,这样做不但会让孩子自尊尽失,而且还会破坏亲子感情,甚至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因此,明智的父母亲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至于自控,则是一个心里健全的人必须具备的品格。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容易发怒和生气,这是低情商的表现,其结果往往使人在处理问题时散失理智,而且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当然,要孩子懂得控制愤怒和情绪的波动,父母亲自己必须首先要做到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四,培养孩子的自在与自赏能力。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能和天分,比如运动、语言、音乐等,父母亲要协助孩子发掘自己的特长并加以培养,使孩子在发挥所长的同时肯定自己的价值,进而实现自我激励,并向更高目标迈进。不过,在用心培养孩子的同时,切忌不可以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因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的孩子,身心很容易受到伤害。

说到自赏,则是一种非常有益于人心理平衡和身心健康的心理活动方式。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但并非每个孩子都懂得欣赏自己。有时候,当自己用心去完成了一件事情,非但不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反而还可能受到许多批评。所以,父母要指导孩子欣赏自己的长处和成功。要告诉孩子,不管他人是出于何种目的,以何种方式表示否定,自己一定要认识自己所拥有的长处,并欣赏自己的成功。

第五,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负责能力。培养孩子自律的能力,除了要教导孩子遵守家庭、学校的规矩外,还要培养他(她)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貌。这种能力将有助于孩子将来踏入社会以后妥善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至于培养孩子负责的能力,则是要孩子学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和承担后果,这是父母亲在培养高情商孩子的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和非常重要的环节。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孩子理性、成熟的表现。孩子做错了事,父母亲没有必要大声叱责,那样做会让孩子感觉很伤自尊,而是应该给他分析错误所在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好让他(她)不会重蹈覆辙。

培养孩子具有责任心,还要从小教育他(她)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第六,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换位思考是处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技巧。告诉孩子,当别人遭遇到某种事情时,我们应该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同理心”。当自己想要他人做某件事情时,不妨先想一想:如果换作我,我愿意这样做吗?凡是具有“同理心”,会换位思考的孩子,都有能力通过细微的讯号和信息去察觉他人的需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其人际关系就会很好,就会受到大多数人的爱戴。

第七,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并具备这样的能力。父母亲要教育孩子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养成热情互助的好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这样的能力,使孩子能够成为有主见、有感召力的领袖型人才。

天堂和地域的差别是什么?有一个寓言是这样讲的:天堂里和地域里有同样的一锅汤,汤锅里有同样的一把勺把特别长的汤勺。无论是天堂里的神仙们,还是地域里的饿鬼们,如果单靠自己的能力是没有办法喝到锅里边的汤的。所不同的是,天堂里的神仙们是用这把勺把特别长的汤勺互相喂食,所以他们个个都可以喝到美味的汤,因此都很快乐;但地域里的饿鬼们却都在试图自己来喝,结果是谁也喝不到美味的汤,因此一个个都永远是愁眉苦脸的。当然,天堂和地狱都是不存在的,这不过是一个寓言故事而已,但却足以利用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充分说明团结互助的巨大作用。换作老百姓的一句俗语就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父母必须让孩子从小明白这个极其简单的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