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祁安在越州城只待了一日左右,便马不停蹄的返回京都。
在外人看来,他与这位小越王之间,矛盾不小,但外人并不知一点,他和小越王在某方面,基本上是一类人。
在面对外族入侵,都会放下个人仇怨,一致对外,都是有大格局,大气魄之人。
正是因为目标一致,苏祁安压根就不怕在越州会出什么事,在和苏镇、昭和良川约见商讨,讨伐扶桑一事后,自然便返回京都。
相比较讨伐扶桑,京都必须要苏祁安坐镇才行。
新凉初定天下动乱,看似和睦,在背后还是有许多暗流涌动,一个大意,很可能会再度出现危机。
因此,在这时候,苏祁安必须要坐镇京都,统领大局,只要他在京都,便能震慑各州不安分的因素。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除了三大区军团,陆续抵达各自的位置,朝廷中枢和三司,也得尽快迁移。
在刚结束京都战事,最先动的是军机司,而后才是谍政司,最后方才是政务司。
只有三司机构逐渐到位。才能稳住整个新凉的局势,因此,这段时间,就得辛苦苏祁安,坐镇京都,让京都暗网,替他监视四周的一举一动。
随着苏祁安返回京都,果不其然,苏祁安收到了来自谢苍的传信,北边的荣国出兵了。
这消息让苏祁安有着诧异,但当他看完信上内容,微皱的眉头,渐渐舒缓。
此次荣国出兵,并非大举入侵,而是两三万的军队,进攻蒙州,看样子是一种试探。
两三万之兵,苏祁安不是很在意,都不用动用西北军团,仅仅动用一个军,就能应付这支来犯的荣兵。
苏祁安不在意这两三万人,但却对统领之人,却是很重视。
原因无他,此次统兵之帅不是别人,而是荣国三巨头之一的亚木忠。
此人在荣国的身份地位,早在数日前,京都的暗网就查的差不多。
苏祁安关注此人,不是因为此人位高权重,而是这人是亚木雷的义子。
亚木雷乃是荣国有名的机动战术大师,如果不是当初碰到了了苏祁安,说不定他的突袭京都之计,也就成了。
虽然和苏祁安在包围京都一战,此人好似并无传闻那般厉害,给人一种徒有虚名的感觉。
但苏祁安并不这么觉得,通过此人留下的兵书,让苏祁安愈发觉得亚木雷是真的很有本事。
在大凉数年的内乱中,以及苏祁安之前的各种南征北战,亚木雷赠与的兵书,起码发挥了一半的效果。
其中,苏祁安最喜的就是其中的穿插、突袭篇,虽说看上去十分危险,但一旦成了,足以扭转战局。
正式靠着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战术,让苏祁安在关键时刻,一步步改变局势,此兵书功不可没。
只有愈发了解这部兵书,方才感受到亚木雷的才能,而那位大将军亚木忠,乃是他的义子。
能够被库克术任命为大将军,足以说明此人的能力出众。
亚木忠的大将军和之前木也、萨尔德的大将军,完全是两码事,后者仅仅只是统领几万的统帅,而前者,可以根据战事必要,统领数十万,乃至更多的大帅。
性质完全是天壤之别,而如今这次的试探出手,竟然让此人担任统帅,怎么看都能感觉这次试探的不寻常。
此人最擅长的,貌似和苏祁安的一样,都是以灵活机动为主。
别看几万人,搞不好他就有胆,来个孤军深入,对此人,不得不防。
苏祁安目光闪动,快速写了一封回信给谢苍,让他谨慎此人,同时,偏过头对着身后的童战低声说着什么。
不一会,童战点头离去。
做完这些,苏祁安转过头来,目光远眺,眼中闪动着些许的锋芒。
如果此人只打算中规中矩的试探,那就万事大吉,但倘若敢冒险,苏祁安定会让他留下深刻印象。
新凉可不是大凉,可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就在新凉上下,按照苏祁安的部署,开始移动备战,与此同时,东越边境海域,随着一阵风吹来,将海域上的雾气吹散后。
海域上,黑压压的,犹如一座移动的巨山,缓缓而来,随着视线拉近,这才看清,来的是一艘艘庞大的战船,目光看去,一眼看不到头。
这些庞大的战船,赫然是重新组建的东州水师,如今东州水师的规模,比以往还要强大,可以说是鼎盛时期。
共计十万的水师官兵,外加五万的步军,十五万的大军,由水师都督王九和东北总军团长樊崇统领。
这二人可是正儿八经的东北区军团的绝对的大人物,能让他二人统领,也能看出新凉的诚意。
面对新凉给出的诚意,越州一方自然不甘示弱,除了出兵十万之众。
同时也派出了郑平担任统帅,周旬为首席幕僚,再加扶桑的废太子昭和良川。
这二人,可以说是苏镇的左膀右臂,能把他二人派出,也能看出越州的诚意。
两州水师的汇合,不一会,两方的统帅也是登临一船见了面。
五人见面,皆是客气的抱拳寒暄。
“此次,我二州水师联合,共同讨伐扶桑,还扶桑、新凉一个安稳,本帅已经得到殿下的命令,一切行动皆听两位大人指挥,还望此行,我等能够胜利凯旋。”
听着郑平、周旬二人的开口,樊崇和王九连连抱拳回礼道。
“欸,此言差矣,两位严重了,此行联合行动,我们的目的是一致,并不存在什么必须听从谁的命令。”
“这次我等受了我王的嘱托,此次讨伐扶桑,我们可以分兵行动。”
“分兵行动?”郑平、周旬二人脸上疑惑。
他们记得之前苏祁安来越州,和苏镇商讨的部署,貌似不是分兵行动吧,而是共同攻打,怎么这才几日时间,就变了?
这种变化,未免显得有些突兀了吧。
如今大战在即,突然改变行军部署,会不会影响全军行动?毕竟,此次征伐可不是闹着玩的。
双方军队起码有二十五万人,而且远渡重洋,没有任何的后援,一点点计划的改变,一个不慎,很可能会影响全局,甚至会增加伤亡,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郑平、周旬二人的目光闪动,眼中有着几分疑虑,而此时为首的樊崇连忙开口解释。
“还请不要误会,两位大人的担忧,我王已经考虑到了,之所以分兵行动,也是为了此行征伐更加安全。”
“而且我王的分兵,并非是二人想的那种各打各的,而是...”
随着樊崇的一番解释,原本脸色忧虑的郑平、周旬二人,眉头一挑,眼中一亮,连忙道。
“哦,原来如此,不愧是永川王,还是永川王考虑长远,这次是我们有些小人之心了。”
“永川王如此诚心待人,请放心,我越州水师定不会拖诸位的后腿,一定打一个漂亮之战,定提供真正的帮助。”
“无妨无妨,话说清楚就好,时候也不早了,我们可以出发了。”王九开口道。
“好!”
郑平、周旬二人点头,随即示意手下,下一刻,聚集海域的无数战船,调转方向,缓缓启航。
随着战船的行动,站在一艘船上的双方统帅,目光远眺,眼中有着浓浓的兴奋神色。
二十五万的军队,近二十万的水师部队,上百艘的庞大战船,这般景象,别说他们,哪怕是其他人,有生之年,也很难见到如此壮观的一幕。
这么多的军队兵士,聚集一起,只为一个目的,远渡重洋,打服扶桑。
这放在之前的大凉,都是不敢想象的,无论此战结果如何,都会在史书上,大写特写。
毕竟,换做谁也不会有他们的王这般魄力,在刚平定大凉内乱,天下刚初定,北边荣国来势汹汹的情况,竟然还敢分兵出海,讨伐扶桑。
就这种魄力,放眼整个大凉,哪怕是大凉的历史,都是前无古人,怕也是后无来者。
此次征伐,哪怕是郑平、周旬这般不是苏祁安手下之人,他们心里也是憋着一口气,势必攻克扶桑。
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得将扶桑给打服,不仅仅是为了功绩、青史留名,主要就是心里憋了一口气。
一口被扶桑侵扰大凉一二十年的怨气,此次出战,定要重振大凉之威!
无论是荣人还是扶桑,都得让他们看看,凉人绝不可辱,犯新凉者,虽远必诛。
几人站在船头上,虽一语不发,但一旁的昭和良川很明显的感受到了,几人的澎湃的气息。
不仅有兴奋,还有几分怒气。
这一幕,让昭和良川一语不发,他心里有几分庆幸,还好此前他曾和苏祁安深入交谈,此次征伐扶桑,并非是要将扶桑斩尽杀绝。
而是诛灭首恶之人,只要扶桑投降,剩下的就好说,这次随行,他可不是当旁观者。
想要扶桑投降,此次他也是很重要的关键,如果没他,想征服扶桑,不是一件易事。
虽然他的这种行径,在他的二弟看来,无疑于投敌叛国,但他宁愿背负这个骂名,也不愿看到扶桑被杀的尸骨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