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246—战略
惠施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很大,大到让众人都以震惊的目光看着他。
一向和蔼老好人人设的惠施在朝堂上向来都是和稀泥的存在,朝堂上有什么争执都会站出来打圆场。
但是这次,惠施很强硬。
魏王茔也没有见过惠施这般言语,震惊之余心中怒火也消了不少。
“相国有何高见。”沉默良久,魏王茔又开口问道。
“此次诸侯混战,以损失为论,秦最重,韩次之,楚在次,而后便是赵国,唯有我魏国和齐国未有折损,大王何必动怒?”
“征战数月,楚国是折损了不少甲士,但是拿了巴蜀。何来损失?”不佚魏王茔开口惠施继续说下去,一旁公子琳就站出来反问道。
惠施瞥了一眼公子琳,心中也升起一股怒火。
现在最应该的就是要把魏王茔的怒火劝下来不让魏王茔再做什么糊涂事情,冷静下来之后就可以派出使者去跟楚国议和。
至于为什么这么着急议和,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要保住魏国当下收回的河东地。秦国失了巴蜀,军力大损,对于楚国而言不在是什么重要威胁,可对于江河日下的魏国来说秦国仍然是个巨大的威胁。现在楚国占巴蜀,秦国要想发展只能东进,东进就两个目标,一个是韩国一个是魏国。
河东秦国觊觎已久,并且易攻难守。韩国有几个险要关口防着,所以秦国最可能的就是向东攻魏。
现在因为魏王茔倒戈,魏楚交恶,楚国此时军力折损,不趁着这个空挡修复好跟楚国的关系,等到秦楚回过血来一并攻魏,那迎接魏国的就是两面夹攻乃至北面赵国参与进来的三面夹攻。
他公子琳倒好,这个时候还来拱火。想让魏王茔觉得楚国损失不大,加重魏王茔对秦国楚国的仇恨。
真不知道安的什么心!
腹诽一阵后,惠施又看向魏王茔,此刻他并不想理会公子琳这个跳梁小丑。
“当下秦国南下之路被楚国堵塞,只能东出,若是东出,必然攻魏;以我国国力单敌一秦国尚好,若是楚国自南而攻,其后果,我想请大王好生考虑!”
“非要跟楚国议和不成?”惠施话音刚落,公子琳又站了出来,“秦国元气大伤,楚国虽伤却得巴蜀以回复,秦弱楚强,世上焉有联强抗弱之理?”
公子琳这番话语说完,场上公孙喜不由得哀叹了一声,又颇有些想笑。
真不知道公子琳是怎么能坐到这个位子的,莫不是只因为有个宗亲身份在身。
方才惠施已经说明了,楚国拿了巴蜀,现在只要把南郑、武都两个口子守住秦国就不可能在有攻取巴蜀的机会,恰巧这两处都是易守难攻。再者,巴蜀之地从经济意义上来说收入跟支出根本不成正比,熊槐拿巴蜀也只是从战略角度出发,想要锁死秦国。秦国已经疲弱,经济重地优先级要高于军事战略重地。所以,秦国东出方向只能河东,能进攻的也只有魏国。
涉及到利益问题,秦魏永远不可能交好,永远不可能结盟,即便交好,也是暂时的。只要秦国从这次大败的阴影当中走出来,伤口舔舐好了,第一个咬的就是魏国。
所以,魏国必须要在秦国咬过来之前安抚好屁股后面的楚国,尽量避免两面夹击的窘境。
惠施仍旧没有理会公子琳,只是看向魏王茔,似乎在等待他的决断。
魏王茔神色间闪过犹豫。
说到底,他并不想跟楚国议和,当下楚国元气大伤,魏国实力没有折损,完全可以卷土重来再攻阳夏。先前的进攻已经把景鲤的几万人磨灭的差不多了,魏王茔相信此刻楚国阳夏陈地防御空虚的很,只要在攻一波完全可以拿下来。说到底,魏王茔并不满足这次的无功而返。
在他眼里,魏国还可以攫取更多的利益。
万一赌输了,熊槐增兵阳夏陈地,要跟魏国死磕到底,他就是得不偿失。
再者,日后必然到来的秦国的进攻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现在把楚国得罪完了,将来秦国攻,楚国捅他魏国屁股他魏国也只能受着。
“寡人只是不甘心罢了。”
“大王,不甘心,也要受着。”
………
临淄。
齐王田因齐正斜躺在王位上假寐。
淮泗寸土未进的消息跟楚国在巴蜀大胜秦国的消息并没有让这位君王跟魏王茔那般生气。只是在收到消息的时候脸上浮现过几抹失望之色罢了。
当然,并不是因为田因齐是乐观主义者。齐国在淮泗没有取得进展,但是在漳东取得了极大胜利。
赵军主力远赴河东的时候,齐军瞅准时机一口就将整个漳东吞了下来,并且击溃了赵王语亲自统帅过来驰援妄图收复漳东之地的赵军。直接将齐赵边境线从高唐拉到了巨鹿漳水一带。
说起来,齐国攻取漳东,并不在张仪的谋划之内,张仪联络了魏国韩国后就回了秦国,并没有来到临淄。攻漳东打淮泗,是田因齐本人的战略抉择。
当时的合纵攻秦,声势浩大,齐国完全可以跟着一起也分一杯羹。但是,田因齐明白,秦国被打垮了对于齐国而言并不是个好事情。
秦国跟齐国相隔甚远没有利益冲突,这种情况下对于齐国来说秦国就是最佳盟友人选。有了秦国在侧,齐国面临的来自赵国魏国楚国的压力也要小很多。
所以,他选择了攻赵,除了拿下漳东之外,更多的是想要缓解秦国的正面压力。好让秦国不至于一边倒,就算战败,也要从魏国楚国身上啃块肉扒块皮下来。
随着局势变化,魏国韩国倒戈,这让田因齐看到了淮泗的战机,只不过因为漳东投入了太多的兵力,淮泗的兵力不足,这才让昭阳守住。
三个战略目标,漳东,削弱楚国魏国,淮泗,完成了两个,只有一个淮泗没拿下来,对于这样的结果,田因齐还是很满意的。
思索间,一员内侍缓缓走进来:“太子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