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些老师,一听说被派去犄角旮旯的乡下,哪个情愿。

后发现,往茅塘来,和想象中的农村道路,压根一点不同。

到了茅塘,更是惊掉下巴。

哪是偏远山脚的农村,说是镇上,都有人信。

看到学校,又觉得,这所新小学比县城的都好。

操场上那么多器具设施不说,竟还有独立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

而图书馆也不是充门面的样子货。

里面真买了很多的图书,只是,图书明显更偏向低年级。

即使如此,大家也不乐意,觉得是被县里给发配了。

最后,跟着张校长参观了教师宿舍,又听了每学期十三香工厂允诺的奖金。

大家立马表忠心。

坚称,后半辈子就在茅塘扎根了。

争取将茅塘、马村的孩子,一个个都教导成社会有用人才。

这宿舍,比在县城分的,好太多了。

宽敞就不说了,床、桌、椅、衣柜等,一应俱全。

另外,每个房间都配备收音机、风扇等,中间的那个公共房间,还摆有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

哪是发配,简直是享受,好不好。

这还只是生活上的“保障”。

张校长口中,十三香工厂每学期给老师们发的奖金数额,更令人心驰神往。

这都抵得上一年工资了。

换句话说,在茅塘教一年书,能领三年的工资。

且,那么好的路,货车又每天来往不断的,周末来回县城,也很便利。

还不满足,简直要被人神共愤了!

秦向河跟着逛了一圈,从那间公共房间出来,见过道上站着一堆老师。

“老师们早就想见见你这大财主了。听说你经常不回茅塘,见一次不容易,还不抓紧了。”

张大海打个哈哈。

给秦向河介绍一众老师,甚至连学校做饭的、看大门的都来了。

这些人打完招呼,全围着大宝猛夸一番。

再之后,大宝就被一个自称是大宝那个班的班主任给领走。

望着走远的老师,秦向河冲张大海笑着摇了摇头。

但没阻止。

有这些老师照拂,初入学的大宝,想必会更加适应。

他不忘对张大海叮嘱,不要对大宝特殊对待。

不过,瞧张大海的那个笑容,怕这话是白说了。

最后参观的,是学校食堂。

是的。

这是他特地嘱咐刘庆来搞的。

学校只管午饭,这些花费,都将由十三香工厂全部负担。

这两年,随着两家工厂落地茅塘,附近村子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但大多还是不能天天见肉。

小学阶段,正是小孩子发育长身体的时候。

另外的,马村离这有点远,马村又比茅塘大很多,学校里,大多数都是马村的学生。

学校之所以突然搬到茅塘来,大家都心照不宣。

秦向河让学校管一餐饭,不需家长另外交钱。

并保证,中午这顿饭,主食不是白馒头就是白米饭,菜也是荤素搭配,相信,比绝大多数家里吃的都好。

这样,省得中午马村孩子来回跑那么远路了。

还有一点,学校管了午饭,家长就只用早上、傍晚过来接送孩子。

这对很多在工厂上班的家庭,省了很多事。

在食堂溜达一圈,秦向河对张大海强调了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

恰恰是因为现在不在意这些,所以他才说的那么郑重。

只要保证这点,十三香工厂愿意多花点钱。

从食堂出来,秦向河看到,最远处院墙外角落,似乎开着个小门。

“那边打通的,连着一个猪圈。”见秦向河诧异望来,张大海解释,“知道要搞食堂,我们去村东头工厂取了经。现在还没养小猪呢,等开学,看情况再决定买几头。”

提到村东头,秦向河便明白过来。

当初工厂决定做食堂,自觉,这又白面白米,又是好菜好肉的,肯定都吃的点滴不剩。

开始,确是如此。

但没多久,渐渐就有剩了,全倒掉,又白白糟蹋的心疼。

于是,两个厂在院墙角落都建了猪圈,后面,那些剩菜剩菜就有了去处。

关键,等猪长肥了,就可以宰杀。

若养的多几只,就可以每人分点肉拿回家。

如果少,那么多人分不到,就干脆那几天多做些肉食。

学校搞食堂,想学工厂,也无可厚非。

猪圈离教学区很远,又隔着院墙,可离教职工宿舍有点近。

秦向河又强调了一遍卫生问题,让张大海找人,来专门管理这些。

回到教学区,操场上已经没了学生。

秦向河在张大海带领下,找到了大宝所在班级。

教室里。

坐在前排的大宝,正专注听着讲台上老师说话。

看样子,一时半会结束不了。

他又在张大海邀请下,去了办公室。

聊天时,张大海不住称赞,说当初秦向河叔公任茅塘小学校长时,做了多少多少贡献。

又说眼下在搞一个名册,好让以后的茅塘小学,都知晓“前辈们”的辛苦和贡献。

说着,张大海拿出一本册子。

这时,一位老师找过来。

张大海和其低语两句,又对秦向河示意要去教室一躺,便离开。

时间有九、十点了,外面比较晒,不如在办公室多坐一会。

看着桌子上那本小册子,想到之前白鹿也是在茅塘小学代课,秦向河就拿来翻了翻。

两、三年前的所有人老师名单,已经拟好,连白鹿之后,另一名来代课的老师的名字都有。

意外的,却找不到白鹿的。

而在白鹿来茅塘的那一年,他看到了一个极为陌生的名字——苏秀。

南宁。

“苏秀要回国了?”

听闯进门的陈小芸叫喊,坐在风扇下的白鹿,手中拿着的书,掉到地上都不自知。

“……谁?”

陈小芸估摸是一气跑上来的,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

凑到白鹿跟前,陈小芸边抹着汗,边道。

“苏秀啊。小谭不是和苏秀关系最好。上午在路上遇到,我听她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