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重生七零:我在林场当知青 > 第四百三十一章 北上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盛云芳、盛云菲姐妹的高考成绩不错,盛云芳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了,盛云菲被中山大学录取了。

这下好,盛家几个孩子,从最北面一直到最南面,北上广全都占上了。

通知书还没到,学校先接到了消息,校长高兴的打发人来报信。

盛连成和张淑珍一听,却傻眼了。

俩人没啥文化,孩子填报志愿的时候也没办法给什么建议,都是学校老师帮忙参考的。

此时一听说,俩丫头考的学校,一个在沪市,另一个在羊城,都离家大老远。

尤其是盛云菲考的那个学校,这几乎是等于从大北边跑到了最南面,两口子当时就犯了愁。

“这孩子咋想的?怎么考个这么老远的学校啊?

这回一趟家得多长时间?路上就得五六天吧?”张淑珍不解的嘟囔道。

“唉,现在说啥都没用,孩子好不容易考上个大学,通知书都来了。

我听人家说,这学校挺不错的,远就远吧,那能咋整?”

盛连成也叹了口气,原本以为俩儿子考的学校就挺远了,这俩闺女更厉害,一竿子蹽出去几千里地。

将来要是再搁那边找对象结了婚,怕是几年也回不来一趟了。

“不管孩子在哪儿,只要他们有出息,以后过的好就行了。

咱可别学那些脑袋不清楚的,为了自己往后好过,就非得把孩子绑身边儿来。”盛连成劝张淑珍。

得亏盛连成夫妻都挺开明,不是那种古板又愚昧的。

两人虽然对孩子考那么远的学校有些不理解,却也没有其他举动,而是默默给孩子们收拾准备。

盛家俩闺女都考上大学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林场和大碱场村子,大多数人家知道消息后,都替盛家高兴。

“你说老盛家这祖坟是埋在哪儿了?他家孩子咋就这么出息呢?

别人家一个大学生都挺好,他们家四个。这可真是,他们家咋教育的孩子呢?”

当然,有羡慕赞叹的,就有嫉妒不平的。

“女孩子家家,考上大学能有什么用?将来还不是嫁人?

娘家费劲巴拉供着念完书,有了好工作,转头嫁到别人家去,给人家出力了。

真不知道老盛家咋想的,姑娘还当了宝,供着念完高中就行了呗?考什么大学啊?净是浪费。”

不管外头如何议论,盛家反正是欢天喜地。

面对着前来贺喜的客人,盛连成两口子笑的合不拢嘴。

“那个,我和你妈商议过了,这回咱家就不办酒席了。

咱家这几年大小事情挺多,也不好有点儿事就摆酒庆贺。

你俩这学校都离家太远了,咱就把省下来的钱,留着给你俩当零花钱吧。你俩看看,这样行么?”

白天大家伙儿都问,盛家啥时候摆酒,盛连成两口子只说是要跟孩子商议商议,所以到晚间,一家人坐下来商议。

“爸,老四老五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不摆酒庆贺一下,好么?

儿子考上了就大摆宴席,闺女考上了就啥动静都没有,人家不得说咱重男轻女啊?”

盛希平怀里搂着盛新宇,沉吟片刻说道。

“就是啊,爸,我也觉得,这么办不太好。”那头,即将返校的盛希安也开口了。

还有半年就毕业的盛希安,已经保送本校研究生。

这年月,本科毕业就很牛了,一般都能分配很不错的工作。

研究生,那都是往专家方向去培养,将来学成了,可不得了。

最开始,盛连成夫妻很不能理解,这咋念了四年学还不能工作,还要再念三年?

都多老大了还一直念书,哪辈子能娶上媳妇啊?

后来,还是盛希平跟爹妈解释了,说盛希安这种性格,本身就比较适合搞研究。

真要是在哪个方面有所成就,将来那都是科学家,工作肯定错不了,比本科还好。

有盛希平这么劝着,盛连成两口子这才释怀。

算了吧,孩子爱念书就念,要是真能念出个名堂来,也不愁着找媳妇。

“不对,话不是这么说的。

老大,这两年你跟着你大哥他们又是倒腾木头,又是倒腾水果啥的,没少挣钱。

咱家里虽然不往外说,旁人有心也能打听着一二。

如今老四老五都考上大学了,你们兄妹六个,出来四个大学生。

咱家现在看着是红红火火,背地里不知道多少人嫉妒眼红呢。

眼下咱家,可不兴起啥高调,越小心越好,不能大操大办瞎张罗。”

张淑珍摇摇头,他们这辈子经历的事情太多,什么风浪都见过,小心无大错。

“你媳妇现在怀着孩子,入冬要生,将来孩子生了抱回来,也不知道又要惹出啥风波来。

眼下,能消停就消停点儿。”

“嗯,大哥,咱爸咱妈说的在理。

这摆不摆酒的,就是个形式,咱不走这个过场,我俩也照样去念书。

如今你有工作,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总去打猎摸鱼,咱家的猪开春时候杀了。

现在要办酒席,全得花钱买,得不老少钱呢。”盛云芳在那边开口说话了。

“对,对,我四姐说的没错儿,再说了,也没那个时间张罗。

我俩这学校都挺远的,路上得多留几天时间,我们这还有挺多手续没办呢,时间怕是不太赶趟儿。

再说了,二哥三哥还有大嫂都不在家,这酒席张罗着也没啥意思,省着点儿吧。

马上我大嫂又要生老三了,往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盛云菲连连点头,赞同姐姐的意见。

对于她们姐妹来说,能考上大学,顺利去念书就挺好了。

“我们那些同学里头,好多女生都是初中毕业了就回家干活,过几年直接嫁人。

我们还能有大学读,能走出这个山沟沟,去外面的大城市学习、生活,这就很好了。

爸、妈,大哥、二哥,我们挺知足,真的。”

俩女孩非常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能把六个孩子平安养大,父母所付出的心血不是他们能想象的。

如今她们要去上大学了,将会有更好的前程,更应该感恩才对,不应该再给家里添没必要的负担。

“行吧,那你们既然这么说了,那就随便。

回头哥多给你们带点儿钱,去大城市了,也别让人看不起。

咱不说是跟人比吃比穿,咋地也不能太寒酸太土了。”就这么俩妹妹,咋地还不得多疼着点儿?

“好,谢谢大哥。”俩女孩齐声笑道。

“哥,这回还得你送我们去上学,太远了,我们都没去过那边。”俩丫头开始撒娇。

“切,现在想起来远了?当初报志愿的时候,你俩咋没考虑过这事儿呢?”

盛希平对填报志愿也不懂,所以当时只提了点儿意见,其他并不干涉。

他也没想到,俩妹妹竟然能报考那么远的学校,而且还真的就被录取了。

也好,不论沪市还是羊城,都是好地方,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

眼下俩丫头过去站住脚的话,将来的日子肯定不用愁。

一家人商议妥当,之后便传扬出去,只说是报到时间太赶,没有请客的时间,所以俩丫头考上大学,盛家不收礼也不摆酒席了。

消息传出去,林场各家反应不一。

有的果然就像盛希平猜测那样,暗地里贬损盛家,说盛家重男轻女。

儿子考上了就大摆宴席,闺女考上了就啥表示都没有。

也有那明事理的人就说,张罗一场酒席要花费不少钱呢,盛家这几年考出去好几个,也不能回回都庆贺啊。

省点儿钱是对的,毕竟盛希安盛希康也老大不小了,将来还得娶媳妇生孩子呢。

转过天,盛希安到了该返校的日子,坐车走了。

又过两天,局里来电话,说是录取通知书到了,让盛云芳盛云菲姐妹去取。

盛希平陪着俩妹妹去取了通知书,又把该办的手续都办了。

九月二号,跟林场请了假的盛希平,领着俩妹妹踏上了他乡求学之旅。

三人从松江河坐火车到通化,再从通化倒车到首都,然后从首都再坐车到沪市。

这回他们手里有通知书,不需要介绍信就能买票,所以路上都很顺利。

到沪市之后,先陪着盛云芳去办理了入学报到的手续。

安顿好住处,之后,盛希平又去看望了惠姐和小彭等人。

这些年,盛希平跟惠姐他们都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

惠姐的工作已经从北疆调回了沪市,家里的旧宅也要回来了,现如今在一家厂子当质检员。

盛希平给惠姐带了一个椴木菜墩儿,还带了些天麻、木耳等东西,巍巍长大了不少,见到盛希平也很亲切。

得知盛希平的妹妹考上了沪市的大学,惠姐也格外高兴,一个劲儿的说,让盛云芳得空就来家里坐坐,不管遇见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她。

晚上,惠姐和她爱人做东,请了盛希平三兄妹吃饭,众人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倒也挺热闹。

盛云芳这边安顿妥当,盛云菲那边还着急去报到,所以兄妹俩不好在沪市久留,第二天就坐上了去羊城的火车。

这年月的火车是真的慢,咣当咣当晃悠了一天半的时间,好歹算是到了羊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下了车,眼前是跟东北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这个季节,东北的秋风已经很凉了,树上的叶子也开始泛黄。

可是在羊城,天气依旧热的跟三伏天似的,路边随处可见翠绿的植物和鲜艳的花朵。

那些植物跟北方的不一样,叶子上面像是有一层蜡,油亮油亮的很好看。

学校在车站设有专门的迎新生接待处,盛希平领着妹妹到了接待处,拿出录取通知书确认后,有专人负责,将盛家兄妹送去学校。

中山大学历史很悠久了,也是老牌名校,学校的环境自然是不用说。

在接待人员的引导下,盛云菲顺利办理了入学手续,分配了寝室。

盛云菲安顿好,盛希平也能松口气,于是在学校附近的旅社住了一晚,第二天又陪着盛云菲去买了一些日常用品。

“行了,你已经在学校安顿好,我也就放心了。

临出门前,我跟郑叔说过,想要顺道走走看看,各处考察一下,就不在这儿陪你了。

你在学校安心上课,好好学习就行,缺什么少什么,就往回写信或者打电话、发电报。

这边冬天说是暖和,我估计你第一年过来,肯定不适应,到时候自己记得添衣服,千万别生病了。”

盛希平不放心的絮叨了好多,这才看着妹妹走进校园,然后他转身离开。

盛希平一直说,想要南方来走走看看,始终没机会。

这次借着送妹妹上学的机会,正好可以到处看看。

当然,像他这么漫无目的的乱逛没用,还得找本地熟悉的人领着才行。对此,盛希平准备的很充分。

这两年他经手的一些木材客户,手里都留着联系方式呢。

还有春天开木材订货会的时候,他也留了好多木材公司的地址和电话。

这其中,就有羊城的人。

所以,盛希平掏出随身携带的电话本,从中翻找出一个近期还联络过的,地址在羊城的客户电话号。

然后找到公用电话,给对方打了过去。

对方接到盛希平的电话,还挺惊讶的。

一听说盛希平就在羊城,立刻表示,让盛希平原地不动,他过来接人。

“哎呀,盛厂长,你来羊城怎么也不提前给我打个电话?我知道了,去车站接你啦。”

对方开着车过来的,一见盛希平,非常热情的上前来握手打招呼。

“我是送妹妹过来念书,正好想起吴总了,就给吴总打个电话。”盛希平笑笑,伸出右手跟对方握了下。

“盛厂长的妹妹来念书?在哪个学校?”

这位吴总,是利华木材经营公司的总经理,木材订货会的时候见过一面,跟盛希平聊的挺好。

因为是个体公司,当时在订货会上分到的订单不多,所以后来吴总又跟盛希平私下联系过,盛希平帮他弄了两次木材。

因此,吴总见了盛希平,挺亲热的。

“哦,中山大学,今年刚考过来的。”盛希平笑笑,报上了妹妹所在学校的名称。

“哎呦,那是我们这边很好的学校了,历史悠久,几十年了,老牌子。

令妹厉害啊,我们本省的学生,也是要非常拔尖才能考得上呢。”吴总一听,又是夸赞了盛家妹妹一番。

“盛厂长,请上车吧,咱们换个地方说话。你难得来一趟羊城,无论如何,也得给我个机会,尽一下地主之谊。”

吴总很是客气的邀请盛希平上车,然后找了一家饭店。

盛希平出门前,准备的很充分,随身带了不少东北特产。比如人参、鹿茸、灵芝、不老草、雪蛤油等。

到饭店后,盛希平从他带着的大背兜里,翻出来一个盒子,里头装着人参片、鹿茸片、灵芝等东西。

“吴总,我来的匆忙,也没带什么东西,这是东北特产,人参鹿茸灵芝片。

留着泡酒或者煲汤都很不错,大补的。小小心意,吴总别嫌弃才好。”

盛希平笑着,将盒子推到了吴总面前。

这边的人很喜欢煲靓汤,而且对人参特别喜爱,所以一听盛希平这话,吴总顿时眼前一亮,很是高兴的将盒子接了过来。

“盛厂长,你太客气了,这么老远还带礼物来。”

吴总很热情的招待了盛希平,请盛希平吃本地特色菜,吃完饭还非得要安排盛希平去宾馆住下。

盛希平推拒了吴总的好意,依旧是住在原本的旅社里。

只是跟吴总提出来,想在羊城周边转一转,尤其是有关木材加工的企业,他都想去看看。

于是接下来两天,盛希平在吴总的陪同下,先是去了利华木材经营公司下属的厂子转了转,又去一些家具厂、木材加工厂等地方看了。

对南方木材需求,多少有了点了解。

闲谈间,盛希平提起来,想要去新成立的特区转一转,看看什么叫特区。

其实前世盛希平去过深城,那时候已经非常繁华了。

他就是想看一看,刚刚开始建设的深城,现在是个什么模样。

吴总倒是没推辞,不过他公司有事,就帮盛希平办了相关的手续,又安排司机,送盛希平去特区那头转转。

去年八月份,特区正式成立,但是七九年的时候,招商局的一批创业者们就在这里大胆探索,成立了蛇口开发区,也算是特区的一个试点窗口。

这个时候的深城,还没有后世的高楼大厦、繁华街区,有的多数都是些厂房,不少外国和港城的公司都过来办厂。

司机开着车,载着盛希平在蛇口街头闲逛的时候,盛希平不经意间,瞧见了路北一侧耸立着几个高大的白铁皮金属罐。

“小李,那边是什么东西啊?”

司机朝着北边瞥了眼,“哦,那是一个饲料厂的玉米储藏仓。

那个饲料厂是国外的一家公司,他们从国外进口玉米,经港城再转运到这边。好像是加工成饲料,再出口。”

司机对这些了解的没那么细,只是大致听别人提起过。

盛希平点点头,没再多问。之后司机又载着盛希平在这边逛了几圈,下午就返回了羊城。

回到羊城后,盛希平向司机表达了谢意,然后回旅社休息。

他出来的时间不短了,不能一直在这边耽误,是时候该启程往回走了。

当然,来一趟羊城,总归是要买点儿东西的,这边好多商品都不要票,好东西哪能错过?

于是第二天盛希平先去车站买了回程的车票,然后在羊城采购了一番。

因为离着港城近的缘故,这边的服装更新潮一些,来一趟,咋地也得给家里人带几件。

什么牛仔裤、羊毛衫、面包服啦,这些都可以买。

那面包服,实际上就是羽绒服。

但是这年月的羽绒服做工稍微粗糙些,又怕不保暖,就可劲儿往里絮绒,导致那羽绒服鼓鼓囊囊就跟面包似的,所以人们就称其为面包服。

盛希平估计着,现在的一件面包服里所含的羽绒,后世能灌三件羽绒服用。

正经说起来呢,这东西搁林场穿够呛,因为林场冬天实在是太冷了,这玩意儿赶不上大棉袄压风又保暖。

但是像周青岚、王春秀她们上班啥的,穿着倒是可以,轻巧,不像大棉袄似的那么重。

所以,盛希平给媳妇、丈母娘,还有老六盛希泰,都买了件。

老六已经去松江河念书了,在学校穿个面包服,轻巧又洋气。

别看是学生,互相之间也难免比较,局里的学生看不起林场来的,觉得是沟里的土包子。

盛希平疼弟弟,自然不希望老疙瘩受人歧视,所以给盛希泰买了面包服还有牛仔裤啥的。

除了这些,盛希平还相中了一台照相机,海鸥牌的,售价五百块钱。

五百块钱,赶上盛希平半年的工资了,不过这东西他想很久了,最后咬咬牙,还是买了一台。

盛希平在羊城大采购了一番,最后又是大包小裹的往回走。

从羊城往回走,就不是来时候的路了,而是羊城直接到首都,再从首都倒车到通化,从通化回松江河。

这一路道连坐车加倒车,五六天的工夫,好歹算是到了松江河。

盛希平给丈人和丈母娘都带了东西,那肯定要送过去,所以在松江河又耽误了一天。

周明远已经从房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那里,听说了盛希平在松江河买房的事,见了盛希平,少不得要训他几句。

“你啊你,主意是真正,莪跟你妈都说了,拐角楼那房子你们先住着。

你可倒好,也不跟我们商议,自己先去买栋房子。

我听说花了一千二买的?可是不便宜。”

“爸,我倒是没别的意思,主要是我们家人口多。

青岚眼见着冬天就生了,我们家这就五口人。

我家老六现在是住宿舍,那要是我们下来的话,总不能还让他住宿舍吃食堂吧?

青岚和我都得上班,总得有人照看孩子吧?我妈我爸就得跟着过来。

拐角楼那房子,一家四口刚够住,再多了住不开。”盛希平能咋办啊?只能笑着解释呗。

周明远一寻思也对,盛家现如今,那四个孩子在外面上大学呢,最小的在松林高中念书。

要是盛希平跟周青岚俩人领着孩子搬到松江河,那不就把盛连成老两口扔下了么?

前川林场那么偏僻的地方,盛连成两口子岁数也越来越大,哪能让他们单独留在林场啊?

这么一算的话,拐角楼的房子,确实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