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渊百废待兴,潜心造反时,李靖差一点坏了他的好事。
李渊当年在马邑抗击突厥,为此专门训练了一支骑兵,看似对杨隋忠心耿耿,实际上深刻烙印上李渊的私人印记。
李靖当时是马邑郡丞,他从一些蛛丝马迹推断出:李渊必反。
他可能是隋朝第一批知道李渊要造反的将领,但李靖似乎并不看好李渊,或者说他在杨隋的体制内感觉良好。
李靖不想跟随李渊造反,他还想在隋朝建功立业。
但他知道,正常渠道去反馈李渊造反的信息,可能会把自己的生命搭进去,他需要既能达到告密目的,又能让自己安全离开这个危险之地的方法。
李靖毕竟是神乎其神的一代军神,他采取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极高明的方式。
他故意犯事,把自己投进了牢房。
按照律令,必须派人把他押送到杨广所在地江都去,但他走到长安时,天下大乱,南向的道路已经无法通行。
这一迟滞,他和李渊终于冤家再聚头了。
李渊自太原起兵,一百多天就入主长安,可谓天赞神助。
并且,他有个意外的收获,竟然无意中发现了李靖这个两面三刀的阴谋家,有仇报仇,有冤报冤,乱世之中,哪来那么多温情脉脉。
李渊准备处斩李靖。
李靖并不认命,他还没有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他不甘心就这样轻如鸿毛般死去。
于是,他当着李渊的面大呼小叫地说:“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李世民也早闻李靖贤者之名,在旁边也尽力替李靖求情。
当时,李渊的事业正在草创阶段,他需要尽量团结原来隋朝的力量,李渊深谙政治的精义,他不会为了一己的愤怒和私利,而损害自己的事业。
李靖捡回了一条命。
他跟随李世民东征王世充,虽然也因军功升职,但他知道北方有李世民在,自己始终只能是个配角。
李靖一样也是战略大家。
他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南方,要想成为命运的主人,就需要开辟另一个战场。
他主动向李渊请命,想安辑南方,这正合李渊之意。
李世民已经功大不封,父子嫌隙已成,在南方,他需要支持另一股力量的兴起,以便能减轻对李世民的依赖。
宗室李孝恭是个合适的统帅,但他却需要一个得力的干将和帮手,一如当年杨广平定江南时,虽然挂帅,但军事却全部由高颎在主持。
李渊认为李靖出自名门之后,又颇有声誉,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但李靖在南方,也也经过了一段时期的磨合,他甚至又一次面临要被李渊杀头的命令。
在他行军在硖州,受阻于萧铣,无法前进一步时,李渊再一次对他失去耐心。
他认为李靖并不想真正为己所用,拥冠自重,他暗地通知硖州都督许绍,让他就地处斩李靖。
但命运之神,再一次垂青李靖。
他现在还不能死,他还没有走完他该走的精彩一生。
传奇永不死。
许绍在前线,深知李靖的才干和止步不前的原因,他爱惜李靖之才,上书替李靖乞命,这才无声地止息了一场事关生死的大危机。
迈过了这道最大的坎,李靖正式开始他开挂的人生。
他牛刀小试,在江汉之地,先后帮助二个亲王扭转了战局。
这让李靖赢得了声誉鹊起的声望。
一是帮助庐江王李瑗在金州讨击蛮贼,李瑗本来未尝一胜,但李靖设谋伏击,每次都大获全胜。
李靖继续南下,在夔州结识到他这一生的贵人,赵郡王李孝恭,他一来就展示了自己惊人的才华和天赋。
李孝恭现在很烦,他正在为开州蛮冉肇大伤脑筋。
打又打不过,捉又捉不住,还无法谈和。
李靖采取了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战场上打败冉肇,将他彻底消灭。
当他带领八百人,袭破其营,又让冉肇在追击中,进入自己的埋伏圈,当众将他斩首,并且俘获五千人之后,李孝恭这辈子就认定了李靖。
但李孝恭虽然贵为亲王,却并没多少军旅的经验,他一直寻觅的副手,终于出现了。
此战之后,李靖作为孝恭的长史,战略和战术的实际的操盘者,一直纵横于整个江南的征战。
他们一主一辅,上演了难得的相遇相知相识相用之情。
李渊接到李孝恭的上书和推崇,知道李靖终于大成,他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
他开心地群臣说道:“朕闻使功(劳)不如使过(错),李靖果展其效。”
作为大唐帝国的皇帝,他特地下了一道诏旨,慰劳李靖说:“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
李渊在收揽人心方面,确实有大才,为了正式接纳李靖,他以私人的名义,又专门给李靖修书一封。
李渊诚心正意地写道:“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
这意味着李渊将李靖视为自己的心腹,并且着意笼络。
江南的万水千山,即将见证李靖的崛起。
首战萧铣。
南人习惯水战,而长江自古成为隔绝南北的天堑,但现在这道天堑却变成坦途了。
因为,长江上游的巴蜀之地,已经臣服李唐。
唐军可以顺流而下,成破竹之势。
当年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陈国,就在杨素的进攻下,无还手之力。
在进攻之前,李靖先稳定自己的后方。
他建议李孝恭将巴蜀酋长子弟,全部征召入军效力,根据他们的能力,量才授官。
表面之上,是将他们团结在李唐政权之下,实际上,却能起到人质的作用。
李靖的目标非常明确,打蛇打七寸,他想策划一次斩首行动。
他要一战定萧铣。
这需要出其不意,直接奔杀到江陵城下,然后在援兵没有赶来之前,占据江陵城。
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靖选择了一个谁都不能预料的时间泛舟下江。
要想攻破江陵,首重水军。
李靖在长江上游早就准备好一支训练有素的水军,当时正是秋水大涨,长江水势迅猛之际,要想从夔州沿江而下,必经三峡。
三峡自古就是天险,如果遇上水猛时节,根本就不可能有人想象,还会有人下江,并且是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
这直接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萧铣也想不到,他让自己的水军放假休息,没有备战。
李唐的军队之中,所有人也都想不到。
但李靖坚持立即进兵。
他信心满满地对李孝恭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萧)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
这个计划是一个一劳永逸的突袭之计。
如果成功,将毕其功于一役,并且李靖对于萧铣的弱点掌握得非常清楚,可谓知彼知己,定下的最佳策略。
李孝恭展示出容人的能力,以及决断力,他同意进军。
但当他们到达夷陵(今河北宜昌)时,萧铣的大将文士弘率领几万精兵,挡住了前路。
李孝恭准备应战。
但李靖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不无忧虑地说道:“士弘,铣之键将,走卒骁勇,今新失荆门,尽兵出战,此是救败之师,恐不可当也。宜且泊南岸,勿与争锋,待其气衰,然后奋击,破之必矣。”
但李孝恭新官上任,火气正旺,这一次,他并没有听从李靖的意见。
但出于尊重和慎重考虑,他留下李靖守营,以接应自己。
李孝恭信心满满地向文士弘攻击,但非常不幸,结果被李靖言中了,他被文士弘击败,率军仓皇败退到南岸,这是李靖给他早就规划好的撤退路线。
文士弘轻率了。
他觉得唐军主帅亲自率主力出战,不过如此,唐军的战力,被高估了,于是,他纵兵抢掠李孝恭的缁重等物资。
他却不知道,一代战神李靖,正立在江边,冰冷地注视着他这个送上门的猎物。
李靖看到文士弘的战士们都抢到了很多财物,已再无纪律,军队的阵形已经完全散乱,他知道,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