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唐懂王 > 第421章 房玄龄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日,剪羽卫来报,言说有传言说新罗与崔俊有着密切的往来,应该知道崔俊的下落。

李世民立刻派使者去新罗质问新罗女王金真德关于崔俊的下落。哪知,大唐使者不但没有得到崔俊的信息,而且还被金真德出言讥讽几句。

使者归唐之后,便向李世民诉说新罗金真德的种种不是。

李世民震怒,便下旨征伐新罗。朝中武将文臣纷纷劝解李世民不宜对新罗用兵,更有程咬金等人愿意再次出使新罗,以作求证。

但是李世民却像王八吃秤砣一般,铁了心要对新罗用兵,而且还要亲自挂帅,御驾亲征。就连魏征上书劝解也没有用。

李世民下旨,不准大臣再议论此事,否则尽皆削职罢官。兵部无奈开始准备,而众臣也不敢再行议论。李世民带领金吾卫,先行前往辽东备战。

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被留在京师辅佐李治主持政务,但是却突然得病,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李世民得讯,便即刻回京,微服前往探视,两人相对流泪。

李世民看着榻上消瘦的房玄龄心中难受,便让人抬着轿子将他接到宫里休养,而李世民也常常亲自陪伴左右。更是找人各处寻访孙思邈与詹老医师这般的名医,来宫中为房玄龄看病。

期间,李世民只要听说房玄龄的病情稍有好转就面露喜色,一旦听说其病情加重就忧虑憔悴。

一天,房玄龄对前来看望他的儿子们说:“我受皇上的厚恩,现在天下太平无事,只有东征新罗之举甚是荒唐,群臣中没人敢进谏,我明知而不说,死了也有罪责。”

于是房玄龄让房遗直代笔上表,进谏说:“《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陛下的功名威德也可说是足够了,开拓疆土也可说是该停止了。

况且陛下每次判决一个重罪犯,一定命令再三反复奏报,吃素食,停止音乐,这都是因为陛下仁慈,重视人命啊。

如今驱使无罪的老百姓,把他们投入锋刃之下,使他们肝脑涂地,难道独独不值得怜悯吗?

假如新罗违背臣子的节义,杀了它也可以;侵扰百姓,灭了它也可以;将来能成为中国祸患的,除掉它也可以。

如今没有这三条理由却劳烦中国,岂不是所保存的东西太小,所损失的东西太大了吗?

希望陛下让新罗自己改过自新,停止招募百姓,自然会使华夏和夷狄都庆幸依赖,远方和近处都会安定。

我早晚就要死了,如果能蒙受陛下收下我这番哀切的进言,我即便死了也将能在青史中不朽!”

但是这谏书却是被李世民拒收,根本递不上去。房玄龄每天都会问及此事,众人虽以谎言搪塞,但房玄龄还是看了出来,日夜叹息。

房遗爱因此事常常对着高阳公主哭泣,求高阳公主为自己的父亲劝劝李世民。高阳公主便手持房玄龄的谏书去找李世民游说。

李世民见高阳也为此事跑来宫里找自己,便对李玲说:“玄龄病得这样重,还能为我的国家担忧,我作为皇帝不能不慎重对待此事啊。”

于是,李世民亲自去探望房玄龄,两人相谈半个时辰的时间,李世民终是答应了房玄龄的请求,收回成命,不再兴攻打新罗之举。

房玄龄无力起身,只能说着:“陛下仁慈,当为圣君。”之类的马屁话。

李世民心中哀伤,握住房玄龄的手与他诀别,涌上心头的悲伤不能自制。

数日之后,房玄龄撒手人寰,世人皆哀。

唐人将他与杜如晦合称为\"房杜\"。房玄龄卒,太宗废朝三天,册赠他为太尉、并州都督,谥为文昭,陪葬昭陵。

后世玄宗时期的柳芳评价说:“房玄龄辅佐太宗安定天下,到他在相位终结时,一共做了三十二年的宰相,天下人都称他为贤相。

然而,他的行事风格却是找不到什么显着的痕迹,他的德行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所以,太宗平定祸乱,而房玄龄和杜如晦并不宣扬自己的功劳;

王珪、魏徵擅长规谏太宗,而房玄龄和杜如晦则主动让出自己的贤名;

李靖、李积擅长统兵作战,而房玄龄和杜如晦则专心致力于推行他们的治国之道。

结果,天下太平,所有的善政都归功于太宗皇帝。作为唐朝的宗臣,房玄龄是当之无愧的!”

这段话高度评价了房玄龄的品德和才能,认为他在唐朝的建立和稳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他的行事风格谦逊、深沉,不争功、不抢名,是真正的贤相。

真可谓前世所行所言,当留后人评定功过是非。

崔俊得知此事,已是大半月之后。虽说心中不忍房玄龄就此而去,但是他不能冒着自身的风险前去给房玄龄看病。

对着长安的方向,崔俊举案焚香,愿房玄龄一路走好。

十二月,太子李治为生母文德皇后长孙氏作大慈恩寺成,在当时西京外城朱雀街东第三街,第十五坊(进昌坊),寺南临黄渠。

乃度僧三百,请五十高僧入住。别建翻经院,请玄奘法师移居翻译,并任上座职。移居之日,太宗及皇太子、后妃等于安福门楼亲执香炉临送,观礼者数万人。

由此,大唐境内佛教更盛,信男信女皆赠田地钱财以供养。民间之财多为寺庙所收敛。

在房玄龄去世之后,崔俊一心一意建设羽陵岛。其上布置火炮二十余门,以作岛屿防御。

其所造海船规模日盛。至每年底,得木船五艘,与先前之铁甲船一起,成立第一舰队。

铁甲船编号一零一,作为第一舰队旗舰,木船编号二零一至二零五,皆配备四十门火炮。

后又打造补给船两艘,编号五零一与五零二号,一同编入第一舰队。新罗传讯,其已备兵卒十万,船只数千,皆已经训练有成。

崔俊便说让新罗做好准备,不日便将征伐倭国。

崔俊在征伐之前,秘密去了一次琉球,与在那里建设海港的李恪见了一面。

崔俊再劝李恪离开大唐,前往澳洲新大陆。李恪依旧犹豫不决。崔俊便道:“若是有难,可往羽陵岛暂避。”

李恪谢过,却又说其父待其信任有加,让粗军不必担心。

崔俊见李恪心意已决,便不再多劝,只在离开前要李恪多多纺织白布、白绸,于五月之前运往长安,以备不时之需。

李恪不明其意,但说会照办。

大唐贞观二十三年元月,崔俊整兵一万,领第一舰队前往对马海峡。与早已等候多时的新罗大军汇合,再次开启灭国之战。

而这次的倒霉蛋,便是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