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转过年,蒯永兰因为工作积极,表现出色,升职做了班组长。

她原来的班组长也升职了,去姜甜的新厂子做了车间主任。

做了班组长之后,蒯永兰每个月的工资,涨到了八百五十块钱,加上各种奖金和加班费,平均每个月都能拿到一千出头。

蒯小弟也因为姐姐的关系,进了姜甜的新厂,蒯永兰特意花钱请客吃饭,给小弟找了个老师傅,教他做箱包的手艺。

这个新厂子,跟以前那几个不一样。

蒯永兰也是听厂里的小道消息说,这个新厂子,上头的大老板是打算做什么“高级定制”的,专门给有钱人定做各种公文包、真皮女包什么的,还有那种带轮子的行李箱。

听说厂里随便一个公文包的价格,都抵得上她们半年的工资。

这包怕不是金子做的吧?

新厂子的工人工资也比他们高,尤其是那几个老师傅,听说一个月工资至少三千块!

想到小弟高中毕业之后,一直没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在火车站那边摆摊,虽然赚的也不少,但总归不是长久的事。

主要是小弟还没说亲,他们城里现在说亲的门槛,最吃香的就是吃公家饭的,其次是供电局、卷烟厂、钢铁厂、化肥厂这样的国有企业,再然后就是市里和街道办的厂子,里面的正式工人也挺吃香的。

像她这样的私人企业工人,就不是很吃香了,稍微条件好点的人家,都不想找私营企业的工人。

就他们家这条件,什么国营大厂是别想了,能想办法给小弟弄到私营企业去,做个靠手艺吃饭的技术工人,说不定还能自己在厂子里处个对象啥的。

让蒯永兰没想到的是,她本来想送小弟进厂子学一门手艺,结果没想到,大老板偶然间尝了小弟带到厂里的卤豆干,居然把他从新厂带了出来。

蒯永兰也是过后才知道,她们大老板除了这家卫生巾厂之外,还投资了不少厂子,其中就有专门做土特产的厂子。

蒯家三代人都是开豆腐作坊的,做豆腐的手艺是一绝。不过自己摆摊卖豆腐,有时候豆腐没卖完,又不想浪费,就会把剩下的豆腐做成臭豆腐,没卖完的豆腐干,也做成卤豆干或者臭干子之类的。

姜甜上辈子就很喜欢吃那种拆袋即食的卤豆干,不管是直接吃,还是切丝拿来炒菜吃都很方便。

而且这种塑料包装的卤豆干,还特别适合长途旅行的时候,带在路上做小零食吃。

正好蒯家父子会做豆腐,家里在省城还有一个豆腐坊,姜甜索性把蒯家左右两边的老房子全都买了下来,扩建成了一个豆制品厂。

这时候各地政府为了发展经济,解决老百姓的就业问题,到处都在鼓励建厂,姜甜这个豆制品厂开起来,不但各种证件办的飞快,厂子所在的街道,还给她颁发了一张奖状,感谢她为街道解决了三十多个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

要知道,这三十多个待业青年,要是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就可能找不到对象,一个没有家庭牵绊的人,毫无顾忌,很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危险的社会隐患。

而且,姜甜的豆制品厂,可不止解决了这三十多个人的就业问题。

豆制品厂开起来之后,附近好多人都从厂里拿这种保质期长的卤豆干,香辣豆腐丝,鲜辣千张结之类的,拿到火车站和汽车站这种地方摆摊卖。

这玩意儿价格不贵,不占地方,香辣开胃,特别适合那种坐长途车、没什么胃口的旅客,很多人尝了之后,多少都会买两袋路上带着吃。

有些甚至一买就是十几袋,当成本地土特产带回老家去。

很快,姜甜让人在火车站和汽车站这些地方,买下了一块广告牌,堂而皇之地把“恋乡豆干”这个牌子,打造成了本地的土特产品牌。

她还找省报的记者采访了蒯大姐的父亲,听说蒯家祖上,从清朝开始就做豆腐生意了,记者也非常感兴趣,还特意跑去蒯家的老房子那边,拍摄了很多老式做豆腐的工具。

这下子,“恋乡豆干”这个新品牌的历史,硬生生就被追溯到了一百多年前,赫然成了“百年老店”!

至于为什么以前没牌子,现在突然取了“恋乡”这个牌子,据蒯大姐的老父亲吹牛说,前几年曾经有个国外回来的华侨,非常喜欢他们家做的豆制品,还热情邀请他去国外开厂子。

“当时人家跟我说,只要我愿意去国外帮他开办豆制品厂,就帮我把全家都弄到国外去。”

“当时我是真的心动过,但后来又一想,这豆腐啊,是咱中国人的老祖宗发明出来的,到了国外,豆子是外国的,水也是外国的,谁知道做出来的豆腐,还是不是咱中国人的味道?”

“我这个人念旧,一把年纪了,也舍不得咱这土生土长的故乡。外国确实啥都比咱好,但我敢保证,他们肯定做不出咱中国人的豆腐,不然那个华侨,为啥在国外找不到人,非要来国内找人?”

“好!”省报的记者感动得热泪盈眶。

回去就写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报道,把“恋乡豆干”这个牌子,吹成了祖孙三代人对祖国的一片初心。

“恋乡豆干”一下子就火了!

姜甜趁机把厂子里的豆制品,铺到了全省各大火车站和汽车站。

现在,但凡出远门的,只要走到了他们省,出了车站,必定会看到各个土特产商店的货架子上,摆放着“恋乡豆干”的各种豆制品。

豆制品厂,也从最开始的三十多个工人,扩大到现在有三百多个工人,厂区面积比卫生巾厂还大了两倍!

现在,姜甜已经不去想,这么大一个厂子,以后拆迁能赔偿多少钱了。

赔偿多少钱她也不愿意拆!

就这么一个豆制品厂,一年能给她赚好几百万呢。

姜甜这个投资人,靠着豆制品厂,大赚了一笔,跟着她一起把豆制品厂办起来的蒯家人,也水涨船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