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太医院。
沈琴才下课不久,小青就高兴的过来通知他,说康帝下召了,将庆国公案真相大白于天下,还了庆国公忠臣良将之清白名节。
同时,康帝还下了罪己大赦诏,诏中说自己被奸人所蒙蔽,误杀忠臣良将,行出种种错事,并非本心等等,承认了自己的昏庸、猜忌,荒废朝政,导致祸起萧墙、天下大乱、灾害横行的恶果。
沈琴听后,眸中溅起几丝涟漪,随即又静如止水。
“很好,此诏书可振奋军民之心,有助于动乱的平息。”
他说的客观、平淡、就像是在点评史书。
小青有些纳闷,笑呵呵道。
“不是,沈院判,你怎么这么平静呢,我们都高兴坏了,殿下终于帮韩哥哥平冤了,奴婢早就知道,他一定会做到的。”
“是个喜事。”
沈琴嘴角虽配合着上扬,眼中却并无半分激动之色。
这个结果,是用亲友鲜血铺垫而成的,辛酸自知。
他又问道。
“你可帮我打听了?”看书溂
小青会意,答道。
“奴婢到处问了,都说不知国师去哪了,也许张公公知道,但康帝又病了,他最近一直在华光观照顾皇上,先生怕是见不到他吧。”
按照现在的情形,沈琴就算去了华光观,也会被康帝撵出来。
“不过奴婢还有别的小道消息。”
她凑过头来,在沈琴耳边,幸灾乐祸的笑声道。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李思那份遗诏内容还是传出去了,连市井小民都知道了,竟有为李思拍手叫好者,皇上这回丢脸丢到家了,那龙椅坐的也不知道屁股烫不烫……诶诶诶!”
沈琴揪住小青的耳朵,将其扯到一边,无奈道。
“你这小丫头片子,可别瞎乱说,当心太子殿下知道了,治你的罪。”
小青揉了揉被揪红的耳朵,委屈巴巴道。
“奴婢说的也是事实嘛,对了,我听药师说,太子殿下拿走了你之前给陛下开的方子,也不知道要做什么。”
沈琴微微一惊,随即道。
“小青,随我去福熙殿一趟。”
……
……
破旧的农家小屋,里面像个叫花子窝。
窗户上糊的纸掉了一半,在风中咯吱响,大锅里是水般的稀粥,母鸡飞上了灶台,留下鸡屎和草须。
残角的木桌上摆着窝窝头、粥碗,连个像样的菜式都没有,桌边有两张破凳子,上面坐着一位老妇人,和一位绿衣女子。
一个五大三粗的糙汉子蹲在旁边的地上,一边往胡子拉碴的嘴里扒着饭,一边用猜疑的目光打量着女子那漂亮的脸蛋。
“你真是宫里逃出来的丫鬟?”
“是…是啊,公主虐待我,我就跑出来了。”
绿衣女子表情略有紧张,说话也些磕巴。
她穿着简单,梳着两个发髻,确实是一副丫鬟打扮,就是那张脸,生的娇艳如花,丽质天成,带着与众不同的高贵雍容。
“尝尝,大葱是自家种的。”
旁边的老妇人将大葱沾了大酱,递到绿衣女子手中。
绿衣女子看老妇吃的正香,便尝试性的咬了一口,顿时辣的花容扭曲,急忙拿起窝窝头咬了一大口,嘎吱一声,差点没把牙咯断,她捂着牙露出痛苦的表情,气恼的把那窝窝头扔到地上。
糙汉子见状,心疼的捡了起来,揣在脏兮兮的袄子里。
老妇微笑着劝道。
“姑娘慢点,这窝头风干了,硬着呢。”
绿衣女子实在饿的没办法,只能蹙眉喝着那稀粥。
一股子霉味。
汉子似乎还是半信半疑,捡了络腮胡子上的饭粒,放进口中,又道。
“看你这细皮嫩肉的样子,倒像是宫里的人,不过,你不会是杀人逃逸吧,那我可要报官了!”
“不是、不是,大哥,我只是偷了些公主的首饰,你们千万别说出去。”
绿衣女子急忙从怀里掏出一个包裹,放在桌子上打开来,里面的头饰、手镯都光彩夺目,价值不菲。
这妇人、汉子本是一对母子,常年在农村待着,城里都没去过几回,哪见过这上等的宝贝,眼睛都亮了,汉子更是一下从地上蹦了起来,连粥都洒了半碗。
“果真全是好东西。”
汉子就拿起一串珍珠项链,爱不释手的抚摸着。
为了堵住这对母子的嘴,绿衣女子大方的说道。
“大哥,这个便给你吧,看你们家徒四壁的,拿去典当了,补贴下家用吧!”
汉子乐呵呵的把珠串放入怀中,眼睛却还贪婪的盯着包裹上的其他宝贝。
绿衣女子起了戒心,急忙把包裹收了起来,站起身来,
“多谢大哥的热情款待,我要继续赶路了。”
她边说着,边急步往屋外走去。
“喂,宫里来的小美人,你别急着走嘛!”
汉子却扯住了她的胳膊,勾起一抹淫荡的笑意。
“俺刘老汉四十当头,正值壮年,尚无钱娶妻,你有钱又有貌,不如跟俺吧,俺给你打掩护,俺们这穷乡僻壤的,官府查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