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顺帝瞧着自己过来,只初始许行丰低点头示了敬意,后面便云淡风轻,淡然自若的样子,心底满意。

果然自己看重的人,就是与众不同,时顺帝心中越发满意。

然后便仔细瞧许行丰答卷上的内容,由于许行丰答卷上还没誊写好,倒是边上草稿纸条理清晰,瞧着一目了然。

时顺帝看着草稿上自己爹、爷爷、曾祖的大篇功绩,心中茫然,居然有这许多功绩吗,自己怎么不了解。

然后一条条仔细看,时顺帝对号入座,想起对应事项来,还真是,突然感觉有些汗颜,自家先祖的功绩,自己居然都记得不牢,真是愧对先祖。

然后又想着许行丰居然将先祖的功绩这般如数家珍,必定是极其忠心于大南朝的,否则必定不会这般了解。

时顺帝愈发觉得许行丰不仅有大才,还忠心于自家,心里满意,瞧着许行丰越发喜爱了。

看完许行丰写的先祖的功勋,接着便瞧见底下是许行丰列出的千古一帝的标准。

时顺帝突然就又对号入座起来了,想看看自己现在符合几条。

第一条,他是自己爹封的太子,再名正言顺,正统不过了。

时顺帝想着自己挤掉了几个哥哥,也算是独领风骚了,颇有几分自豪。

第二条,没有重大负面决策,然后又瞧了瞧许行丰举的几点。

时顺帝觉得自己以后肯定不可能,特别是瞧见文字狱,他心想自己必定不能这般昏庸。

许行丰不知道他今日这一举动,居然拯救了未来几十年后的大南朝大批官员。

到时时顺帝老来到底有些多疑,瞧见了一官员的诗集,他总觉得有含沙射影大不敬之感,想发作那官员,突然想起许行丰说的负面决策中的文字狱来。

作为想当千古一帝的时顺帝怎么能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污点呢。

压制着自己想抄家杀头的冲动,宣来了自己暗卫,去将那官员查了个底朝天。

最后发现那官员私底下清白得很,时顺帝突然侥幸自己刚刚的念头,否则他不就是发动文字狱的罪人了,那可不行,他得当千古一帝的。

不知道后事的时顺帝同许行丰现在一个看得仔细,一个答得专心。

时顺帝瞧着底下两条关于创世贡献的,心里不知怎么的就飘到了许行丰会试策问的答卷上。

教育、交通、军事、削藩,时顺帝觉得只要将许行丰提议真正付诸于行动,并且完善,哪一条应该都算创世功勋了吧。

时顺帝现在微低着头瞧着许行丰答卷,因此作为读卷官的众大臣看不到时顺帝的眼神,否则估计都盯上许行丰了,因为时顺帝现在眼神是炽热的。

其中有火簇一般,不知要烧了谁。

只有苏玉门清,他看了看旁边一无所知的众大臣,心想,果然他才是最了解官家的人。

别以为他不知道,官家刚刚从上面下来的时候是直奔着这会元去的,后来估计是怕狐狸们猜出了心思,官家径直往后去。

但他可是瞧见了官家那眼底的一丝不耐,也是就那些贡士没出息的样,他都瞧不上,何况官家。

后来终于看完了那群糟心的,官家走到会元身后,他可是瞧见了官家嘴角都上扬了。

苏玉现在是越发觉得这许行丰是个妙人了,官家钦点他为会元,这瞧着福气还不止于此呢。

苏玉是跟着官家从皇子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见多了朝中的更迭,别瞧现在这许行丰还只是个寒门出来的贡士。

恐怕以后位极人臣也不一定,苏玉心中思量,不过也只自己想想,不会同别人说半分,也是这样,苏玉才能是官家最信任的人。

时顺帝其实想站在许行丰边上,看许行丰将策论写完,看看他如何写让自己成为千古一帝。

奈何大臣们都在边上,他还不想现在就将许行丰推到风口,只能不情愿地抬腿离开。

时顺帝不能接着看许行丰了,也不想给自己添堵地看别的人,只得接着坐自己位置上去,无聊地看着底下答题。

许行丰终于将历届帝王是否为千古一帝给答明白了。

然后便是如何让现任官家成为千古一帝这一问了。

许行丰瞧了瞧前方计时用的沙漏,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时辰了,还剩一个多时辰。

但接下来这一问可是不好答得很,这一个多时辰估计有够呛的。

许行丰不敢耽搁,开始整理思路。

他刚刚既然已经提出了千古一帝的标准,前后不能相悖,那自己的提议就必须从这几条出发。

想通这点,那接下来便好做答了。

不得不说,许行丰还真是与时顺帝在这想到一块去了,特别是贡献那一块,许行丰也想到了会试答卷上的策问。

前面两条,许行丰基本不用想,就能做答,官家是身为太子继位的,再名正言顺不过。

许行丰把官家吹嘘了一番,天授名至实归。

至于负面决策,官家刚登基几个月,能有什么负面决策?有的话那就真是昏君了。

但许行丰写的当然是不仅没有,而且官家刚登基,便加设恩科,因此自己才能有机会坐在这提供微末建议。

把前两条做答完,来到创世功勋,许行丰便在草稿纸上开始列出官家能够努力的方向。

教育是肯定的,自己提出的分级启蒙教育,许行丰私认为是中华五千年的精华,毫无毛病,光是做成这一块,便能让官家千古留名,算得贤君了。

交通也是肯定的,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贸易往来发达,商业繁荣,交通可谓是连接与带动枢纽。

只是古代技术有限,无论是水路亦或是陆路,全靠人力开辟。

许行丰在提到交通时,特地提了交通改造非一朝一夕之事,其工在百年,利在千秋,需徐徐图之。

许行丰不想劳民伤财,更不想路是用老百姓的白骨堆就的,许行丰还特地举了万里长城同大运河的例子。

这修路不可能一蹴而就,想成为千古一帝,交通必须成为发现板块,但也应该考虑百姓、国库,缺一不可,否则最后动的反而是国本,路成国亡。

当然最后这四字,许行丰肯定不敢写在答卷上,不然你告诉一个皇帝,你敢这么干,国家直接灭了,那估计你活不到国家灭了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