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春闱前,汴京出了新年,别具一派热闹的气象。

苏明允将二子安顿,即到秘书省赴任。

他望着星月,脑海里浮现出眉山老家妻子的影子,心下暗暗做出决定。

等到二子考中了,他要将妻子,以及两位儿媳全部接过来,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开始新的生活!

……

三月,春闱。

考生们逐渐步入考场,欧阳文忠打量着策论的题目,微微点头。

今年进士科的题目是有关赏罚。

只不过,欧阳文忠手里执卷,脑海中却是想的其他事情。

临行之前,李山长曾有过交代。

这一届的科举中,当有不少璀璨的人杰出世,务必重视。

欧阳文忠心知肚明,不只是他,朝中等着这一次科举结果也大有人在,甚至可以说,这阵容的豪华程度不下于唐代“贞元九年”那一届科举。

苏子瞻,苏子由。

这兄弟二人乃是二甲进士苏明允之子,父子三人才从丁忧出来,苦读三年这,只为今日。

曾子固,曾子宣。

南丰的曾家乃是大宋有名的官宦人家,尤其这二子常在欧阳文忠门下苦学古文,将近十年的磨砺,让他们的文风也兼具几分古之圣贤的风采。

若无苏家的两个小子,欧阳文忠觉得两位弟子无懈可击。

只是,苏明允的古文功底不在他之下,这无疑又让今年的科举增添色彩。

除此之外,还有张横渠这个大宋有名的武夫子,枢密副使狄汉臣对此人赞不绝口。

再加之,张横渠的两位师尊也来历不凡。

一个是大宋建立以来,最具威望的一位大儒——种明逸。

一个是当今国舅爷,民间所传的半仙曹佾。

还有程家兄弟,亦是唐末就传下来的百年儒门世家。

这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

以欧阳文忠的心境,此刻也不由为自己有生之年可以亲眼见证这一场科举盛宴而感到荣幸!

……

漫长的三日过去。

当一众考生从考场中走出时,脸上或喜或悲,鲜有古波不惊者。

科举发展至今超过千年,对天下世人而言,当世家大族埋葬于唐末的乱世,真正可以改变命运,也只剩下科举一途。

苏子瞻兄弟大老远就看到等待的老夫。

他们连忙迎了上去,正准备分享自己的喜悦之情。

这时,苏明允却朝着二人神秘一笑,手里各自摸出两个油包纸,递给兄弟二人。

“科举辛苦,里面饭食的滋味可算不得好。来,这是爹跟李山长学做的烧肉,快尝尝。”

“多谢父亲!”二子齐声答应,欣然接过。

父子三人行走于喧闹的人海,虽然科举的结果远到出来的时刻,但几家欢喜几家愁早已变得尤为明显。

不远处,一位两鬓生着白发的老者缓缓走来。

在老者的左右,还有一个年轻些的少年,以及一个模样与他酷似的少年。

他看到苏明允,面带笑容:“苏君!”

苏明允闻言睁大眼睛,面露几分激动:“茂称兄,茂先兄。”

这黄茂称与黄茂先兄弟乃是双井黄氏的子弟,其父黄子通创立芝台,樱花二书院,四十余年来培养了无数人才。

只是双井黄家自己,在黄子通的子侄辈已有六人中进士,素有“双井六龙”的称号。

在大宋科举场上,这双井黄家早已闯出了自己的名头。

如今黄茂称与黄茂先兄弟二人再来科举,若能一举考中,这双井六龙也将变成双井八龙了,哪怕流传千年,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苏明允原本还有些自得二子,如果再算上他和二哥苏明涣,那么苏家这两代人出过四位的进士的名号也足够响亮了。

然而——

这一切在与进士生产商“双井黄氏”作比较之后,顿时变得索然无味起来。

苏子瞻兄弟依次朝着两位长者见礼,并且结识了同辈的黄孝宽。 (其实应该是父辈,但是我觉得拗口,就先称兄道弟吧。)

黄茂称看着苏家兄弟,抚恤一笑:“当真是英雄出少年。”

“我家小子倒是比老夫早中进士,还有一孙儿鲁直,倒是与两位侄儿年龄相近。他日若有机会,可要多往来!”

苏子瞻闻言点头,恭敬一礼:“青杜大士的《伐檀集》子瞻知晓,来日若有机会与鲁直相遇,定然往来。”

“哈哈,你这小子倒是会说话的。”

黄茂称哈哈大笑。

他哪里不知道,苏子瞻这话里自降辈分的做法,那才是真正用了心的。

“子瞻,子由,老夫先走了。他日揭榜时,定要好生痛饮。”

“应有之义!”

……

且说外界的风头正盛,欧阳文忠作为主考,这时心里却不太平静。

他握着面前的一张张手绢,脸上写满了激动之色。

“好啊……好啊!”

此前欧阳文忠还心忧江山社稷日后没有真正的扛鼎之人。

不曾到今日,这人才竟如鱼跃而来!

欧阳文忠欣然大笑,抚掌拍案:“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这是贞观帝当年开创大唐治世的话语,虽然间隔数百年,但用在今日,也依然合适!

他提笔批改,时常要细细咀嚼,虽然朝廷对改卷批阅有时间的权衡,但对欧阳文忠,乃至全体的阅卷官员,今日的策论当真是精彩无比。

说远的,大宋将来指不定就应验在这了。

说近的。

这些人杰呕心沥血之作,若能从中提炼出一二,传授子嗣,那同样是可以作为一种底蕴的存在!

直至一篇文章映入眼帘。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

这篇的开章即是无比宏伟,甚至还有几分豁达与恣意,其笔力与功底,皆是显得无比老练。

欧阳文忠看着竟然痴了。

最重要的是,这策论颇有古人的风采,与欧阳文忠的文风不谋而合。

若在从前,他定会先入为主,觉得是自己两位弟子的作品。

只是,如今还有了苏明允,对方的古文功底不在他之下,甚至犹有过之!

这样一来,若是草草判断这文章是他弟子所做,为免徇私舞弊之声,反而最终耽误了良才,这种错误欧阳文忠是断然不能容忍的。

他思忖片刻,喊来左右,将这篇策论递给他们。

只要三人皆认可,那么今日他欧阳文忠便是赌上这一切,也要保举这文得到它应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