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军夺取了苏家桥,蓝玉中军选择在此驻扎。战争不是慢节奏,所以在中军到此后,蓝玉立即召军中将领议事,他要安排下一场战争。
北军则在张玉、朱能的指挥下退守固安,倚仗固安城来阻挡南军前进。
“今日那平安果然生猛,手中一杆长枪使的十分刁钻。”朱能心有余悸道。
“是啊,不仅是平安,就是老将王弼,实力也不减当年啊。”张玉道。
“接下来怎么办?固守在此倒是可以拖上一拖,也不知道殿下去哪了,我都没主意了。”朱能道。
“既然殿下让我们保存实力,退守要塞,必然有其道理,你我只要执行即可。先休整吧,我去看下今日战损。”张玉说着,拿起佩剑离开。
南军帅帐。
“蓝帅,北军战力的确很强,我军今日人数占优,估计战损也是相当。”王弼率先开口。
“平将军,今日你亲自与敌方战将拼杀,有何感想?”蓝玉问道。
“回蓝帅,敌将不可小觑。末将曾跟着燕王北征过,那朱能一身武艺,勇猛异常。”平安道。
“今日你们混战,是否发现这场战斗来的突然,并没有排兵布阵。”蓝玉道。
“是的,我们与北军相遇,平将军一马当先就冲了上去。敌方也是见面冲锋,并没有什么章法。”王弼道。
“末将也很奇怪,就是燕王的王旗也没有看到,难道燕王不在军中?”平安道。
“这也正是我担心的问题,燕王不在军中,那他能去哪?以我对他的了解,凡是有战,他必排兵布阵,断不会如此仓促拼杀。”蓝玉道。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王弼问道。
“在与不在我们都要破之,尽管我也不知他这样做的目的,不过将士生来就是在战场上厮杀的,我军目标不变,进军即可。”
“不过单以前军、中军两路,数量上不足以压制北军。为避免夜长梦多,把后军也调上来吧,二十万大军压进,任他朱棣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得慎重对待。”蓝玉道。
众将领命离去,传令兵已前往德州、真定传帅令。而蓝玉却陷入了沉思。
在朝廷大军抵达之时,将帅突然离开不知所踪,这本就是大忌。要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没有主帅坐镇指挥,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可是朱棣不可能无缘无故离开,更不会是因为惧怕。到底什么原因蓝玉也琢磨不透。
他倒是想过搬救兵,不过想法冒头就被他否定了。哪有什么救兵,如果有,朱棣也不可能装疯卖傻迷惑朝廷。
而且现在大明有军权的除朝廷外,也只有戍边藩王了。不过为数不多的几位戍边藩王没有与朱棣交往甚密的,而且都遵王令戍守边疆,断不会起兵帮他。
再说了,帮朱棣造反能有什么好处,难道他会把造反的成果让给自己?到头来还不是藩王,弄不好还会被当成替罪羊。毕竟朱棣就是造反,他绝不会容忍其他藩王也手握重兵。
思来想去,蓝玉也没想出个所以然。
那么朱棣此时在何方?
只见大宁的郊外,朱棣一身布衣,带领一千余人正行走在林间。远处已出现简陋却高大的大宁城墙。
没错,朱棣来大宁了。
在蓝玉二十万大军直逼北平之际,他跑大宁,难道是为了避难吗?自然不是!
记得之前咱们就说过,宁王朱权手下有一帮人,准确的说是一帮元人骑兵,作战勇猛,是宁王得以纵横疆场的王牌。
朱棣此番前来,就是为了朵颜三卫。
那么他就不怕朱权直接将他拿下,送到朝廷吗?
不怕!因为朱棣了解他的这位弟弟,朱权不会这样做。
先不说朱权与朱允炆并无什么叔侄感情,就是有,也比不上与他的兄弟之情。
况且朱棣素来并没有招惹朱权,反而逢年过节送上礼物。尽管朱权不愿意与他一同谋反,可毕竟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也不至于落井下石。
朱权是一个有骨气的高傲之人,他断不会因为朱棣与朱允炆的矛盾选队站。因为朱棣打出的口号又不是谋朝篡位,至于朱允炆身边有没有奸臣,这不是自己操心的事儿,自己只要守好大宁即可。
再说了,朝廷也没发文调他平乱或者捉拿朱棣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才懒得管二人之间的恩怨。
朱棣正是料到这些,他才大着胆子来大宁。能够说服朱权与他起事更好,再不济也得将朵颜三卫搞到手,哪怕用些特别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