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危机已经迫近这片土地,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还一无所知。
贫苦的百姓在温饱线上挣扎,而燕廷签订的条约让他们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有识之士不再满足于思考,他们想要做些什么,拯救这个国家。
维新变法的重启只挽回了部分人心,更多人则是冷眼旁观,甚至拿这一次又会维新几天开赌局。
另一边,死里逃生的姜陵终于下定决心离开鄞县,她不能把危险带给家里人。
姜陵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柳枝的反应很激烈,她不同意姜陵一个人孤身离开,尤其在这姜陵已经被盯上了的时候。
太平天国虽然没了,但是还有残余势力在活动,洋大人是不能得罪的,还有什么兴华会口号喊得震天响。整个燕国是暗流涌动,没一个太平地方。尤其是姜陵打算去的京畿。
姜陵退而求其次说道:“要不我去不列颠求学?”
“你还想漂洋过海?”柳枝觉得姜陵是在得寸进尺。
“是去学习,咱们家资助的几个小孩在外国不都过得挺好吗?前一些日子刚收到他们的来信,你忘了?去法兰西也行,正好跟他们有个照应。”
“不行。”柳枝冷着脸拒绝。
“妈,我也不想离开,但是这回不一样,刺杀我的是和国人。我是去避险,我走了,咱们娘俩都安全。”
“和国人怎么了?”柳枝嘴上还硬着,心里已经软化了。
柳枝经商之后,眼界大开,同行资产的外移就最好的风向标,燕国的局势确实不太好。
留学的话,听说洋人那边金钱开道,只要钱够多,过得是要比燕国更好,也更安全。
“妈,我是一定要走的,但是你放心,好的故事古今中外都是脍炙人口的。无论是走到哪里,我都能靠一支笔养活自己。”
“你这哪里是商量,我看是通知。”柳枝气道。
母女二人总有一个要让步的。而在姜陵和柳枝之间,让步的总是母亲柳枝。
“真是上辈子欠了你这个讨债鬼的。”
“妈,你同意了?”姜陵惊喜地看向柳枝。
两人最终约法三章,第一,要去法兰西留学,找资助的曾家兄妹和杜英,四人之间要相互照应。
第二,定期写信,让她能了解姜陵近况。并且读书是为了躲风头,毕业了必须立刻回国。
第三,带上小瓶。
“前两条都没问题,我去读书带小瓶干什么?”
其实是姜陵心虚,上了船又不是不能再下船,她打算在转道去京畿的。带上小瓶跟带着一个监视的小眼睛有什么区别?
“跟你一起读书,小瓶也算是我从小看到大的孩子,多为她着想是应该的。”
“可是……”她要去的不是法兰西,也不是要读书,她是要主动卷入漩涡之中。
“没有可是,我已经退步了,你也应该退一步吧?”
姜陵说不出话来,她觉得自己当初就不该开这个口,直接留封信,收拾包袱悄悄地走,还哪有这么多事儿。但她主要是怕这一别就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还是想要好好道别来着。
“后悔也晚了。”柳枝看一眼就知道姜陵在想些什么,“我是不可能放心你一个人离开的。曾家兄妹和杜英都是结伴而行,你怎么就胆子那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