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 第二百一十一章 官制(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一十一章 官制(三)

第445章 官制(三)

“我王家旁支亦可参加考试,并且优先录取,还请大家不要担心,祖母大人从来没有想过要搞什么独裁集权,王家是王家人的王家,不是某一个人的王家。”

太史琥这一番解释,众人才松了一口气,出过王霆之乱后,他们本能地反感中央集权和独裁。

之后,又有人问道:“为何向秦国称臣,而不向晋国称臣?”

太史琥回道:“晋国远离辽东,无法对我们构成威胁,用不着称臣,秦国已经占据关东,若是不称臣,恐怕会与秦国产生冲突。”

又有人问道:“每年的辽饷只有三亿吗?”

太史琥回道:“以前的辽饷只有两亿。”

有人又问:“为何要接纳晋国庾、殷两大家族。”

太史琥回道:“他们给的实在太多了。”

原来,是三年前,桓温在世的最后一年,终于完成了篡位三流程的第二个流程,只差最后一个九锡和称王的流程了。

然而,庾、殷两大世家沉不住气了,害怕拖不到桓温病逝,于是发动军事政变,带着几百个家丁就想要推翻桓温。

结果就被桓温给击败,然后被诛灭全族。

不幸中的万幸,庾、殷两大家族在造反前,提前在燕国燕都购买豪宅,给燕国朝廷送了大量钱财和技术性人才。

所以他们政变失败后,就直接拖家带口地跑路去了燕国。

桓温向燕国索要庾、殷两大世家的人,要求将这两大世家的人从燕国引渡回晋国。

但是燕国根本不理会桓温,气的桓温想要向燕国宣战,但最后还是被谢安劝阻了。

有人再问:“我燕国才三万士卒,为何还要裁减军队?”

太史琥回道:“君侯与九卿商讨过,兵民比例当为1:300更加合适,既,每三百个燕国百姓,才能养一个燕国士兵,当前有人口六百万,所以只能有军队两万,需要裁减一万,否则士卒太多,影响我们燕国休养生息的国策。”

裁减决议通过后,燕国只剩两万士卒,其中各个城主加起来有一万七千,燕侯雪的禁卫军依旧是三千。

这件事,大多数人也支持,毕竟他们依旧对君侯占据优势,而且也能给自己节省军费开支。

燕国的体制导致燕国虽然看起来庞大,但可以直接调动的力量却很少,比如燕侯雪如果想要攻打中原,她能直接调动的军队其实只有三千人,而且这三千人大部分要留在辽东守家,真正可以随心所欲调动到中原争霸天下的军队,最多只有一千。

当然,虽然燕国主动出击时能调动的兵力很少,但如果有敌国入侵燕国,那么燕国可以调动的兵力就很多了,因为各个城主都会派遣自己的兵力支援辽东,燕国还会允许行会们招募乡勇参战。

总之,如果是主动出击,那么一般情况下最多只有一千人,如果是被迫防守,则两万保底,最多可能有五十多万,真到了亡国之际,可不会在乎什么休养生息国策,那必然是用尽一切办法爆兵。

这也是燕侯雪不想卷入中原局势的重要原因,因为主动出击可以调动的士兵太少了,卷入了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所以老老实实称臣领辽饷是最好的选择。

之后,众人对燕侯雪的述职工作已经没有问题可以指出,毕竟燕侯雪这些年还是很靠谱的,绝大多数人也非常满意当今的现状。

燕侯雪的述职结束后,九卿、御史台、尚书台、宗室子弟或者其代表,先后开始述职,并且大家提出异议和指出问题。

这样一番流程结束后,已经是半个月以后了,光是抄录每个人的述职报告就用去了大量昂贵纸张,成本非常高,不是很多人想象的简简单单聚在一起说几句话就行。

有两个城主因为统治不得人心,问题太多了,经过全体王家人投票决议,剥夺这两个宗室子弟的城主之位,改由其他没有封地的宗室子弟担任城主。

不过被剥夺城主之位的两个宗室子弟,也仅仅只是失去了封地,他们依旧是王家的宗室子弟,依旧有议会贵族名额,以后王家在香料群岛开辟了新的城池,像他们这样失去封地的宗室子弟可以重新成为城主世袭。

所以在王家,虽然效仿刘邦,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但在郡县制和分封制之上,是家族全体族人的共识,既,从王康时期就有的家族会议。

如今的议会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始祖王康时期的家族会议。

王康每年都会召开家族会议,让家族成员们群策群力,一起想办法壮大家族,一开始,这其实只是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说出自己的想法,慢慢地,王长治时期因为没时间处理家族事务,所以给了家族会议更大的权力,演变到八代家主王倇时期,群策群力的家族会议就成了权力共享的家族议会,等到了王枔时期,议会制就基本成型,等到了王珏时期,议会制便进一步完善,等到了燕侯雪时期,议会制已经修复了王霆之乱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比以前更加完善合理了。

王家的议会制度,不是突然出现的,也不是某人的突发奇想,而是早在始祖王康时期就有了雏形,然后一步步进行小的改变,最后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现状。

就好比,一艘船,它不是突然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而是在几十年前换了个船舵,十几年前换了个甲板,十年前换了船帆,几年前换了水手,两年前换了船长,一年前换了船身,今年又更新了航海技术。

它不是突然就现在这样子了,而是一步步演变出来的。

中原的世家大族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不是突然就在东晋成为了世家大族,然后权倾朝野,让后世之人津津乐道,而是早在西汉刘邦时期就开始起步发展了,一开始只是个小地主豪强,在诸侯王的脚下瑟瑟发抖,后来诸侯王被武帝干碎,他们才逐渐壮大为规模比较大的豪强,再之后,他们给光武帝刘秀提供兵马钱粮,成为了刘秀的开国功臣,在刘秀的儒化改革影响下,逐渐从大豪强转型为士族,再之后,又不断发展,壮大家族实力,垄断经学话语权和做官的特权,才从士族发展为世家,并且一步步蚕食帝国的统治根基,再之后,皇权在八王之乱中遭受毁灭性打击,世家才如日中天,有了我们认识中的恐怖世家印象。

总之,任何事物它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可以追溯到雏形的,然后有着一条发展脉络,顺着这条发展脉络,最后有了现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