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8日,我在北京家里,拿着一首诗反复吟诵。
晋宋齐梁唐代间,
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
后者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
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若不谙斯旨,
往往将经容易看。
孩子看到我的严肃,问道:“妈妈,你怎么这么严肃?”
“没什么,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笑着回答。
“什么问题?”孩子问。
“我刚才读的诗,有人说是义净写的,我并不认可。”我笑着说,“如果说是无名氏所写吧,我又觉得不合适。因为,这首诗特别像一个人的手笔。”
“谁的?”孩子问。
“武则天。”我笑着回答。
“我知道武则天,中国第一个女皇帝!”孩子兴奋地说,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熟悉的内容。
“是啊,武则天很厉害。但她不是中国第一个女皇帝。在历史上,武则天之前,还曾有一个襁褓中的小女孩,曾被当成小男孩放到皇座上。”我笑着,将语言规范了一下,“所以,我个人认为,说武则天是女皇帝的时候,不必强加‘中国第一个’这种信息。”
孩子不理解。
“以后你会慢慢明白的。”我笑着继续说道,“其实,中国也不止中原王朝,古代中国的四周,被称为夷狄的地方,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中有不少是女性统领。比如,羌族,曾经出现过非常优秀的女性统领者,姜字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些,不少学者有所论述。如果加上她们,武则天就更不能算是中国第一位女性首领了。”
孩子仍旧没有完全理解。我也没有要求他一定要理解。
现在的学术界渐渐意识到,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被“中国”这个民族国家的概念蒙蔽,掩盖了一种文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可不止从三皇五帝以来在中原大地上生活的族群创造光辉灿烂的文明,在中华民族现在大地上生活的各个民族,都在创造着光辉灿烂的文明。这些文明,时而合并,时而各自发展,让整个中华文明得以不断丰富,不断发展。
这些,对于刚刚开始对历史基础信息有所了解的孩子讲述,为时尚早。
就像孩子还在理解1、2、3、4这些自然数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告诉孩子现在数学家还在不断试图验证1+1=2的真实。因为,在孩子的眼里,1+1=2是毋庸置疑的。就像,在很多人的眼里,武则天是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是毫无疑义的。吃饱了撑的,才会去质疑这些吧?
可是,学习历史久了,渐渐的,有些看起来没有问题的说法,也就渐渐感觉不那么妥帖。
保持问题意识,比没有问题,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很重要。
交流中,我也开始锻炼孩子观察问题的视角,让他不再简单去看问题。
“我刚才念的这首诗,和你们课文中提到的那首王维的诗一样,作者是存疑的。”我调整思路,再次指出。
“哪首?”孩子兴致勃勃地问。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我念诵完,陷入了沉默。我很害怕,孩子如果再问问题,我不知道是不是能解答他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