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我!二十四岁当国医,这很合理吧 > 第320章 不好意思,我摇人又开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0章 不好意思,我摇人又开挂!

而闫自强……

回头一看,这大爷已经在和王凡讨论起包皮的长度,并且约定过两天顺带着做个包皮环切术算了。

王凡自然是相当兴奋的。

他从成了缝合一霸后,一直觉得自己的天赋或许不在急诊科,而在泌尿外。

不过,泌外黄主任一直不给他机会,秦祈音也嫌弃他,坚持每一根都落到泌外医生头上,王凡想去蹭蹭缝合简直是天方夜谭。

如果闫自强愿意割,他可以给对方第一根就半价。

不过,许秋很快打断了两人。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如果是单纯性的包皮过长,其实已经没什么割除的必要了。

日常用品,只剩下“常用品”三个字,缝成皮卡丘也解决不了分叉的老年退行性毛病。

“许哥,我刚才给他检查过了,他除了珍珠样丘疹,尿道口都是一片通红的,炎症可能比较严重,而且是反复发作的,还是做一个比较好……”王凡也不是无良医生,自然不能想割就割,要有手术指征。

许秋戴上手套,也着重看了几眼。

有些萎缩。

有点红肿。

还夹杂着星星点点的溃疡。

的确是龟.头炎,而且看这新新旧旧的病灶,确实不是一两次能成的。

“那就做一个吧。”许秋道。

说罢,他继续术后的疗效评价。

得益于许秋的手术水平、各种提升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等的加成,闫自强的恢复效果好得惊人。

寻常病人此时能扶着墙壁走个百十来米就谢天谢地了。

而闫自强,已经可以上下楼梯。

昨晚他还特地去其他病房看了另外三个受试者,背着手,一副老大哥的样子,在病房里转悠了半天。

满脸写着“我是被许医生切的”“我已经好了”。

那股子炫耀的劲儿,毫不掩饰。

这把其他三人羡煞了。

都是做手术。

闫自强的风险更高,难度更大,按理说怎么也得躺个十天八天才能下床吧?

结果……

他们还在病床上靠着止痛药度日,闫自强已经饱暖思淫.欲,琢磨着牛牛整形手术了。

这也是为什么今早查房时,这三个病人盯着许秋不停咽口水。

……

“FFR怎么样?”

做完基础的测试后,许秋冷不丁地问道。

郑主任立刻交代了检查结果:“0.81,biu特否。”

“嗯。”

许秋淡淡地点点头。

心外科里,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但,随着科技进步和腔内影像学的发展,冠脉病变已经不局限于浅表,而是走向了更深层,某些专业方向已经如拨云见日,能百分之百重现人体冠脉了。

比如之前颅脑分离术用到的3d打印,其实就是最前沿的技术之一。

只不过那次终究还是发生了意外,有一条血管没有显示出来——这也是当下技术力不足的缺陷。

而在心脏上,这项高端的技术是FFR。

全称血流储备分数。

冠脉造影只能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粗略的估算,分出个Abcd杯。

FFR就牛逼了,它甚至能看到狭窄对远端血流产生了多大影响,如今已广泛应用于临界病变、多支病变、串联与弥漫病变、AcS、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等多种复杂病变的临床工作中。

它就不是Abcd这么简单了,而是更细致的上胸围、下胸围、围差,能精确到小数点后面好几位,非常精密。

闫自强能到0.81,就说明血管桥的通畅程度很乐观,血流运行非常顺滑了。

“过几天再做一个超声心动图……”马勤补充道。

郑主任摇了摇头:“超声心动图不行了,现在要做二维应变。”

马勤是上个世纪的老专家了,大夏心外科的活化石。

他的临床习惯早就养成,所以还在用常规的心动。

不过,这些年一直饱受诟病的心动图,被嫌弃主观性太强,缺少量化指标、敏感性低……如今终于被能实时运算重建心肌组织实时运动和变形的二维应变取代。

大人,时代变了!

“是……”马勤闷闷地哼了一声。

他也在一线,所以对二维应变是有了解的。

只是知识易学,六十多年培养下来的习惯难改。

“单单的二维应变也不太准确。”

这时,许秋开口。

郑主任伸着脖子,满脸错愕。

他才刚在马老面前炫一把,推死了前浪老马,才几秒钟功夫,自己也成了前浪?

“为什么这么说……”郑主任声音不是很自信地道。

许秋一边协助着闫自强进行四肢的康复活动,一边解释道:“精确度的问题。

二维应变要求有清晰的二维图像,,其检查效果、敏感性、追踪能力等,取决于图像的质量。

但病人有肺气肿,图像显示的准确性会受到很大影响。”

“哦,对,是这样的!”郑主任一拍脑袋,他差点忽略这茬了。

“得做高帧频斑点追踪,对不对?”他急忙抢答。

像班上那个爱出风头的学习委员。

“对。”许秋表示认可。

这一刻,郑主任脸上洋溢着笑容,仿佛年轻了三十岁。

……

查完房后,许秋也差不多到下班时间了。

突然没有了研发小口径血管的压力,他一时间还有点不适应。

不过他也不轻松。

如今,临海小血管走向正轨,研究所那边只需要进行小幅度的改良、完善就可以了,许秋则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以及手术的教学上。

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从一根根的制造,到数以万计的批量化生产, 其中有一道巨大的后沟,不是轻易能跨越的。

而将冠脉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术的门槛降低,让更多医院有能力开展此手术,同样是不小的工程。

这些都需要许秋去琢磨。

好在他又摇人又开挂。

商业化,由杨晨曦等人把关。

至于教学——把这门创始手术继续改良,达到完美后,就能解锁教学方法了。

这一点相当符合许秋的愿望。

毕竟,许秋的医术再强,他也只是一个人。

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人。

但如果他能尝试着将一些高精尖手术的难度打下来,让更多长得普普通通的医生也拥有上难度的能力,将会有更多的患者受益。

不过,现在许秋距离改良到完美级,还差个把星期,甚至数个月的练习。

谈这个还为时过早。

“得回家看看了。”

下班后,许秋看了眼手机里的几条短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