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话让李恪愣了一下,不过他停顿了一下还是摇摇头道:“还是很难,首先,看起来目前支出的并不是很多,但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朝廷的财政是一个巨大的耗费。”
“尤其教育其实是见效非常慢的方式。”
“而且还要考虑到百姓自己的想法,很多百姓并没有太长远的目光,而且他们本身也没有太高的期望,他们只是想能够平平安安,一辈子平安顺遂就好,能过好自己的好日子就行。”
“这样的百姓他们未必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来学习,尤其是读书到高中,至少要到十五六岁,这个年龄对很多百姓家里面几乎都是相当于一个壮劳力。”
“对于田里压力非常大的百姓来说,他们可未必愿意让孩子上学,他们最多了觉得孩子不识字的话不太好,等孩子识字了,能够看得懂文章写的是什么,能够会算账估计也就足够了。”
“更高深的知识他们可未必愿意去学习。”
李恪摇摇头说道。
“那你就什么都不做吗?目前这种天下商人赞助学校,让这些百姓自愿送孩子学习的方式,肯定是不可能长久的。”李世民看着李恪问道。
“目前大唐不具备这个条件。”李恪有些无奈。
“这不是具备不具备的问题,如果你不管,我们不管的话,你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吗?”李世民看着李恪问道。
“发生什么?”李恪有些好奇,他倒是想听听自己老爹的想法。
“会发生什么?我告诉你会发生什么,门阀世家虽然他们的权利可能会有所削弱,但是这些商人的地位随着大唐的商业发展,你所说的经济逐步的开始繁荣,他们的影响力会愈发的凸显。”
“毕竟钱能通神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的,到时候他们就是另外一批门阀世家,最多了也就是换个名称而已。”
“学校如果都是他们赞助的,甚至学生都是他们赞助的,他们就可以暗中发挥他们的影响力。”
“如此之多的学生,里面必然是会有优秀的,而优秀的就像鲁大强他们这些院士一样的优秀工匠出现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用更高的利益吸引这些人才投入到他们的怀抱当中。”
“他们手里面有钱,这些学生有学识,二者联合,他们钱会变得更多,比如说你那个织布机,纺纱机这样的先进机器将来肯定也会出现类似的,让他们赚取更多的钱。”
“但他们不是你,他们对这个国家没有责任,商人永远都是唯利是图的,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赚取利润,而赚取了足够的利润之后他们想要维持自己的地位该如何办?”
“当他们也许不会推翻朝廷,因为推翻朝廷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在你所制定的规则范围之内行事,只要他们遵守所谓的法律,他们其实活的比推翻朝廷更加滋润。”
“因为推翻朝廷可未必能够成功,就算是他们刚开始发动,但最后成功的人也未必是他们,有可能是其他人。”
“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的事情这些商人可未必会做,所以他们会想更加保险安全的方式。”
“按照我的想法,我能想到的无非就还是控制知识。”
“只不过是换个方式而已,既然知识的普及控制不了,那就控制掌握高明知识的人!”
“他们可以跟世家联合起来,借用现在的优势,提前抬高未来获取高深知识的门槛。”
“但他们应该不会彻底断绝普通人学习高深知识的渠道,毕竟吃一堑长一智,他们在这里吃了亏,在你这里吃了亏,他们肯定是要改进的。”
“不能断绝普通人的渠道,那就抬高渠道好了,比如说通过各种办法提高学习高深知识的门槛以及费用,而遇到真正想要学习这些知识的普通人怎么办?很简单,资助他啊!”
“现在科举之前的寒门士子就有很多富商之类的资助,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数量太大,那就有偿自主,借他们一笔钱,你在多少年之内还给我,或者替我打工,我借给你钱,你给点利息很正常吧?”
“以普通人,除非是天才,否则就算是学习了高深知识出来之后工作每个月所能赚取的月钱,扣除生活成本,每个月能还多少?也许未来几年,十几年都需要为这些人打工。”
“而他们自然可以轻松通过这个来控制这些有高深知识的学生了。”
“至于那些普通,或许只是达到了识字标准的学生,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因为到那个时候,我猜这些人已经影响不了社会的根本了。”
李世民直接语气平静的将他所猜测的可能性都给说了出来。
李恪:“……”
李恪不知道该怎么说,他大概能猜到自己老爹是怎么猜出来的,很简单,李世民或许不知道社会的发展,但是他却懂门阀世家的尿性。
直到他们是什么性质的人,直到他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然后结合现有的情况进行分析,就大概猜到了他们能够做到什么地步。
“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李世民看着李恪追问道。
“有,老爹牛逼。”李恪喊了几声.
“好好说话。”李世民满头黑线,“我猜既然制定了如此之多的制度,你肯定不想最后的情况发展成我说的这样。”
“确实不想,那爹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李恪笑嘻嘻的开口道。
“你这是在考教我?”李世民没好气的看着李恪开口道。
“不敢不敢。”李恪赶忙摇头道。
“这还不简单,你不是将答案都放到那里了嘛?依法治国,那就直接制定法律不就好了吗?你的想法是等大唐的财政收入上来,通过法律强行让百姓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不读书就违法?”李世民试探着问了一句。
李恪只能是给自己老爹点赞,不然还能说什么呢。
还没等李恪说话,李世民就自问自答道:“确实,这是最好的办法,律法的更改是很难的,那么多的官员想要达成一致可不容易,这意味着修改任何一条法律都不容易。更何况还有皇室在里面的影响。”
“那么以律法的形势形成条文,依法执行就简单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