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我在王府中长生不死 > 第126章 翰林诗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开元元年,六月月

开元下旨擢兵部侍郎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加同平章事,名列宰相。

原兵部尚书王安迁中书令,替天子明断是非,平衡朝堂。

……

同年,姚元之进献《十事要说》。

开元帝通读全文,允了姚元之的请命。

太极宫

这是昔日太上皇李定边居住的宫殿,李开元监国时是在太极宫,所以即位之后也将朝政放在太极宫处理。

大殿中。

开元帝饶有兴趣地翻看今年的文坛诗词。

当初东皋山作诗集的惯例,最终被大唐宫廷给延续了下来,每年都会有专门的诗集被收纳献给宫中,以供天子翻阅。

其中文思敏捷者,可由天子赏官。

李开元打小随着李常笑云游四方,自然也对诗文有了喜爱。

他懒趴趴地靠在龙椅上。

一旁的大太监熟练地给他端来果盘,手里捧着一碗冰镇的酸梅汤,准备给李开元解暑。

大太监名叫高元一,是当年永徽帝驾崩前留给李开元的,服侍了开元帝十来年,了解天子的喜好和习惯。

开元帝熟练地捏起一颗果子咀嚼,视线不离诗篇。

很快,他的视线落在其中一首《咏柳》,署名赫然是贺季真。

开元帝对这个喜欢喝酒的状元有印象。

他接过酸梅汤喝了一口,念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诗文的辞藻偏于绵和,句句中有种江南的柔美。

开元帝游过江南,知道这般细腻的言语,五大三粗的北方士人是写不出来的。

他微微一笑,转头看向一旁的高元一:“这位酒状元,如今还在太常寺么?”

高元一拱手行礼:“回陛下,是的。”

紧接着他像是想到什么,笑道:“只不过,贺大人嗜酒的名声太盛,许多夫子对他颇有微词,数次联名上奏,请求将贺大人调离。”

“这样啊,”开元帝闻言捏着下巴,忽然有了主意:“正好朝中要修撰《六典》,既然夫子们不容他,那就派到殿书院。”

“永徽朝的状元,按照他的资历,可以升迁了。”

高元一躬身:“老奴遵命。”

“嗯。”开元帝应了一声,继续翻阅诗集。

不得不说,这诗集在某种程度上还真是好东西。

虽然诗文的水准不代表才学,但诗文写得好,哪怕不予重用,养在翰林院里也是好的。

开元帝记得,太宗皇帝在世时曾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他觉得自己未必有太宗皇帝那般伟大,索性将目标定小点。

不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但是让“天下诗人尽入吾彀”,这个一点也不过分。

开元帝素来是个说干就干的性子。

翌日,宫中降旨。

即日起,在翰林院中独设一诗院,专门用以替诗才封官。

这变相是弥补了进士科的空缺。

虽然两者不可相提并论,但进入诗院,对天下文人未必不是一个机会。

消息传出,民间对开元帝的称颂又高了一个台阶。

……

转眼间,三年过去。

随着《十事要说》逐渐落实,大唐各道州的官治和民生有了显着的改观。

加上这几年风调雨顺,整个朝廷都呈现蒸蒸日上的派头。

姚元之作为《十事要说》的提出者,在朝野的声望日渐提高,并且有了一个“贤相”的美称。

开元四年,五月。

不久前杜贤升任郾城尉,离开巩县前往郾城赴任。

杜子美时年五岁,也到了可以读书认字,学习经文的地步。

李常笑自然肩负起了教养的职责。

李府。

杜子美老实巴交地坐在屋檐下,照着李常笑的指示,尝试书写字迹。

他年纪还小,用墨笔有些吃力。

李常笑索性自己寻了一截枯木,做了一支简易的水笔给他用。

每日的任务不重,也就辨认五个字而已。

李常笑自诩是个厚道人,当然不会苛待五岁的小儿。

温水煮青蛙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杜子美一介小娃儿,怎么能与一个千年老怪较量心计。

他正为每天只学五个字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却在李常笑一遍又一遍的忽悠中,接着“温故而知新”的名义,将前一百天,前二百天的字也都温习了一遍。

这日,杜子美终于写完了一千字。

他苦哈哈地转过头:“叔祖,今日的字写好了。”

闻言,原本趴在一旁看话本的李常笑顿时正坐。

他大手一挥,十来张密密麻麻的字帖全部飞到他面前。

纸上字迹很工整,一笔一划都恰到好处。

李常笑满意地点头:“不错,今日就到这了。”

此话一出,杜子美大喜过望。

他身子往后一靠,学着李常笑的模样懒散的躺好。

这时,屋子外头传来一阵风声,紧接着一道倩影从天而降。

公孙灵穿着一套束身的练功服,手握双剑,赶了回来。

她的眉宇有几分汗珠,小脸蛋也红扑扑的,整个人看着还有几分意犹未尽的兴奋。

“师父,灵儿回来了。”

李常笑闻言顿时正坐而起,伸了个懒腰,才问道:“裴旻那小子教完了。”

“嗯。”

公孙灵点头:“裴大叔的剑道无双,弟子受益良多。”

“你这也算是无心栽花。”李常笑乐呵呵道。

裴旻,出身河东裴氏,是难得的剑道高手,素有剑圣之称。

他与张伯高、吴道玄二人素有往来。

公孙灵去年终于编好了《剑器浑脱》,完成了当年与张伯高的约定。

张伯高从一曲剑器中得到感悟,悟出书法的“笔走龙蛇”,对自己的书法大道有了方向。

出于投桃报李的目的,他替公孙灵引荐了裴旻。

裴旻除开有一手过人的杀人剑术之外,同样也精通大唐与西域的剑舞,算是公孙灵剑舞一脉的先行者。

二人谈话之际,原本蔫了的杜子美忽然坐起。

他看向公孙灵,嘴很甜地喊了一句:“公孙姐姐。”

公孙灵闻言转头,对着小豆丁莞尔一笑:“子美,你要喊姑姑才对。”

她是李常笑的弟子,对杜子美而言,是与父亲同辈的存在。

这么一算,姑姑才是最合适的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