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洪灾在穆县这种地形鲜少发生,因为穆县这种地区降雨比较偏少,主要发生洪灾地区以平原为主,而且多在夏季。

但类似穆县这种地形一旦发生洪灾,便是灭顶性的,因此防范便极其重要,这便是杨怀昱会押这道题的原因。

防范不分地形,全国都是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增加储水地,一旦降雨增多,可以降低水位。

而增加储水地主要有几个方面,如将河流挖宽挖深,这是最直观的方法,还有增加储水地,比如增加湖泊个数。

诸如此类,反正就是最大可能性地增加可储水量。

题目简单,但如果没有研究过这方面的考生,还真会懵。

许行丰用了不到一刻,便在草稿纸上,思路清晰的将防洪水的条例给写了出来,共九条,都是简单可实施的,但又基本概括了所有可行措施。

第二题明显比第一题难,但对于许行丰这个现代人歪打正着,实在容易。

因为第二题是如何优化学堂,从而让教学体系更完善,想来这是时顺帝这是想通过改革教育,体现自己的政绩了。

毕竟每个皇帝上位,总要在一些板块做出建设性的成就,以此来体现自己的英明。

作为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许行丰,见过后世发达完善的教育体系,这道题无异于送分题,许行丰感觉自己颇有撞大运之感。

古代教育本就奢侈,所以接受教育的人极少,特别是得中功名的少之又少,像县学府学州学国子监,虽然教学体系比较完善,但无一不是对有功名的学子开放。

所以古代教育最缺的便是完整可行的启蒙教育,这就类似于地基不牢,直接建大楼,是有很大问题的。

在古代启蒙教育,如李夫子的学堂,应该是最典型的,也是底层百姓最容易接触到的了,就可以看到很多问题。

一个夫子教学许多学生,而这些学生进度还不一,这样分散到每个学子身上,夫子的精力和时间便是有效的。

从而学子提升便极慢,其实这是变相在提升学生的教育成本,让本就接受教育奢侈的现状雪上加霜。

因此第一步,朝廷可以在各县开启蒙学堂,如将李夫子,吴夫子等具有童生或者秀才功名的夫子聘请起来。

然后像现代一般划年级教育,在古代可根据书籍划分,三百千为第一级,孝经同算数为第二级,四书每两本绑定,划分到第三级第四级。

五经可划三级,加上前面四级,总共七级,由此聘请夫子,分而教学,并且应该将原先半天教学,至少改为到申时,最大程度提高学习效率,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就是直接降低了教学成本。

而且朝廷往各县发展这种公有式启蒙教学,不仅有利于百姓,从而提高国家整体受教育程度,使国家更加兴旺发达,而且其实国家可以直接从公有式学堂中获利。

如李夫子学堂半年为半两束修,已经是四通县最低,公有制学堂既然是惠民,那自然要不高于半两,如三百文。

但一旦开展公有制学堂,必定生源全部流入,就算一级只有三十个学生,那也是九两银子。

如果给童生功名夫子一月半两银子月钱,秀才功名夫子一月一两银子月钱,那也还有结余,因此朝廷是有赚头的,而不是在免费做慈善。

这相当于又规范了教学,又充盈了国库。

许行丰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了一遍,将其写在草稿纸上,又修改润色了一番,然后便满意地誊写到了答卷上。

许行丰瞧着天上乌云密布,应该是要下大雨了,没着急再接着往下答题,而是将答卷收到油布袋中,然后将油布袋放在号房最里侧,但不靠墙的地,避免墙渗水,虽然这号房看着挺好的,但也以防万一。

许行丰将答卷收好,便放了心,望着桌面上草稿纸上抄写的策问第三题,思绪转动。

官家年龄不大,但这野心不小,第一题也就罢了,是根据去年穆县已有灾患而提出的,第二题是教育,这三题居然就是交通了。

这是想创盛世呀,不过许行丰不得不承认,官家努力的方向倒是极对的。

交通,在大南朝,尤其是在先帝那,其实已经有大力发展的趋势,就以临江州为例,州到府到县已经实现了基本的船舶通行。

但是这也仅仅是因为临江州有这个条件,它内部河流基本穿行至各个县,因此才能在水路上使劲。

但陆路明显临江州便不行,因为山多,想要开路,便要挖山,古代的技术明显不支持。

因此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地形特势,在古代完全依靠人力的时代,想要快速提高技术,是不可能的,只能够取巧,顺势而为。

如在平原地带,便可修陆路,而这陆路也有讲究,古代无水泥,可修不得水泥路,都是石板路,或是沙石路,那这便要考虑到排水问题。

许行丰其实挺想现在就将水泥给提出来,但是他还是很快将自己这个荒唐的念头给甩出了脑海。

在历朝历代,死于革新的炮灰挺多的,自己在没有足够实力之前,还是不要提出新奇古怪的东西和思想,否则会被当成异类排挤。

许行丰将大南朝各省的地形给仔细分析归类,这还得益于当初他读了大南朝的括地志,否则还真不知道在大南朝版图里到底有些什么州,各州府又是什么地形。

最后许行丰将地形分为了平原,丘陵,山地,盆地。

平原,地平水少,明显极适合修四通八达的陆路。

丘陵,虽然都是低矮山丘,但连绵不绝,修陆路不少地段要七拐八弯,绕山而行,极不便利,但丘陵地带,江河部分地带还是比较发达的,因此可以陆路与水路相结合。

山地,山高,沟股深,明显不适合修陆路,否则险峻不说,还达不到技术,但山地水相依,极其适合水路发展。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其实还真没合适的交通方式,不过两者相较而言,陆路还是会方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