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山村隐居日记 > 第180章 避暑方式花样百出之一古人的纳凉意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0章 避暑方式花样百出之一古人的纳凉意境

避暑方式花样百出之一古人的纳凉意境

三伏脚步渐近,酷暑将至。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我们都渴望找到一片宁静的避风港,让心灵得以安放,让身体得到舒缓。就像夏日的绿荫下,享受清凉的感觉。

高温频现,天气越来越热,一年一度的“苦夏”来了,如何避暑呢?

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现在的城里人避暑方式花样百出。

山村人有优越性,歇凉是庄稼人最惬意的消遣和娱乐。

我喜欢在山里寻幽,自然深处自度清凉。

先说古人的避暑方式,在唐诗宋词可以发现一些倪端。

盛夏里,坐在草棚下,倚着庭荫槐树,捧一本书,徜徉在隽永的唐诗宋词里,品味这些传诵千年的诗句,感受古人的夏日遗风,书中自有清爽和宁静,别有一番情趣。

看到一则古代的记载,颇为有趣,清代tLF的县官需要泡在大水缸里才能正常办公,老百姓在地窖里避避暑。

古人没有空调,只能采取这样的笨办法。

但是从古人留下的诗词里面可以看出,古人的避暑也是有诗情画意的。

最典型最直接的首推杨万里的《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公元1169年夏天,42岁的杨万里回家乡闲居了一段时间。诗的开篇下笔平淡直白,诗人交代了自己所处的环境,一个“夏夜”点明了时间,天热得如正午一般,“追凉”就是寻觅凉爽的意思。从简单的诗题中,我们自然想到,诗人夏夜寻觅清凉,心情恬适……

天太热了,难以入睡,推开门出来,在月光下站了一会儿。

一句“开门小立月明中”诗意全出,意境好美,你会有无限的想象,想到在夏夜的月光之下,小立一会的情景,或是赏月,或是纳凉……

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阵阵虫鸣叫。

诗的第三句“竹深树密虫鸣处”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虽然只有7个字,但把村夜的清幽跃然在纸上。竹林深深,树荫茂密,这样乡村夏夜是多么清幽、美好。

月光如流水,洒满了大地,树影斑斑驳驳,竹林婆娑,虫鸣声声,特别的清晰悦耳,更加衬托出夏夜的宁静。

置身于其中,诗人感觉到阵阵清凉迎面而来,可是这并不是风送来的凉爽,便以“时有微凉不是风”作结全诗。

这样的结尾让人读来颇有情趣,我们常常把凉与风联系在一起,而这首诗所说的凉“不是风”送来了凉爽,那又是什么送来了凉爽呢?静中生凉,这可谓是心静自然凉啊!如此结尾,写得妙趣横生,诗味无穷。

夏天很热很热,人不免有点心浮气躁。空调只能让身体凉快下来,而心情就需要我们自己调整才能静下来,不妨读读这首意境美妙的小诗,感受诗中的恬静与美好,心也随之安静了,凉意也随静而生。

“梅夏”时节,在梅子成熟的季节,艳阳高照,沿着碧草青青的溪畔漫步。古人没有现在的空调,只能到大自然中去,上山,进林,入溪,溪流断处,林木森森,绿荫若隐若现,空旷的原野传来黄鹂的鸣叫声……循着书香,行行重行行,好生惬意!诗人写下了:“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夏至”到了,白天漫长,诗人高骈写下了:“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妙笔之下,一座临水而建的楼阁亭台,微风轻轻掀动晶莹的水晶帘子,带来阵阵凉意,也送来缕缕蔷薇的香气,触目都是绿树浓阴,楼榭在池塘中的倒影清晰可见。夏日纵然漫长难耐,在这样的妙境中品味诗词,让人倍感夏日的清凉和静怡。

竹林寻幽,似乎是古今人们的共同点。“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在陈子昂笔下,居有竹水,楼堂馆舍掩映于竹树环合中,湖光山色,苍翠如屏。空寂的四周,有人在抚琴弄曲。枝叶间筛漏下来的月光如水,清风吹拂,浅吟低唱。泠泠作响的山泉,把清凉从身外一直传到了肺腑。不由得将手脚浸入水中,嬉戏起来。字里行间,茂林修竹间清香冷冽的味道弥散开来。夏日炎炎,这样的景致是不是最能消暑?

官宦和富贵人家的条件好一些,有大大的院子,有水榭楼台,有庭荫绿树。“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这是官宦人家的避暑胜地。园子里花草葳蕤,赏心悦目,清新而浪漫。蝉在高树上长吟,微风卷帘,凉意袭人。栅栏内的芍药开得十分泼辣,藤萝顺着架子往上攀爬,生机勃勃。难怪杜牧一整天都睡着,的确是一个消暑好去处。

诗人陆游《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极其传神地写出了居处的幽静清雅,读来一股凉意入脑入心,惬意极了。

看到这里,我理解了古人建房有大大的庭院的用处,庭院里可以栽遮荫树,还可以有木质回廊,亭台楼阁和草棚,条件好的官宦富贵人家还可以挖个水塘,栽柳养鱼,平时看景,夏天可以调节温度,这些自然的物理的方式,避暑的功能还是很强的。

古人没有农家乐之说,但是寄情山水的妙趣一点也不逊色现在的农家乐。“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这是诗人白居易描述的场景,层次分明,动静结合,活生生一幅山水画。水塘、绿荫、舟船、野渡、篱笆、古琴、美酒……琴之典雅,酒之清洌,含饴弄孙的老者怡然自乐。

听蝉静心,看月温凉,心静自然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闲居江西的辛弃疾乐在田园之美:月光掠过林梢惊动了枝头的喜鹊,深夜的清风传来蝉的歌唱。丝丝缕缕的稻花香气,诗人憧憬着丰收的盛况,蛙鼓如潮,诗情画意。

夏日读书别是一种浪漫。唐诗宋词不失为解暑佳茗。美句佳构,颐养身心。扑面而来的古风民俗,天人合一的和谐,那种清凉来自天然,沁人心脾。各种天籁之音,使整个人都被染上素淡的绿意,恍惚间笔下风生,脚踩悠悠白云,飞过忘川。

品味诗词,清凉一夏。诗里诗外,两个世界。平平仄仄,喜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