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 > 第215章 奏大明新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临近岸边,船只收帆,缓缓利用惯性漂流。

海岸上站满了围观的人群,不过船只并未停留上岸,而是沿海而上,到达长江口,再顺着长江口直达京师。

一路上,长江沿岸百姓驻足观望。船上之人有家在岸边的,也都翘首以盼,在人群中寻找着父母妻儿。

到得京师码头,郑和再次换上官服,这身衣服经过多次的穿着,已经有些破旧,不过这样的破旧却与郑和黝黑的肤色相匹配,共同诉说着这两年的艰难与不易。

朱允炆早在七八天前就收到消息,郑和的回京让他稍缓了一口气,这两年来,他过的无比艰难。

朱元璋的眼睛彻底看不见了,人也失了精神。在尚还清醒时,他将朱允炆叫到身边,给了他一个锦盒。

“打开吧,这是给你的。本来咱想着等咱百年后再给你,现在看来等不住了,有些事儿咱不忍心,只能苦了你。”朱元璋无奈的说道。

他这一生都不服输,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就算是刚从凤阳回京那些时日,他也自认可以掌控朝中大局。

历史的规则与人性的趋利避害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不仅朝中的大臣抱团,就连自己的儿子也不再隐藏,赤裸裸有了争位的动作。

他们难道不怕自己了吗?朱元璋躺在龙床上,疑惑不解的想着。此时他突然想起刘伯温,想起那个留着一把山羊胡的世外高人。

临危不乱,掌控全局!这是朱元璋对这个名义上已逝老朋友、老下属的评价。

他在‘死前’留下一本书,世人传说是天书。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后,曾派锦衣卫在京师和青田找过,都没有找到。

后来老朱忽然想到,并不是他找不到这本书,而是刘伯温极有可能有事要告诉他。因此,老朱密派苏里荣去青田,挖开了刘伯温的墓。

打开棺材板,果不其然如朱元璋所料,棺木中并无尸体,只有一本书,书皮上赫然写着‘奏大明新君’几字。

当苏里荣将这个消息报与朱元璋后,老朱这次没有怒,反而欣慰笑了。

“你这个老家伙,果然没死啊。咱就说他胡维庸是何人,自以为是的跳梁小丑罢了,怎可能是你的对手。倒是你够狠,借咱的手杀了那么多人。”朱元璋自言自语道。

“咱看过你这本书了,说实话要是你在咱跟前说这些话,咱早就将你一刀劈了。你个牛鼻子,挑唆咱儿孙。不过这次你的算盘打空了,咱是断不会让这本书留存的。”朱元璋道。

他本想将此书一焚了之,可好几次靠近炉火的手都停住了。还是留着吧,等自己死时将它带进棺材。

不过今日,他不得不佩服刘伯温神机妙算,这本书不能再埋没了,自己的儿子、孙子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他能怎么办?

“皇爷爷,这是?”朱允炆接过书,疑惑道。

“这是刘基留给你的,里面有你需要的东西,你好好看看吧。”朱元璋道。

“刘基刘伯温?他不是被胡维庸毒死了吗?”朱允炆惊叹道。

“哼哼,他会死?笑话!朝中那么多能臣上将,咱想杀的都跑不掉,唯独杀不了此人,你认为他会奈何不了一个小小的胡维庸。他没死,只是不想见咱罢了。”朱元璋道。

朱允炆再一次被震惊,朱元璋、刘伯温、蓝玉、李善长......这些人都是如老狐狸一般存在,每个人都有秘密,却都伪装的很好,在他们面前,朱允炆第一次感觉自己越来越渺小。

“好了,你回去自己看吧,咱想睡一会儿。”朱允炆欲翻书查看,朱元璋抬手示意道。

回到东宫,朱允炆屏退左右,将自己关在书房,翻开那本‘奏大明新君’。

他对刘伯温此人神交已久,后世也传有很多关于刘伯温的野史记载,因此朱允炆特别好奇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秘密。

刚开始的几段字,就让朱允炆毛骨悚然。

“新君即位,伯温叩贺!定号建文,然不过三载;北方紫气,浩然南来......”

朱允炆呆滞了,此人仅仅只是凡人吗?他一直相信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不过这种奇也顶多是超出科学理论,夹杂一些隐晦的玄妙。

像刘伯温这样将建文帝的朝运推断的如此准确,他不敢相信,如真有这样的人,为何自己不为帝?

其实朱允炆不知道的是,这样的人才会深谙帝王气运,他们可不会自大到能和帝王抗争。就拿朱元璋来说,真要杀刘伯温,他也躲不掉。

再往下看,才是主文。书中谈及如何防止靖难,提到了削藩,并且言及了现在分藩,以后朱家子孙遍布天下的弊端等等。

再往后翻,则是对现在大明整体各方面治理的见解,律法、经济、农业等都有所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