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技艺需要传承
李哪吒要去灵鹫宫,苏星河不会跟着去,依然住在擂鼓山。
至于李哪吒在擂鼓山下买的院子,则交给了苏星河,随便他怎么处置。
不过李哪吒将逍遥派总坛正式定在灵鹫宫,毕竟是个大事,不能太随便了,所以苏星河将他的八个徒弟都叫回来了,再加上李哪吒、天山童姥、李秋水、王语嫣,逍遥派的门人算是齐了,一起护送无崖子的灵柩前往天山。
苏星河被丁春秋逼迫,不但要装聋作哑,而且还不敢教徒弟武功。
自从李哪吒除掉丁春秋之后,函谷八友就可以学武了,但他们年纪都大了,就算开始学,成就也有限。
虽然有北冥神功这种不在乎年龄的武功,但北冥神功是逍遥派掌门才能练的武功,函谷八友没资格学,所以他们现在也就是江湖三流而已,这辈子也顶多是二流。
对这八个“废物”,天山童姥和李秋水都视如不见,懒的理会他们。
倒是李哪吒对他们很感兴趣,经常和他们凑在一起闲聊。
在李哪吒看来,函谷八友全都是人才,要是放在现代,个个都是大师。
只是很不幸,他们和江湖扯上了关系,而江湖是个以力为尊的地方,他们就只能沦为末流了。
幸好他们遇到了李哪吒,对他们的本事很感兴趣,一路上和他们聊的很开心。
历经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他们终于来到缥缈峰下,然后发现,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聚集于此,正在攻打灵鹫宫。
好在李哪吒曾经写信给余婆,通知她天山童姥无恙,所以灵鹫宫的九天九部没有再在外面浪费时间,都回到了灵鹫宫。
九天九部人马齐全,又有地利天险,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想要攻进去就难了,灵鹫宫的损伤也就不太大。
可即便如此,也让天山童姥暴跳如雷,叫嚣着要杀光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
对于天山童姥的怒火,李哪吒没有去劝说,而是冷眼旁观。
不是他没有同情心,而是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一点都不无辜。
当初在营救被乌老大绑走的天山童姥时,李哪吒就曾看过这些人的记忆,知道这些人平时都是无恶不作的罪人,死八回都不冤枉。
比如说神农帮,实际上是以玩毒出名,以贩卖药材为生,欺压药农、抢夺名贵药材之类的事情没少干;
还有无量剑派,从掌门左子穆要用别人的孩子从叶二娘手里换回自己的儿子,就知道他不是个善类;
更可怕的是赤焰洞的端木元,练的五斗米神功,竟然要用其他练武之人的性命当养料;
就连乌老大,都自己承认,向来是他欺负别人,别人不能欺负他。
估计天山童姥在用生死符控制某人时,都会调查一下他们的过往,确定他们都是恶人,才会对他们用生死符。
与他们相比,灵鹫宫的女弟子们就纯良多了,不是被遗弃的孤儿,就是被渣男伤透了心的女人,从来不曾害过别人,唯一欺负过的,就是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
两边的人一善一恶,李哪吒偏向谁还用说么?自然是恶人死多少都不心疼,善良的人死一个都万分可惜。
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攻打灵鹫宫,虽然一直没能攻进去,可灵鹫宫弟子还是有伤亡的,天山童姥要把他们都杀光,李哪吒当然不会阻止。
天山童姥虽然怒发如狂,可她的功力还没完全恢复,又指挥不动李哪吒和李秋水,自然没办法全歼三十六洞七十二岛所有人。
而且,天山童姥在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众人的心中,就等同于大魔王,一听说她回来了,直接就做鸟兽散,等灵鹫宫弟子在天山童姥的指挥下杀出来时,他们都跑没影了。
他们就算跑了,也逃不过一死,甚至会死的更惨。
他们全都被种下了生死符,必须要用特制的药物压制。
现在他们背叛了灵鹫宫,天山童姥当然不可能再给他们药物,他们要想不被生死符折磨死,就只有一条路,就是自尽,死的还能痛快点。
对于这些琐事,李哪吒没心情搭理,在灵鹫宫附近转了三天,终于选定了一处风水宝地,作为逍遥派以后的墓地,无崖子就是第一个被埋进去的。
天山童姥和李秋水虽然恨无崖子太渣,可在选定了无崖子的埋骨之处后,她们立即给自己在旁边选好了地方,要求李哪吒在她们死后埋在这里。
李哪吒看着她们选的位置,无奈的叹了口气。
她们就算是死,也要伴在无崖子身旁,真是没救了。
苏星河和函谷八友,本想将无崖子送到就回去,谁知李哪吒把他们都留了下来,和他们商量,建立一个以逍遥派主导的大型学堂。
在李哪吒看来,逍遥派的各项技艺,都是这个世界的瑰宝,如果只是靠逍遥派弟子来传承,早晚会出现断代的情况,到时候这些瑰宝也就遗失了。
比如原剧情中虚竹给阿紫换眼角膜的技术,比真实历史提前了八百多年,要是失传了该多可惜?
为了这些技艺能传下去,李哪吒才想着办一个学堂,尽量传授给更多人,这样才不会失传。
对于李哪吒的想法,天山童姥、李秋水都不置可否,苏星河、函谷八友则大力支持。
在他们看来,逍遥派最珍贵的传承是那些武功,其他的都是细枝末节,只要武功不乱传就行,其他的无所谓。
既然大家都支持,李哪吒就立即筹备起来。
钱财什么的好说,江湖中人,从来就不会为钱财犯愁。
但李哪吒依然保持克制,只是在启动资金上用了江湖手段,去几个为富不仁的大户人家走了一趟,然后就开发出蒸馏酒、肥皂、玻璃等古代发财项目。
这些项目都有见效快、收入高等特点,在汴梁附近建立的第一个逍遥山庄,完全可以一边建一边投入,一点不耽误工期。
逍遥山庄一开始并不是以学堂的面目出现,而是类似俱乐部,接待那些擅长琴棋书画的人来聚会、切磋。
这些高雅的东西,很多文人都感兴趣,轻易就聚集了大批的文人墨客,逍遥山庄的名声,也渐渐在大宋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