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四,去修水利的人都回来了。
江念冬怀孕的消息在队里又来了一拨话题,沈大山是第一个过来的人。
中午头子,趁着外面太阳照着不那么冷的时候,江念冬在院子里面溜达。
一天当中就这个时候在外面,其他时候都在屋里溜达。
沈梅紧张兮兮地紧跟在嫂子边上,地上一点雪都没有,一个小石子一根树枝都没有,她还是不放心。
溜达的这条路是特意清理出来,一米多宽,两边是厚厚的白雪,每天嫂子出来之前,沈梅都扫一遍。
江念冬下乡的这个小山村,很靠北。
每年十月就开始下雪了,十天半个月总得下一场,下小雪的时候少,多半是鹅毛大雪风风扬扬下个三四天,雪都还没化呢,下一场雪又来了。
年后开春下场雪也不新鲜。
一年里有半年的时间是白茫茫的一片,站在院子里抬头看到的是覆盖着厚厚大雪的屋顶,江念冬曾经很担心房子会被压塌。
往远处看,连绵起伏的山上,灰扑扑的大树和茫茫白雪。
还是蓝天更好看一点。
“梅子,你说是不是我吃的太多了?”
没觉得太夸张啊,饭量是大了一些,但还好。
“不是吧?!”
沈梅也是生了俩娃的人,嫂子这几天都特意控制着少吃呢,看的人怪难受的。
以前人是没吃的被迫饿着,这有吃的眼看着不能吃,滋味更难受,嫂子也是个狠人。
“嫂子,别担心了,宋叔去问驴车了,咱们得去趟城里的医院看看。”
“嗯,看了再说。”
安全起见,还是少吃点。
后世是有很多人补得太过,营养过剩,这个特殊时期江念冬根本没往这方面想。
看来还是得注意一下,她这伙食在这个年代是好的有点过火了。
沈梅一天问好几次想吃啥。
孩子大了,不太好生,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医疗水平怎么样,不会有危险吧!
这个时候的人们那么能生,都一串串地生,都好好的呢。
也有例外,沈正的亲娘,不就是生沈梅的时候没的嘛!
“爹,你咋过来了?”
沈大山拎着半只鸡,看着挺着个大肚子的二儿媳妇,很激动啊。
希望这胎是个儿子,老二就有后了。
“爹,进屋坐坐吧!鸡您留着自己吃吧,我这有。”
“给你补身子的,梅子你好好照顾你嫂子,有事就去找我。”
沈大山把鸡往闺女手里一塞,扔下一句话就走了。
小老头背着手,走得还挺快的。
“嫂子,你这面子挺大,我生了俩娃都没吃上爹一口肉。”
沈梅跟嫂子开玩笑。
“那是,不看看我是谁。”
宋叔先去找了大队长,说要带沈正媳妇去一趟城里医院看看。
大队长没意见,他媳妇可都跟他念叨了。
沈正媳妇可得离得远点,身子娇弱着呢。
张婶子那一次一起坐驴车回来,差点把她拽下来,沈正媳妇还没找她麻烦呢。
自己就吓病了,发烧说胡话,在炕上躺了好几天下不了炕。
大队长当然没有意见,还说了有困难跟队里说,大家想办法。
宋叔这次之所以专门过来跟大队长打招呼,是让驴车专门接送一次。
去找王老汉的时候,拿了半斤白酒。
“老王头,麻烦你跑一趟了,车子慢点,咱不着急。”
宋叔很客气。
“老宋,你这就客气了,咱老哥俩谁跟谁啊!”
“我是不跟你客气,小正媳妇不是非得让带着吗,给你就收着。”
“那我就不客气了,你有空过来,咱老哥俩喝上两盅。”
“行。”
宋叔有事无论找到谁,只有开口,没人不应的。
这些年他虽然不主动跟村里人打交道,他是伤残人士退伍,有补贴的。
农村人穷啊,手里一分钱都没有。
有事求到宋叔跟前,他是能帮就帮,绝不会见死不救的。
这天都早早地睡了,江念冬也没点灯熬油地看书。
天还没亮,沈梅就起来做早饭了。
煮了十个鸡蛋,用小被包着。
暖瓶装满水,水壶装大半壶,不装满。
嫂子喝的时候,倒上热水,温度刚刚好可以入口。
又抓了一把糖放在兜里,这些都是给嫂子准备的。
天刚放亮,王老汉就赶着车过来了。
车子打扫的干干净净,铺着两层厚垫子,上面的一看就是新的。
沈梅又在上面铺了一层褥子,江念冬腰上靠着一个垫子,盖着一床被子。
沈梅紧挨着嫂子坐,累了可以倚在她身上。
宋叔在家带孩子,她和大哥带着嫂子去医院。
路上慢点,争取中午大夫们下班之前看完。
这一路上,江念冬没受罪,也不冷,舒舒服服地还迷糊了一觉。
王老汉赶车的技术没说的,稳当一点也不颠簸。
医院里人也不多,江念冬前面有三个人等着检查,肚子都没有她的大。
大夫是个有点年纪的中年妇人,听说五个多月,盯着她的肚子好半天。
……
一顿检查下来,最后的结果,很是让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