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的一个礼拜,杨厂长都在外跑,潜污泵的事情,农业生产,上面的审批一路开绿灯,很快,这件事情就跑完了。

人民日报:热烈恭贺我国井下潜污泵顺利投入生产!

京都日报:论水利与生产关系,潜污泵的作用。

上海日报:我国高速发展的农业时代到来了!

……

轧钢厂的这份发明引起的上面的高度重视,决定对轧钢厂进行扩招,并成立新的潜污泵生产车间,各项政策下来的一瞬间,往往代表着隐形福利。

周爱国的零副产品票多了一大堆,地中海也是乐呵呵的,每天让一大妈早早的到供销社排队买东西。

而秦怀茹看到了,也是眼红不已,心里面暗自发誓,自己一定要磨练好自己的技术,争取下一次这些奖励,里面有她一份。

上河坝村的村支书无意中看见了一份报纸,当看见头条上那个潜污泵的时候,他知道,上河坝村的春天来了。

回到村里面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村民准备打井。

这个时代的打井可不像后世打井那么简单,要打紧,首先要勘测出来一片地,确保挖下去之后有水流会流出来,然后再召集一群人进行挖井。

村长徐刚为此愁的脑袋都快薅秃了,最终,这才在村子的东边找到了一片符合要求的地方。

紧接着,村长将村里面所有的人都聚了起来,浩浩荡荡的挖井运动就此开始了。

一大群人围着一片地方,七八个装小伙子开始对表面进行清理。

清理完成之后,几个有经验的老师傅背着地面,圈了一个,直径十米的圆,刚准备动手的时候,棒梗不知道从哪里抓了一把瓜子,嗑着就走了过来。

一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来到徐支书的身边,看着徐支书坐在地笼上,棒梗看了看一屁股,坐了下去,好奇的对着徐支书说道。

“老徐啊,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呢?”

徐支书见棒梗来了,也没废话。

“怎么没见过挖井吗?我告诉你,这可不是你能凑热闹的,瞧你这细胳膊细腿的量你也没什么力气,挖井啊,用不着你,你呀,就好好的坐在这看着吧!”

说完这句话,徐支书就准备上前帮忙,可是棒梗却开口了。

“切,不就是打一口井吗?闹得这么兴师动众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们有什么大工程呢,浪费人力物力,效率还差,听我的,赶紧让他们停下来,回头啊,我找人给你们整点高科技设备来,咱们在打井,别的不敢跟你说,三天一口井,那还是轻轻松松的!”

徐支书走了两步,听见棒梗的话语,瞬间停了下来。

“你说的是真的?”

棒梗没好气的说道。

“骗你有肉吃吗?什么好处都没有,我骗你干嘛?”

徐支书快步的来到棒梗的身边,照着原来的位置又坐了下去。

“来,给叔说说到底是什么办法?”

棒梗翻着白眼看了一眼徐支书。

“老徐啊,你这就有点不地道了,再怎么说这打井也是我脑海里面的技术,你呀,上下嘴皮子一张,就想把这玩意拿过去,这有点过分了吧?”

徐支书书稍微一想就明白了,棒梗这话里面什么意思了。

“那个棒梗啊,叔家里面还有几只计划外的老母鸡,这回头啊,就给你拿过去,你看这……”

有肉吃,那还等什么,棒梗亲切的拉着徐支书的手。

“叔啊,这怎么好意思呢?来来来,你把耳朵贴过来,侄子,这有点不成熟的建议……”

……

在听棒梗说完他的想法之后,徐九图和徐刚两人商量了一会儿,就让村民先停下来,紧接着,利用公社的名义去买了几袋水泥,做起了井翁子,然后两人马不停蹄的就来到了轧钢厂里面。

杨厂长亲自招待两人,在两人说明来意之后,杨厂长就将他们领到了第一期车间,找到车间主任,一个大铁锥子和三个支架,很快就做好了,杨厂长亲自安排车辆将东西给送到了上河坝村。

看着远去的车辆,杨厂长满意的点点头,这上河坝村啊,也太能折腾了,不过能折腾好啊,能折腾意味着就能出成绩,能出成绩就意味着轧钢厂收益,因为他的手里面攥着与上河坝村专项合作的合同,轧钢厂出物资与技术,上河坝村出人出力,所获得的收益,两方对半分。

当天下午,一个高高的三角支架就立了起来,滑轮组合迅速的就装了上去,徐支书安排人,将大铁锥子拴好后,几个人用力向后一拉,然后手一松,大铁锥子直接就插进地面两米多深,随后,一群人手持脸盆,一盆一盆的水泼到了大锥子钻出来的洞里面。

一群人接着将绳子往后一拉,然后往下一放,又下去了一米多深,来来回回重复之前的动作,一个下午的时间,一口20米深的水井就完成了。

村长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到现在他的脑袋瓜子都是晕晕乎乎的,就在村支书准备带人收工的时候,棒梗跑了过来。

查看了一下水井的深度,皱着眉头说道。

“老徐啊,这井的深度还不够啊,还得继续,我爱国叔,可是说了,像咱们这块的地方,最起码得打个四五十米深才行,你这才完成了一半就想收工,赶紧的,让他们再动起来!”

徐支书听见这话,脸色立马露出了苦瓜样,拉着棒梗人的手,两人走到了一边。

“棒梗,你也知道这水井的刚开始比较容易,可这地下什么情况大家伙都不清楚,这要是再继续往下走,碰见小石块什么的,还好说,挤一挤就到一边去了,可要是碰见大石头,那可就难了!是要是再继续往下走,还指不定要费多少人力和物力呢?要不就这样算了吧?”

棒梗头一仰。

“不行!必须往下打!”

徐支书看着半个油盐不进的样子,也没了办法,只能苦苦哈哈的对着众人解释了一番,村民虽然不明白,可还是照做了。

一连三天时间,上河坝的村民为了这一口井差不多把全村的人都快累瘫了,这才堪堪,满足最低要求。

棒梗带着人将倒好的水泥井翁子一个一个的下到了井里面,然后给水泥井翁子的边上填上了石块和沙子,一口水井这才顺利完成。

在此期间,上河坝村的人对着打井充满了恐惧,下河坝村的人也是在一旁不停的说着风凉话,而他们看见上河坝村的人打井只需要三天的时候也动了打井的心思。

趁着上河坝村的人累瘫在地,下河坝村的新任村长和上河坝村的村长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先将打井用的工具借给下河坝村。

下河坝村的人虽然不乐意,可是为了村里面的建设,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将东西拉了回去。

很快便织好了架子,按照上河坝村的人打井顺序,只一天的时间就打好了一口井,只不过只有十几米的深度。

趁热打铁,下河坝村的人趁着上河坝村人还没反应过来,又连着在村里面打了六口井。

这下下河坝村的人,一个个瘫在地上,再也不愿意动了,上河坝村的人看见下河坝村人打了六口井,心里面也是憋了一口气,将东西拉回来后,开启了不服输的打井行动!

只不过两个村庄的水井深度要求不一样,上河坝村人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按照村支书的要求,又打了五口深50米的水井,做完这一切后,村里面的人提起打井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干了。

随着轧钢厂新车间的建立,一台又一台的浅污泵流向市面,上河坝村全村勒紧裤腰带,硬着头皮买了两台,下河坝村也不甘示弱,同样采购了两台。

随着前污泵下井,两村的人都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大功率水泵很快变开始对农田进行灌溉,眼瞅着活下去的希望有了,两村人载歌载舞的。

可好景不长,下河坝村的水井在第二天就出现了问题,水供不上,泵还给烧了一台,这下下河坝村的人愁容满面。

迫不得已,下河坝村将水泵拉起来,第六只水泵跑了一天,来到轧钢厂里面请求修泵,而且态度非常的不好,杨厂长看着一个个穿着补丁的人,对着轧钢厂破口大骂,内心也是充满了愧疚感。

轧钢厂水泵卖出去没多久,泵就烧了,还以为是技术问题,找来周爱国后,经过一番勘察,推断出可能是空转了导致的。

轧钢厂的保卫科对着下河坝村人一同恐吓,这才从他们的嘴里面,听到了实情。

得知真相的杨厂长并没有多说什么,让厂里面的电工快速的对水泵进行维修后,就把人给打发走了,而且贴了通告,以后水泵维修的时候将会进行二次收费。

下河坝村人经过这个事件后,也意识到了他们的水井出了问题。

可是要让他们再打一口井,村里面的人都持有反对意见,迫于无奈,只能安排专人看泵,就这样,水泵六口井轮着下,总算暂时解决了问题。

而上河坝那边得知下河坝村的水井出了问题后,一个个面面相觑,徐支书更是亲自提着鸡蛋来到了棒梗那里,对他千恩万谢。

只夸的棒梗脸都红了。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老天爷不下雨,谁也没有办法,随着天气的干燥,庄稼地里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大,上河坝村的水泵从开始下去之后就没有停过,村里面的地是轮番着浇,禾苗也跟着一天天长大,甚至于玉米棒子都挂上了果。

而下河坝村人看着自家地里那些禾苗,他们集体上火了。

水井越来越不顶用了,基本上达到了,开一个小时停五六个小时的地步,村民们也懒得换井抽水,任凭大片大片的禾苗干死在地里面,保证十亩地左右的收成。

毕竟现在的大锅饭可是众人一块吃的,农村田地的改革,让下河坝村的人深刻的意识到了干的再多也没有用,村里面每天就给那么一点工分,与其让自己累死累活的,不如大家集体偷懒来的划算。

攀比的心理造成了他们懒惰的理由,甚至于好多三四十岁的人,他们耍起了小聪明,早早的给自己留了一撮长长的小胡子。

新来的村长让他们下地干活,一个个佝偻着腰,冒充老头说自己干不动。

村长气的也没了办法。

看着干枯的田地,下河坝村的村长急得上了火,一口气没喘上来,让人给送到了医院里面。

这下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下河坝村人的劳动积极性降到了最低点,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数着点的到合作社里面点卯领饭吃,村支书看到这个情况,早早的打申请,跑了路。

就这样,偌大的下河坝村再次来到了群龙无首的状态。

迫不得已的他们来到医院,找到了村长,村长叹了一口气,不顾自己的病情,冒着风险来到了县里面,向县里面申请了两个下乡知青的名额,希望这些下乡知青能将自己的村子带上好日子。

很快,县里面就给了回复,说人这两天已经安排了,过两天就到。

老村长这才放心的向着医院走去了。

可是下河坝村这边,那是左等右等,等了好长时间都没有,等到下乡知青的信息。

他们带着人又来到了医院里面,此时的老村长已经奄奄一息了,听见这个消息后,一口气没咽上来,人走了。

村民们看着老村长走了,也没有多在意,经过村里的一番商量之后,他们决定去县里面问一问情况。

气势汹汹的一群人来到县里一打听,这才知道。

原来准备去他们村里面的两个知青,人都已经走到半路了,不知道从哪个渠道得知了,他们要去下河坝村,一个个哭着闹着要返回,上面肯定不同意,就强行压着他们上了火车,可是这两人脾气也倔,火车开到一半,趁着看押他们的人不注意,从高速行驶的火车上跳了下来。

一个人当场就嗝屁了,而另外一个人现在还在医院里面躺着昏迷不醒。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上层震怒,一连两方街道办的人都被下了台,这下下河坝村申请知青的事也不了了之了。

下河坝村的知名度再次响彻全国,他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村里面的,总之回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上头以后再也不会派人到他们下河坝村来了,村长,他们村里面自己选,村支书也是他们村里面自己选,唯一的要求就是每年国家要求的粮税不能少。

最终,在下河坝村,所有村民的选举下,村里面两个年岁比较高的人当上了村长和村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