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红楼翻云覆雨 > 第二百二十章 平宁郡主: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二十章 平宁郡主: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第222章 平宁郡主: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那要是从其他角度上讲呢?”

太上皇也听出了贾环的话外之音,肯定没那么简单。

“京城的城墙,其实没有太大的作用。”

贾环是懂标题党的,没有开局震惊Uc,就已经保留了底线。

从来都是广积粮,高筑墙,还是第一次听这种论调,太上皇也觉得新鲜。

静静等待着贾环继续往下扯。

“朝廷富有天下,要是还依仗着京城城墙这道防线,能发挥很大的作用的话。”

“不得不说,亡国有日矣。”

城墙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个防御措施,又不是长城,还具备主动出击的功能。

等大军围城,京城有没有城墙,意义已经不大了。

太上皇点点头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兵锋虽利,也只能打天下。”

“治天下的话,还是要靠仁政。”

仁政?

贾环有点嗤之以鼻。

不过就是唬人的把戏罢了。

治国真正依靠的,永远都是法家那一套。

仁政永远只是上层用于忽悠底层的理论。

真要靠仁政的话,比秦二世而亡还要快。

不过太上皇有一点认识很正确。

那就是打天下和坐天下,完全是两套体系。

打仗讲究的是从肉体上消灭敌人,重点在动。

而坐天下讲究的是收税赋和维持管理的稳定性,重点在静。

“京城里的规划太乱了,再加上每年寒暑,卫生条件又差,搞不好就瘟疫横行。”

“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改造一番,也算是造福了京城的百姓。”

“要是有可能的话,接下来还可以向下面的省府道县,进行推广。”

没错,就是搞城中村改造。

这玩意儿,说起来还是挺相似的。

眼下京城的建设水平,还真不一定比得上城中村。

“恐怕得不少银子吧?”

太上皇问道。

贾环笑了笑:“是得不少银子,但是有票号在手,问题就不大。”

可以看得出来,太上皇肯定是动心了。

能够做成京城改造这种事情,对于皇家的名声,以及太上皇个人的威望是有好处的。

执掌大权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满足自己那点心理需求。

一般分为两种,好和恶。

大部分还是想好的,只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所以才会做出一些错事。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都想做个好人。

等到犯错之后,把柄被拿住了,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说说你的打算。”

太上皇明显对这个更感兴趣。

“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把人搬出来安顿好,把破旧的房屋原地拆了重建再卖出去就行了。”

越是复杂的事情,内在的逻辑越是简单。

“能赚银子?”

太上皇跟贾环打交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十分清楚贾环的落脚点。

要是一个项目,没有足够的利润预期,贾环肯定很难提起兴趣。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贾环确实盯上了这块肥肉。

京城的土地,说是寸土寸金也不为过,只是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开发。

而且,还有一点。

京城的人口结构,需要发生一些转变。

眼下,城墙之内,最大的一块土地,被皇宫占了去。

其次就是各种亲王贵胄,武勋文臣的府邸。

再次,才是各种吏员,以及兵丁的居住之所。

就这么说吧,京城里,十之七八,都是直接和间接吃朝廷饭的人。

只是有的级别高,有的级别低。

剩下的二三之中,又被各种商号等配套服务的人占据。

真正的底层民众,是住不进京城的。

顶多白天务工,晚上还得出城。

根本不成体系。

这个结构在贾环看来就很不合理,最起码对于贾环的计划不合理,所以就得改变。

“肯定能赚银子,而且能赚不少。”

想让投资人,认同你的投资计划,吹牛几乎是必备的技能。

关键在于,一朵狗尾巴花,只能吹成一朵特立独行的狗尾巴花。

绝对不可以吹成玫瑰。

“前些日子,工部的雷大人,创造性的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住宅,不知您老可曾听说?”

没错,贾环指的就是城东开盘的那个住宅区。

项目已经完成启动的,也只有这么一个案例可以拿来参考。

一开盘就引起了半个京城的轰动。

“你说的,就是东城那个?”

“没错。”贾环笑道:“以后都准备开发成那样的多层住宅,同样的面积,可以住下更多的人。”

“那房子那么贵,你准备卖给谁?”

太上皇也是有担忧的。

上次开盘的价格有点太高了,一万多两银子,即便是京城,也没有多少人能拿的出来。

当时雍治听说的时候,差点没按捺不住抓人。

只要把人先抓住了,再问出背后的主家,然后查贪腐,几乎一查一个准。

“没事儿,您不用担心。”

“那个是按高标准打造的,咱们的旗舰项目,肯定要贵一些。”

“接下来可以稍微降低一些标准,把成本控制一下,自然也能控制下价格。”

“况且咱们皇家票号,也有放贷的业务,只要能够审核通过的,先从票号借银子买房子,也不是不可以。”

贾环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借银子?”

太上皇有点犹豫。

本能的感觉,这不是个好事儿。

多少年的传统了,量入为出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突然要扭转过来,调转一百八十度,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不可能什么人,都能借到银子吧?”

“那是自然!”

贾环解释道:“借银子是需要资质的,自然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借到。”

“具体的执行标准,得看咱们的目标客户。”

一开始的时候,贾环就没想着从普通百姓的头上赚银子。

普通的百姓,也没有多少银子可以赚。

大头都在权贵阶层的手里,即便有一些豪商巨贾,手头持有不少的现银,但实际上也还是待宰的羔羊。

在权贵阶层面前,富商就是个屁。

岂不闻,抄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

想要搞死这些人,都不止九种办法。

“目标客户?”

又是个新鲜词儿,不过意思不难理解。

太上皇笑道:“那你好好说说,咱们的目标客户都有哪些?”

“谁有银子,谁就是咱们的目标客户。”

贾环想都没想,直接把心中的答案说了出来。

没什么好隐瞒的。

皇权和百官,天然是有矛盾的。

有点像,怕兄弟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太上皇心中也了然:“他们那些人,看银子比命还重,想要抠出银子来,可没有那么容易。”

底下的人是什么德行,太上皇再清楚不过了。

贪腐,索贿,都只是一些做官的小技巧。

即便没有这些操作,平日里明里暗里的福利,也没少拿。

寒窗苦读十余年,一朝中举,难道真的是为了致君尧舜上?

反正贾环肯定是不相信的。

太上皇当然也不相信。

“不打紧。”

贾环信心比较充足。

“只要能抓住他们想要的东西,那么就有办法让他们乖乖掏银子。”

世上最难的两件事,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把别人兜里的银子,装进自己兜里。

只要能搞定一件,想要发达肯定是没有问题。

至于发达的程度,取决于对象的多少。

“你倒是挺有把握。”

太上皇打趣道:“他们想要什么,你倒是说说。”

“就朝廷官员而言,肯定是想着自己的子孙后代,也能够继续为官,吃上朝廷的俸禄。”

都知道当官吃香,自然会想着把这个机会垄断掉。

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没等太上皇继续发问,贾环又接着道:“朝廷当官,文官靠科举,武勋传承靠战功,概莫如是。”

“只要把房子和这些机会绑定在一起,自然不愁有人来买。”

学区房的逻辑是,关闭绝大多数的区域性的学校。

当然不会直接关闭,肯定要找个借口。

本来村里的学校,就是为了服务附近的几个村庄而建的。

突然关闭的理由也很好找。

只要不被拨银子,没有了经费,自然就办不下去了。

老师也是要生活的。

苦一点,累一点,可能不要紧。

但不能让人彻底活不下去吧。

上学这玩意儿是刚需。

没有了村里的学校,想要上学的话,就只能到镇上,或者县里。

不过想到县里上学,也没有那么容易。

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实行了按户口分区入学的政策。

你得有关系,得找人才行。

从村里到镇里,或者到县里,谈不上远离家乡和小伙伴。

但客观上的距离还是拉远了。

如果每天通勤回家的话,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单程的话,也得一个小时左右。

就这还是住在县城郊区的情况下。

倘若是住在下面的乡镇,村子里,就不要想这回事了。

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才是正理。

家长陪读,也就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人口发生了转移,经济的重心也会随之转移,这是颠扑不破的定律。

求学导致的人口常住生活场所的变化,就是实质上消费,从村镇向县城转移的过程。

至于房子不房子的,看不见的手会说话。

只要能从房价的上涨里赚到钱,只要能从房租里赚到钱,自然会有人进场抢购。

拦都拦不住。

“还是你小子聪明。”

贾环点子多,太上皇是知道的。

但是这么精妙绝伦的主意,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到的。

太上皇赞叹了一声,转念道:“要是真如你所言,买了这些个房子之后,就能提高中举的几率。”

“再过几十年以后,朝中岂不全是官宦之后。”

“恐怕对朝廷不是什么好事。”

作为顶端的统治者,能从中层的身上刮银子肯定是乐意而为之。

代价要是中层垄断的话,就不是太上皇希望看到的局面了。

“可以加强底层的教育普及。”

这个问题,贾环也考虑过。

社会阶级的分层,不是一两天的功夫形成的。

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累下来的差异,不是一两条规定能够抹平的。

十年寒窗苦,不可能打平,人家三代人的努力。

“恐怕得不少银子吧。”

太上皇首先担心的还是这个问题。

治国之道,就是在于收上来银子,然后维持自己的统治体系。

这是每个统治系统天然的任务。

核心还是银子。

“银子肯定是少不了。”

贾环也没有回避问题的意思。

普通百姓想要接受教育,成本肯定很高。

读书这种事情,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的起的。

从成本上看,除了读书本身的成本,还包括吃喝的成本。

以及里外里,普通家庭失去一个劳动力,所带来的损失,都应该考虑在内。

“但问题困难,不是可以逃避的理由。”

“还是得想方设法,提高一下百姓的收益。”

“倘若只靠着一亩三分地,那肯定是没戏了,咱们必须另辟蹊径。”

贾环提出这个问题的时机选择也是非常巧妙。

在大多数统治阶级的眼里,百姓自然是愚鲁一些的好。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只是眼下,无论是太上皇也好,还是雍治皇帝也罢,百姓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头等大事了。

反而百官的贪腐,以及对于皇权的挤压,变成了主要矛盾。

正好有利于贾环的规划。

……

需要探讨的问题,还有许多。

贾环陪着太上皇,在城东新建的别院,还得且住些日子。

与此同时,赦老爷在京城,也终于出手了。

忠顺王敲了登闻鼓,只被雍治治了个轻罪,降了一级爵位,闭门读书去了,显然是很难服众。

尤其,还有前番的事情没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属于被处罚阶段的二次犯罪,应该进行加重处罚。

反倒落了个金蝉脱壳。

肯定不符合朝廷法律的精神。

没有人可以通过举报自己,来获取比正常收益更大的利益。

不然的话,法律的尊严,将会荡然无存。

督察院没有合适的角度久矣。

忠顺王这次的操作,堪称是送货上门。

赦老爷果断发动了对忠顺王的弹劾,变相约等于对雍治的问责。

平宁郡主得了消息之后,快马加鞭就出了城,找到贾环,上来就是劈头盖脸的一句:“你到底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