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我的电影年代 > 第二百一十一章 票房分账和出海战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一十一章 票房分账和出海战略

第212章 票房分账和出海战略

“《地心引力》票房全球破28亿,章昊大幂幂好事将近……”—《Uc新闻》

国内媒体惯例,数字越大越好,四亿美元听起来有点少,不如28亿Rmb动听。

“在《地心引力》全球拍票房突飞猛进之时,我们也收到了章昊和大幂幂步入婚姻殿堂的消息。”—《企鹅新闻》

“章昊和大幂幂这对金童玉女终于修成正果,让我们祝福他们。”—《搜狐娱乐》

“《地心引力》首次进入全球年度票房前十,这虽然不是章昊的第一次,但却是华语电影的第一次。”—《新浪网》

“需要注意的是,下半年还有许多重量级大片上映,《地心引力》前十位置并不保险。

此外,影片已经在内地砍下将近19亿的票房,即将突破二十亿,创造一个全新的记录。”—《京城日报》

“章昊和大幂幂的婚姻能够维持多久?娱乐圈数不尽的诱惑,除非两人现在隐退,否则将面临考验。”—《南方都市报》

其他媒体几乎都是积极正面的报道,要不就是祝福章昊和大幂幂,要么就是祝贺《地心引力》位居全球年度票房前十。

唯独以《南方都市报》为首的南方系媒体,各种唱衰质疑。还有网络上各种公知大V,花式表达质疑,对章昊和大幂幂的婚姻并不看好。

前面部分影院私自涨电影票价,就是南方系媒体率先报导出来的。

在南方系媒体眼里,章昊远远不如国师,差得非常远。

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无非就是章昊做的成绩太好,在国际市场上证明了自己。

他们的主人都还没急,这些南方系媒体就开始替主人急起来了。

谁说国内言论不自由,这不是挺自由的嘛!要是换了在太平洋对岸,隔天他们报社媒体主编就得背后身中八枪自杀。

媒体热闹,网友也不含糊,开始替章昊操心起《地心引力》是否赚钱这个问题。

“实际上影片光是通过国内票房就已经收回成本了,海外票房都是纯赚。”

“抛去国内票房,影片大约赚了1.4亿美元?”

“嘶~有这么多吗?抢银行都没这么快吧?”

“算错了,你以为国外票房就不用分成吗?和当地院线分成,还要和发行商分成,到手里也就几千万美元。”

“不管怎么样,分成模式如果票房高,比买断模式好太多了。”

“对,只是海外票房监管比较困难,好莱坞那群恶魔连华尔街吸血鬼的钱都敢坑。”

“两边都不是好东西,但华纳影业不会坑章导的。”

“为什么?”

“因为华纳影业还要靠章导执导蝙蝠侠第二部,坑了他的钱,他能给你执导?”

“那换个导演不就完了,非要用章昊?”

“你tm是章昊鸽鸽的小黑子是不是?懂不懂导演是一部电影的核心,用不同的导演拍同一部电影都有可能完全不一样。

华纳影业稳妥起见,承担不起换导演的风险。”

“楼上的,食不食油饼?什么鸽鸽,那是哥哥。”

热闹归热闹,除了少部分人,其实都是乐子人而已,在线吃瓜的。

章昊和大幂幂在北美没待多久,就回国了,国内还有很多工作要忙。

首先,就是《地心引力》第一次票房分账。

和天幂影视公司在一个楼办公的会计事务所拿了钱,就得干活,配合律师一起,噼里啪啦的开始计算起来。

五月二十七日到五月三十一日,地心引力拿到4058万票房,票房跌幅保持健康幅度,从而把《地心引力》内地总票房推到18.7亿。

影片上映三十二天,票房高达18.7亿,而接下来是端午节假期,《地心引力》票房肯定会出现一个反弹。

《地心引力》也获得延期密钥,会在院线持续待到八月的第一个周末。

漫长的放映时间,靠着时间的积累,足以把影片推过二十亿票房。甚至大胆一点,冲击二十一亿二十二十亿票房都不是不可能。

第一轮分账,也就是18.7亿。

票房分成有一个很简单的公式:总票房*91.7%*37%。

一部电影获得的总票房需要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发展基金,还有3.3%的相关税费,剩余的91.7%,院线发行方和制片方再从里面分。

不过实际计算起来往往比较复杂,实际上有时候制片方和发行方是一家,就能拿到更多的钱。

而中影这样既有制作和发行,又掌控院线的公司,基本就是院线的钱进入自己右边口袋,制作方发行方的钱进入左边的口袋。

反正都是自己的钱,无所谓哪边口袋了。

所以说,无怪乎万达成为全国最大院线运营商之一后,还要插手电影制作。其实按照王亿万的规划,万达还要涉足电影周边产业的。

毕竟票房收入只是电影收入的一部分,往往不到一部电影利润的一半。

但是后来万达暴雷了,连院线都难以为继,也就无法进入更广阔的电影周边市场了。

《地心引力》的票房分成很简单,影片是大剪刀重点扶持项目,不光申请了免税,连不肯减免的电影专项基金也只拿了百分之三。

也就是说,影片可分账票房是97%,也就是18.14亿,影院再拿走18.14亿里的9.07亿,也就是百分之五十。

院线拿走18.14亿里的7%,差不多1.27亿,剩下的7.8亿就是制片方和发行方的钱。

《地心引力》的内地发行方就两家,中影和博纳,天幂影视制作公司是制作方出品方,企鹅光线和其他十几家中小公司都是投资方。

中影没有参与投资,而按照发行比例从这里拿走一部分发行代理费用,博纳既参与了投资也参与了发行

按照事先的发行代理合同,两家公司拿的是最低的发行代理费,所以博纳先和中影分走0.91亿。

剩下各大投资方可分账的票房就只剩下6.89亿。

《地心引力》制作加上宣发,成本已经来到了六亿。这点分账票房,看起来只是回本,赚点辛苦钱而已。

如果是这样,别说带动国产科幻电影了,章昊不被其他同行笑话就不错了。

累死累活一年多就这么点钱,还不如拍喜剧或者青春烂片,两三个月匆匆制作完成上映,然后恰烂钱。

然而事实证明,《地心引力》还远不止如此。

实际上从《地心引力》票房开始在海外火爆以来,普通人惊叹的是《地心引力》持续不断创造佳绩,而业内人士则关注的是《地心引力》的营收情况。

从去年开始,以章昊为首的部分华语电影导演在亚洲范围内的票房分账能达到25%,而且是税后。

这是上头和当地政府谈的,不是章昊的公司和当地发行商谈的,他没那么大权力干扰一国的电影发行策略。

为什么说一部分华语导演才能拿到这25%,就像不是所有好莱坞电影都能进入内地市场,也不是所有华语电影都能在亚洲其他地区上映的。

光是亚洲市场,《地心引力》就给制片方发行方带回来3150万美元的收入,折合Rmb2.2亿多。

这可是纯赚,不需要考虑回本问题了,因为回本这个目标已经通过内地市场完成了。

这就是拥有一个强大的本土市场的好处,做什么行业都一样,本土市场守住了,剩下的能赚到的都是天赚。

更何况,《地心引力》截止五月三十一日,北美票房已经来到了5368万美元,欧洲和其他其他票房加起来也有2400万美元。

华纳和国内这边签订的是阶梯式分成,现在已经触发了这个阶梯式分成协议。

票房继续积累,等最终分账的时候,又是几千万美元的收入。

章昊成功证明了,国产科幻片也能挣钱,而且是挣大钱。

别忘了,票房收入只是占据影片收入总体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拉长,票房收入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

《地心引力》还没下画,版权收入就已经有了很大的眉目,尤其是打得火热的网络视频方面,出价一个比一个高。

此外,还有海外那么多版权市场的收入,还有联名书籍,漫画,游戏联动等等收入都有待开发。

别的不说,企鹅刚把盛大旗下的起点给收购了,给整合成了一个阅文集团。

《地心引力》上映期间还发起了科幻征文活动,此外还在起点,qq阅读等客户端发起联名活动。

这些都是变现方式,这方面企鹅熟得很。

但如果没有章昊,企鹅能做这么多活动吗?做不了,没这个能力。

企鹅又没有第二个章昊来给它拍电影,所以这些活动里,章昊的公司,还有所有的投资方都是有钱分的。

把周边的蛋糕做大,大家一起分钱,这才是电影长久之道。

而周边一切的基础,就是电影质量本身和票房,还有周边的开发程度。

伱说《满江红》电影票房高,超过《流浪地球2》,这没问题。

客观来讲《满江红》电影质量其实算合格,是一部在华语电影环境下还可以的商业电影,无怪乎影片票房高。

但《满江红》的周边销售情况怎么样?

前世从来都是听小破球周边卖疯了,什么笨笨机器人,数字生命卡,甚至出了一本书一上线就被抢购一空。

但《满江红》有学有样,出了一个秦桧周边,结果被骂得狗血淋头。

不可否认有一小部分人确实是想让秦桧站起来,觉得他跪了千年,太久了,累了。

但是他站起来,等于让大家再次跪下去。看热闹吃瓜归吃瓜,重新跪下去,广大观众可不干。

观众是傻子,给他一部烂片他都能看得津津有味。观众也是聪明的,他知道什么是烂片什么是好片。

好片也支持,烂片也不放过,但总有一天会唾弃烂片。

结果这片子在院线乐呵乐呵也就算了,居然还想着让观众重新跪下去,那观众就会用实际行动告诉资本:老子骨头硬,跪不下去。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十四亿只鸟里出一些奇葩也不足为奇。

所以《满江红》周边卖不下去,反而小破球2周边越卖越火爆。

如果《满江红》制作成本真的有五个亿,章昊可以肯定的说,加上周边,这部影片的收益是远不如《流浪地球2》的。

但电影制作成本这个事情很难说,有的人说五亿就是五亿,比如章昊。

有的人说五亿,说不定实际只有一亿。

毕竟是大导演的作品,就算小鲜肉片酬如何高,出演大导演的作品,他都要自降片酬的,不然演不上。

大导演不可替代,但小鲜肉可不是,圈内有的是小鲜肉,凭什么是你啊?

而剩下的四亿从哪里来,去哪里了,这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此外,还有影片的海外营收问题。

和好莱坞进口内地走分账不走买断不同,华语影片一般都是买断模式,不走分账。

就是因为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如果票房扑街了,华语电影非但拿不到一分钱,还要给海外发行方一笔发行代理费。

此外,也是因为发行渠道的问题。

这次是华纳影业这个好莱坞巨头代为发行,《地心引力》在北美首周开画的时候是1550家院线,第二周上升到了1700家。

随后逐渐下滑,到六月份已经不足五百家了。

去北美看了《地心引力》的知名影评人,也是章吹的侯建春就在自己的微博表示:

“我去洛杉矶的几家电影院看,基本上VIp厅,《地心引力》上座率能达到七成,普通3d影厅有三成左右,ImAx影厅有四成的上座率。

而且这里面许多都不是当地华人观众,有更多的白人黑人甚至更多的女性观众。”

这是侯建春亲自调查的事实,也和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的《哥斯拉》形成对比。

《哥斯拉》院线上座率不如《地心引力》,但六月份还保持着上千家院线,《地心引力》就已经不到五百家了。

不过就算如此,影片好歹算赚钱了。

不过其他导演的电影,就没有那个运气找到华纳影业这样的巨头代为发行影片。

人家给章昊代理发行影片,是因为章昊给他们带来巨额收入,而且人家还要靠着章昊执导蝙蝠侠第二部呢!

你能给人家带来什么?玩女人潜规则还是小鲜肉小白脸?

这方面人家一样不缺,而且涉及到重大商业运营方面,无数的事实证明靠玩女人潜规则是靠不住的。

而且人家喜欢猛男,最好八块腹肌的那种,小鲜肉小白脸也行不通。

到了那边,说不定是人家女人玩你了,就不是你玩女人了。

所以,所有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的实力问题。

《地心引力》这次出海,算是给所有华语电影做了个榜样,证明海外分账路线是走得通的。

而且票房越高,收益越高,肯定是比买断收入多得多。

但是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想要拿到分账收入,就要看各大电影公司和电影制作人自己的本事了。

国师的《英雄》当年也是走买断路线,结果海外发行商血赚,国师那边只拿到一笔买断费用。

唯一拿到海外分成的影片,其实是《卧虎藏龙》。

但这部影片本质是好莱坞公司制作的,从文化属性上来讲是华语电影,但从商业属性上来讲,影片其实是好莱坞电影。

就在一个体系内,肯定分成,最终影片不负众望,北美砍下1.3亿美元。

那个年代的1.3亿美元,和现在可不是一个概念。更何况《卧虎藏龙》制作成本仅仅1500万美元,制作方血赚。

随着暑期档竞争日益激烈,《地心引力》在北美的票房逐渐下滑,就算维持一段放映时间,票房都不可能超过《卧虎藏龙》了。

更何况,不断有大片冲击,北美院线不断的缩减《地心引力》上映的影院。从六月一号开始,只有不到五百家影院还在上映电影。

影片票房下滑也快,单日票房只有几十到一百多万美元。

可以肯定,等《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在北美上映之日,就是《地心引力》下画的日子。

因为北美院线要腾出更多的ImAx影厅给《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地心引力》带动了ImAx3d观影热潮,福利全让汽车人拿走了。

比起来自太平洋对岸的故事,北美还是更喜欢自家的故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凭借《地心引力》的全球小范围的火爆,作为绝对主演的大幂幂前面终于可以挂上一个国际巨星的名头。

比起其他名不符实的国际巨星,大幂幂这国际巨星多少有点说服力。

如果觉得没有说服力,看看《地心引力》高达4.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就知道了,这是多少华语电影明星都没能做到的成绩。

不过还是有人不服的,上次庆功宴耍小心机没成功的老范就不服。

她私底下和朋友说的话,称大幂幂完全是靠着章昊才有今天,不知怎么地就流传出来。

于是,和八五花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大幂幂,很快就要面临和老牌女星的竞争。

新老交替,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但老的那一个却不一定想这么早的就被替代掉,还没享受够镁光灯下万众瞩目的生活,还有那么多粉丝,所以还是要挣扎一下的。

只是这种挣扎能有多少效果,只有天知道了。

写着写着就偏了,一看五千字了,我顿时人傻了。

晚上还有一章(小声问一句,应该不欠了吧,我还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