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玄幻魔法 > 民间春秋 > 第三回 古镇脉动岁岁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镇得名“三六九”,缘自繁荣集市日;集市繁荣道不尽,赶集一趟便知情。)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逢农历的初三、十三、二十三,初六、十六、二十六和初九、十九、二十九,小镇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会来小镇上赶集,因此,这个小镇也被村民们亲切地唤作“三六九镇”。

古人迷信,认为逢三、六、九日都是“黄道吉日”,不是有那么一句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老话嘛,“瞎汉出门三六九”!也正是由于逢三、六、九日在这个小镇上都有集市,所以称这个小镇为“三六九镇”也就很自然了。

“三六九”集市沿十字大街延伸,从十字大街中心算起,朝东、南、西、北大约各有半里长的样子。街面上有固定铺面、临时搭建的棚子和地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慢慢形成了东街上是瓜果、蔬菜、禽蛋、肉市;西街上是粮油、粉条、米面、糖市;南街上是土布、织绣、鞋袜市;北街上是农具、家具、木材市。集市井井有条、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人们要想购买点儿什么东西,直接到不同的市面上选购就行,走不了冤枉路,方便极了。

在集市日这一天,小镇周围的人们一早儿出门,肩挑背驼,或牵上一头小毛驴,也可能赶个驴车,把自家栽种的瓜果、蔬菜,编制的箩筐、扫把,新宰的猪、牛、羊肉,小鸡娃儿、鸡蛋,以及妇女们织的布、绣的花……运到集市上来叫卖。一时卖不完的摊主们,会一直等到黄昏时分,才不情愿地收摊儿回家。而那些只想买点东西的人们,则会约上几个同伴儿,兴致勃勃地来集市上,选购一些需要的东西。有时,也可能帮邻居们代购一些日用品,比如灯油、盐巴、针头线脑什么的。也有些喜欢热闹的人,即便是不做买卖交易,也会跑来集市上闲逛。太阳落山时分,赶集的人们就高高兴兴地结伴儿回家了。小镇也就平静下来,结束了一天的喧嚣。

当然啦,那些在集市上逗留时间太长的人们想吃午饭也很方便。因为在“三六九”集市日那天,除了那几家饭铺之外,家住镇上的一些人家,还会搭起一个又一个临时卖饭的棚子。麻叶儿(油条)、烙饼、油泼面、炝锅面……应有尽有。即便如此方便,但那些比较节俭的老人们也舍不得花那几个铜子儿。到该吃午饭的时候,他们就只买一碗热茶,随便地坐在地上或茶桌前的凳子上,一边喝着茶、一边啃自己带来的干粮。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满足和不好意思,反倒是很乐呵哩!

如此,每一个“三六九”集市日,都是一次热热闹闹的大集会,叫卖声此起彼伏,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像是小镇的节日。

随着时光的流逝,“三六九”集市的规模也在极为缓慢地扩展着,但集市的布局却始终没有多大变化,来赶集的人们对这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因此间,就形成了一种自然的默契和顺畅,人们也毫无例外地自觉遵守和维护着这种热闹中的默契和顺畅。

除了热闹非凡的十字大街之外,在小镇的最北头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骡马市场。每逢集市日,小镇周围村里的那些卖大牲口的人们,会早早地牵着想要卖的马、骡、驴、牛等云集在这里。中间,就有一些经纪人活跃在买卖双方之间,撮合买卖成交。这些人俗称“牙人”,他们先观看牲口毛色,然后扳开牲口的嘴查验牙口,最后与卖主拉手在袖筒里用手指商讨牲口的卖价;接下来,再用同样的方式告诉买方另一个卖价。买方若不接受这个价格,并不会说什么,只是揺揺头或不理会“牙人”即可;若同意这个价格,就攥一下“牙人”的手,这挡子买卖就算谈成了。

接下来,买方与牙人到一旁将钱交给“牙人”;而后,“牙人”与卖方再到一旁将钱交给卖方。此后,买方就高高兴兴地牵着牲口走了,卖方也满意地拿着钱回去了,“牙人”赚了买卖双方相互不知道的买价与卖价之间的差价钱。买卖双方虽然都知道“牙人”会从中赚钱,但他们相信这些熟悉牲口好坏和时价的聪明“牙人”,乐意接受这种流传已久的交易方式。而骡马市场也因为有这些“牙人”的参与,始终维持着一份难能可贵的和谐和繁荣。

与集市上别处的市场不同,骡马市场是日出开市,日中即散,交易时间较短,因此,骡马市也被称作“露水市”。

对了,忘记说了!在骡马市场旁边还有一个羊市哩,那里不时地传出来羊儿们“咩咩咩”的叫声。羊市的经营时间也不是很长,骡马市场散了个把时辰之后,羊市也就散了。

日月轮回四季交替年复一年,“三六九”集市辈辈相传久久延续,永远都充满着勃勃生机。

习以为常地,在“三六九”集市日这一天,镇子上各家各户的亲友们也往往会趁着赶集,顺便来家里走走看看。因此,这一天也是镇上人家忙于接待客人的日子。一直以来,镇子上的人们都恪守着“好狗不咬上门客”的做人原则,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尽管他们时不时地为接待客人忙碌着,但还是经常被周围村子里的人们指责为“寡情”和“不好客”。这是因为,他们只是热情地接待上门之客,而对于那些在集市上经常碰到的亲友,则通常只是打个招呼,或者陪着站一会儿说说话而已,并不会十二分热情地将他们拉到家里来做客。事实上,这也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他们所以没有像周围村里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好客”,是因为这种情况他们见得太多了。

每逢“三六九”集市日,也是镇子上半大娃儿们非常高兴的时候。沿街散发的饭菜香味诱惑着他们、热热闹闹的场景吸引着他们。手里攥着娘给的几个铜板,买上点好吃的或者好玩的,心里美极了。他们在热闹的人群里蹿来蹿去,尽情地嬉戏玩耍,看着做各种各样生意的人们讨价还价,在不知不觉中就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每年临近年根儿时,由于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所以在靠近除夕的那几个集市日,人们往往会蜂拥而至,宽阔的街面上经常出现拥挤不堪、水泄不通的现象。由于买东西的人多,各种商品的价格就会猛涨,但生意却异常火爆。

每逢此时,镇子上那些上了点儿年纪的人们总会不无感慨地说:“唉,‘腊月里的水,贵三分’啊!”

这大概就是古老的供求关系定价理论吧!

由于“三六九镇”的无限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小镇周围村庄里边的那些俊俏闺女们,使她们都很愿意嫁到镇上来,享受这一份生活的便利和安逸。因此间,小镇上的小伙子们从来不为找不到好媳妇而犯愁。尤其是那些人才英俊且家境也比较好的小伙子们,更是周围村子里边俊俏闺女们的“抢手货”。而镇上的闺女们,则很少有外嫁的,她们舍不得这块儿上天恩赐的福地啊!

也正是由于“三六九镇”是周围十里八乡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居住在小镇上的人们并不感觉自己孤陋寡闻,甚至还自认为是见过“世面”的人哩!

事实上,不但居住在小镇上的人们会略带自豪地这样想,就连来这里赶集的人也无不羡慕地这样想和这样说。不是吗?邻村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太太第一次坐上孙子赶的驴车来赶集时,就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啊,这地方真大啊!俺活这么大年纪,还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哩!”

然而,耿老爹并不这么想;虽然说自家个儿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个并不十分闭塞,甚至称得上是繁华的小镇上,但他却总想着一定要走出去,好好地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当然,这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多次外出过,知道一些外面的世界。所以,他总觉得这个小镇似乎还缺点什么,也总觉得作为这个小镇上的人,自家个儿应该为小镇做点儿什么。当然,要不是因为那一场罕见的大旱灾,以及在那个炙热夏日的午后又一次亲眼目睹了那次悲壮而无果的祈雨仪式的话,他的这一想法和愿望,也很可能只不过是想想而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