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 > 第166章 不断壮大的船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过邀请不到明船,这些国家却想出了一个办法,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愚笨,却又最有效的方法——他们派出船只跟着郑和的船队。

既然你不来我们这里,那我就去你们那,早都听说了天朝大国的中土,一直没有机会前往,这不就是现成的机会吗。

郑和对此表示很无奈,他一再强调自己先不回国,等回大明的时候定会带上他们。

可是这些国家压根儿不听,谁知道你会不会偷偷溜回去,还是跟着保险一些。顺便与其他国家也做做生意,联系联系,毕竟在以前想要取得联系可真不容易,那些海盗就是拦路虎。

郑和见劝说不动,也就不再多费口舌。茫茫大海,又不是大明的,人家想要跟着远航,自己总不能拦着吧。

就这样,郑和的船队越走越庞大,船只的种类、旗帜也纷乱复杂。有时候遇到大风浪,一些小国船只扛不住,郑和也会允许他们躲在自己大船的旁边,暂避风浪。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来经过几次风浪的历险,躲过国家的使船干脆用绳子、铁链等相互连接起来,这下可稳定多了,而且也不怕被风吹跑或被浪掀翻。

船队一路南下,郑和不断的航行着,他的面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不再俊美,而是充满了沧桑。

先后到达了苏门答腊、锡兰山等地,一路上与各国展开交流,进行贸易,换取大明没有的东西。

最后到达古里,就是今天印度的科泽科德,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南端。

此时古里是一个单独的国家,古里的国王与中土的关系较为紧密,他曾多次派使者到中国进行朝贡,朱元璋之前也派人来过这里。

这次郑和出使,顺便还带上了朱元璋发放的诏书,也就是委任状,承认古里受大明的庇护,加强两国关系。

因此郑和特意在此停留了几日,古里王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同时也为自己举行了授封仪式。郑和作为大明使臣为古里王主持了仪式。

历史上,郑和在到达古里后就返程了。不过现在,显然朱允炆不会只满足于这里,因为他所要寻找的东西还在更远的南美。

而且郑和也不会满足,因为他还未到达他们民族的圣地麦加,这算是他本人的一个信仰梦想。

于是,在古里待过几日后,舰队再次出发,前往遥远的非洲大陆。此地距离南美很近,而且非洲与印度半岛之间的海峡之地,西方来往的商船许多,这里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到目前为止,郑和已经出海近一年了,暂时就让他在茫茫大海上探索吧,我们回头来看看朝廷中的朱允炆。

自从郑和离开后,朝廷又开始了一年的春耕。不同往年,今年的春耕没有了往年的困难。因为朝廷大半年的贸易,购进了草原上大量的牛。

当然了,普通老百姓是买不起耕牛的。有人建议朝廷将这些耕牛免费分给百姓,以彰显朝廷恩泽,惠泽百姓。

此话一出,朱允炆当场反对。不是朱允炆不体恤百姓,而是他深知这看似帮助的背后却 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相信大家都知道扶贫,也看过类似的影视剧,更有人或许在自己身上就经历过。

最初的扶贫是给钱给物,结果越扶越贫,到后来反而形成了依赖性,不给钱的扶贫就不是真扶贫。并且好些人利用这项政策没少捞好处,真正的贫者有被扶吗?

朱允炆正是担心这一点,他深知生活还得靠勤劳,正所谓扶贫先扶志。

因此,对于朝廷购进的耕牛,朱允炆的办法是‘租’!

提及此事,当时在朝廷内外甚至还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许多文臣儒生认为朱允炆是在与民争利,有损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威信。

“民间怎么想,孤管不了那么多,也管不住百姓的嘴。等到耕牛分配下去,他们就知道朝廷的做法是为了他们还是与他们争利。”朱允炆道。

“不过孤要给你们解释清楚,尔等也都是饱读诗书、明辨事理之人,你们想想,如果孤按照你们的意思,将耕牛赠与百姓免费耕种,那么孤想问问,这牛够不够分?”朱允炆问道。

殿中没有人应答,李善长虽然也不怎么支持朱允炆租牛的方法,不过看众臣冷场,还是应和答道:“殿下,我大明沃土千里,这点耕牛自然是不够分配的。”

“如李尚书所言,耕牛不够分配。那么这些耕牛该怎么分呢?免费的东西谁都想要,不仅仅是普通百姓,还有保长、士绅等人。”

“乡间就如同一个朝廷一样,宗族观念甚为深固,这些耕牛分配到各州县,各地官吏进行分配,滋生贪腐不说,最起码也会将牛分给其亲戚或与之相交好的乡绅。”

“而这些乡绅,他们缺耕牛吗?不缺!真正缺的是买不起牛的普通百姓,到时候乡绅手里握有大量耕牛,他们会免费供百姓使用吗?”朱允炆道。

见无人说话,朱允炆点名当初提意见最尖锐的御史:“王慈义,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