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蓉看着大头他们离去的背影,她无奈的关上自家的大门,感觉没帮上大头他们,郭蓉心里头有些不得劲。
“大头他们又来了,这次怎么没拿吃食给他们了。”郭氏在院子的水井旁洗着衣服,似是听到大头他们的声音,见自己闺女没有像往常那般进厨房拿吃的给大头他们,郭氏有些好奇的朝自己闺女问道。
不知道是自己闺女心善,还是和大头他们有缘,每次大头他们来要饭,自己闺女都会拿家里头吃食给大头他们吃,要是遇上其他乞丐,自己闺女可没这么大方的。
“这次大头他们不是来要吃的,大头说四丫病了,向我借钱给四丫看病。”郭蓉脸上露出哀伤的神色道。
她知道,四丫怕是病的极重了,不然的话大头他们也不会朝自己借钱。
病重又没有钱治病,四丫十之八九怕是熬不住这个寒冬了。
“希望四丫吉人自有天相的。”郭氏也叹了一口气道。
他们家现在也是自身难保,无力救助他们了。
这时,敲门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郭蓉见状,又转身去开门,见门外是位十来岁秀雅清丽的少女,她也不认识后,她顿时问道:“不知姑娘你这是找谁?”
“我找郭婶子,也就是你娘。”黄紫苏笑了笑回道。
黄紫苏本来还要继续跟在那群乞丐身后,但是听到这屋子里面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她思索了片刻,便认出了这声音的主人是谁。
黄紫苏沉吟了片刻,心中有了计较,她直接往那屋子走去。
“小蓉,是谁来了。”郭氏隐约的听到是有人找自己,她一边洗着衣服,头也没抬起来问道。
“郭婶子,是我找你。”
“是小黄大夫,小黄大夫你怎么来了,快进屋坐。
小蓉你快去泡些茶水来招待小黄大夫了。”郭氏听到是小黄大夫的声音,她连忙抬头,见小黄大夫站在不远处嘴角含笑的望向自己,郭氏脸上露出喜色,她连忙站起身子,双手朝身上的围兜擦了擦手,招呼黄紫苏进屋坐。
“我这不是外出看诊了一段时间,回来就听文掌柜说过,我不在的时日,你寻我看病,我回来了,就想看看你现在如何了。”黄紫苏进来郭家堂屋,见郭家堂屋内只有简单的桌椅,就没有其他点缀的物件了,其桌椅等物件都十分的老旧了,一看就知道他们家很穷,但是穷归穷,里面被郭氏母女收拾的很干净、整洁。
“劳烦小黄大夫惦记了,我喝了小黄大夫开的三张药方,身子已经好全了,体内也没东西脱落下来,已经归位了。
我不打算再看病喝药了,婶子还要多谢小黄大夫治好了我这病,免了病痛折磨。”郭氏想到家里头没有余钱喝药后,她脸上露出苦笑的朝黄紫苏道。
“小黄大夫,你喝水,我家没有茶叶,只有白开水,还请小黄大夫多担待些。”这时,郭蓉端来白开水递给黄紫苏。
只是,她对黄紫苏十分的好奇甚至觉得神奇,觉得黄紫苏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高明的医术,还是治好她娘病的大夫。
“多谢郭姑娘了,不管日后郭婶子你找不找我看病,今个儿我既然来了,就给你号号脉,开张药方,不收钱的。”黄紫苏先是接过郭蓉递过来的茶水,朝郭蓉笑了笑之后,她再朝郭氏道。
后面还加了一句不收钱,免得郭氏舍不得钱,以为自己要收钱的。
“既然如此,那恭敬不如从命了。”郭氏见小黄大夫坚持,心中感叹遇上了好心的大夫,便没再坚持了。
“嗯!脉象细弱,按之欲绝、若有若无兼有气滞血瘀之证。
按理来说,大冬天的,不能够沾冷水,得注意保暖,吃喝还得精细。
郭婶子,我和你打个商量,你看成不成。”黄紫苏给郭氏号完脉象,她看了看郭氏又看了看她一旁的郭蓉,黄紫苏心中微微一转的朝郭氏道。
“小黄大夫,你有话直接和婶子说,只要婶子能够办的到的,绝不会推辞的。”郭氏见小黄大夫这么客气的要和自己商量事情,她连忙朝黄紫苏摆手示意黄紫苏别客气。
“我也知道婶子的家境,不太好。
我日后管婶子看病给药,你女儿在我家镇上开的面馆干活抵药钱,郭婶子你看这样成不。”黄紫苏看了看郭蓉后,她再朝郭氏道。
“小黄大夫说哪里话,你治好了我的病,就算让我家小蓉去你家白干活这都是应该的。”
“这事情一码归一码,之前看病你付钱了,正常交易,谁也不欠谁,我哪能要郭姑娘替我家白干活的。
郭姑娘,你愿不愿意来我家面馆干活,抵你娘看病的药钱吗?”黄紫苏直接朝郭蓉问道。
“我愿意,心甘情愿。”郭蓉见只要自己替小黄大夫家干活,就能够抵她娘看病喝药的钱,郭蓉十分的愿意。
虽然她不知道看病喝药需要多少钱,但是她知道这钱肯定要比自己给别人干活要贵的多。
“那既然如此,日后你辰时初去河坊街103号店铺帮忙,我家里头人什么时候下摊,你就什么时候回来就成。
他们下摊时间一般是在未时末,最晚也不会朝过未时,你过去帮忙应该是干些清洗碗筷、后厨洒扫或是招揽一下客人之类的活儿,具体干什么活儿,看我家里人安排,你看如何?”黄紫苏望向郭蓉道。
“可以,什么活我都愿意干的。”郭蓉一听只是干一些在家中经常干的活儿,她连忙点头道。
“行了,这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哦!对了,郭婶子,我来你家时,看到几个小乞丐刚好从你家离开,你们这是认识这些小乞丐不成。”黄紫苏眼珠子一转,把话题扯到那群小乞丐身上来了。
“说认识也认识,说不认识的话,也不认识。
这些小乞丐来我家讨饭过一次,我家小蓉心善,见他们不容易,就给了他们一次吃食了,往后隔七差八就来我家要饭一次。
一来二去,就认识他们几个了。”郭氏解释了几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