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陛下,我等除了去玉津园练习枪术和骑马射箭,学生还去城中的武馆练习剑术。我等太学生,都会刺枪术,也能十里越野跑,陛下可以随时考究。”

程元凤恭恭敬敬回道。

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富贵人家,精通四书五经,当然也付得起昂贵的练武费用了。

“程元凤,你不错!在座诸位,你们都是这样吗?”

赵竑面向一众太学生,笑容不变,心里很是欣慰。

身强体健者更能对生命充满希望和热情,这是天然的规律。

“回陛下,我等皆是如此。白天读书,早晚练武,已是常例,只是操练上,不如金陵讲武堂那般严苛而已。”

太学生汪自强肃拜而道。

“陛下,确实如此!”

“我等不敢隐瞒陛下!”

太学生们纷纷肃拜而道。

“很好!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练武除了强健体魄,也能激发慷慨豪迈之气。你等年轻学子乃是国家的希望,朕是殷殷期盼!”

赵竑语气诚挚,所有的太学生一起再拜,人人都是肃穆。

“多谢陛下垂爱!”

皇帝温声细语,关怀之情溢于言表,让众太学生都是心热。

看来,陛下不但青睐讲武堂的军官们,对太学的读书人也不看轻。

“诸位,不用太过拘束。大家都坐下吧,咱们以茶代酒,坐而论道,也论一下天下大势。”

赵竑让众人坐下。宫人端上茶来,众太学生纷纷坐下,人人恭敬。

天子之威,毕竟非同凡响,一众太学生,还有些拘束。

“放松些。金陵讲武堂的那些家伙,经常不请自来,骗朕的好茶和瓜果。你们都是一样,不要拘束,放开点。”

赵竑看着众人,开启了话题。

“各位,你们现在还以为,朕去西北边塞,是穷兵黩武吗?”

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赵竑没有半点生气的样子。

即便这些年轻人有些偏激,反对用兵,那也是年轻热血,书生意气,不像朝中有些人居心叵测,只是想着一己私利。

“陛下,我等只是反对陛下对鞑靼用兵。至于薛极和宣缯两位参政大臣并无恶行,我等并无清君侧之意。那些弹劾请愿之人,我等也不认识,想必是另有所图。”

汪自强肃拜行礼,代表太学生说道。

原以为静坐示威,天子会龙颜大怒,谁知竟是和风细雨,推心置腹。

年轻的天子,果然如同传说中一样,尽显明君风范。

“陛下,自兴庆元年以来,薛极宣缯等人协助陛下整肃朝纲,选拔贤才,力促新政推行,我等太学生都看在眼里。不会血口喷人,造谣中伤。那些别有用心之人,都是那些太学生中的败类。陛下让所有人进宫面圣,那些人就全逃之夭夭了!”

程元凤脸上泛红,愤愤说道。

差一点,他们这些人也被利用和蛊惑了。

“陛下所书《鞑靼策》说的明白,战争讲的是实力,是后勤。我军势弱,骑兵缺少,不可对鞑靼轻率用兵。陛下三思!”

汪自强初心不改,想要赵竑放弃用兵。

这也是其他学员静坐示威,要求清君侧,他并没有反对的原因。

“陛下,鞑靼势大,金人尚不能当其锋芒,何况我大宋初兴之边军。如今我大宋百废待兴,正在变法图强,不可中途而废。陛下三思啊!”

另一个太学生朱士麟也是进言劝道。

“陛下三思!”

“陛下斟酌!”

一众太学生纷纷进言,都是劝赵竑罢兵。赵竑不置可否,把目光移到了其中几位沉默不语的太学生身上。

“你们几位,怎么不出声啊?”

这几人沉默寡言,应该是有自己的主张。

“陛下,我等今日静坐,只是出于公心。边事乃是国事,陛下不会轻言用兵。陛下出兵,必是经过慎重考虑。我等不识兵,陛下乾坤独断即可。”

太学生郑霖,代表其他几位一直没有开口的太学生说道。

“诸位,你们知道,你们和金陵讲武堂的学员有何不同吗?”

赵竑哈哈笑了起来,自问自答。

“金陵讲武堂的学员,只知道服从军令,从不质疑朕的旨意,因为他们都是军人。你们这些读书人,虽不能领兵打仗,但知道国事为重,朕很欣慰。”

“请陛下释疑解惑!”

程元凤微微一愣,径直问道。

皇帝这是说,太学生不如讲武堂的学员吗?

“诸位,你们都是读书人,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民生的艰辛。百姓起早贪黑,经年累月劳作,寒暑不避,只有个温饱,但有旱涝灾害,便是民不聊生。”

赵竑徐徐说来,面色也凝重了起来。

“百姓受苦受累,只不过为一口饱饭。民生如此艰辛,朕又怎么忍心让他们再被血腥杀戮。如果是这样,朕还有脸面做这大宋天子吗?”

“陛下,我等惭愧!”

“陛下爱民如子,为我大宋百姓之福!”

程元凤等一众太学生一起行礼,个个都是肃然。

“陛下,即便如此,只需布兵于边塞,防患于未然即可,没有必要与鞑靼正面为敌。君子不立危墙之侧,陛下三思!”

程元凤不依不饶,还是在劝赵竑息兵。

“陛下,程元凤说的是。我大宋百废待兴,正在恢复,此时和鞑靼大军交战,实非上上之策!”

汪自强也是赞成程元凤的规劝。

赵竑看了看一众太学生,沉默者似乎仍然不少。

“诸位生员,朕答应你们,若是鞑靼不对我大宋用兵,朕绝不会轻举边事。你们可以作为此事的见证,随朕一同前往蜀口边塞。朕绝不食言!”

赵竑微微一笑,端起了茶杯。

以他对历史的先知先觉,以及蒙军一贯烧杀抢掠的习惯,让他们对嘴边的肥肉无动于衷,无异于天方夜谭。

“陛下圣明!”

一众太学生一起行礼,许多人心思瞬间活了起来。

也许,这就是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

“陛下,学生愿意随陛下前去边塞!”

“陛下,学生也愿随陛下前去!”

太学生们纷纷喊了起来。

“诸位,朕在朝堂上说过了,犯我大宋者,虽强必诛。过几日朕会去金陵,会同金陵讲武堂的第二期的毕业生一起前往西北边陲。你们谁愿意前往,在这里留下名字,就随朕一同前往吧。”

赵竑放下茶盏,脸上笑容亲切。

“蜀口或有边事,愿意前去的,朕会考虑在西北边塞授官,不愿意的绝不勉强。你们自己斟酌即是。”

等到了边塞,见识了民生疾苦,目睹了战事的残酷,这些年轻人才会理解他一路以来躬行实践的一片苦心。

“陛下,学生愿往,为陛下分忧!”

程元凤首先站了起来,肃拜一礼。

“陛下,学生也愿为陛下分忧!”

汪自强跟着站了起来,肃拜而道。

“好!饮完茶,愿意去的,就随朕一同前往边塞吧!”

赵竑哈哈笑道,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谢陛下!”

众生一起谢礼,纷纷端起了茶杯,心思各异。

边塞授官,或许是个意外的收获!

太学生们离去,看完纸上众太学生的名单,赵竑眉头紧皱。

反对的大臣和示威的太学生都解决了,接下来才是硬仗。

宋军和蒙军交手不可避免,宋军已经未雨绸缪,应该不会出现历史上的“丁亥之变”了吧。

可就到此为止了吗?

如果只是浅尝辄止,那么怎么练兵?不和真正的强敌过招,何以打造一支真正的强军?

军队之所以是强军,能战无不胜,完全是因为将士们不怕打仗。而不怕打仗,完全是勇气和信念,是一场场硬仗打出来的。

若是浅尝辄止,西夏的一万将士又怎能回归?西夏还不是要被困死,亡国灭种?

要是那样,他可就颜面无存,鸡飞蛋打,丢人丢到家了。

“陛下,真的要去西北,真要对鞑靼用兵吗?”

太学生们离开,董宋臣在一旁轻声问了起来。

“怎么,你也怕了吗?”

赵竑轻声一句,端起了茶杯。

“陛下,既然要对鞑靼用兵,那就不能败,一定要胜,而且要是一场大胜,才能让天下人臣服,让所有质疑者闭嘴。”

董宋臣的话,让赵竑心头一震。

若是败了,不过是卷土重来。但什么是一场大胜?

要接回余玠和曹友万等援夏将士,就一定要打通大宋和西夏的通道,渡过黄河。

要是那样的话,除了要击退通往西夏途中的蒙古大军,还必须占领宋夏之间的金境领土。这样一来,可就要同时得罪蒙金两国了。

“董宋臣,你说的对,军国大事,容不得半点侥幸。既然已经踏出去了,就再大胆一点,索性横冲直撞吧!”

赵竑心头的豪气,不知不觉被调了起来。

总是想寻找后路,万无一失。人生那有那么多后路?

回了后宫,早已等候的李惟名迫不及待上来,目光焦急。

“陛下,发兵增援大夏,没有变数了吧?”

赵竑轻轻点了点头,心里却有些失落。

他能感觉出来,在李惟名的心里,她的母国西夏,比自己要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