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封闭的书房内。

静的落针可闻!

黄得功心头一跳,赶紧深呼吸一口。

他微微定神,右手虚握,脚下摆成丁八姿态,一边暗暗防备,一边抬头看去。

却见灯烛摇曳的书房内,摆着几套太师椅,靠着北墙,是一条宽阔的大书柜。

书柜里,摆满了书籍。

书柜前,有一方深红色的书案。

书案后,一白发老者,约莫五十多岁的样子,正拿着书卷,聚精会神的看着。

黄得功眼睛蓦地瞪大了,他咻的一声,趋步上前。

“噗通!”

黄得功匍匐在地,泪水已经充满了眼眶。

“方总督!

真的是您?

末将终于见到您了啊!

呜呜……”

黄得功的声音已经哽咽。

那书案后的老者,不是方正化,还是何人!

勇卫营出身的黄得功,激动地都在浑身颤抖。

……

勇卫营是崇祯皇帝,为了应对越来越频繁的战争,更改四卫后,一手建立起来的。

初始,军中的骨干,全是宫中御马监的武太监,后来逐渐吸收武骧左卫、武骧右卫、腾骧左卫、腾骧右卫四卫营的军卒,扩展而成。

可以这么说,勇卫营的核心骨干,全是皇宫大内的武监太监。

首任营主是曹化淳,当时方正化给他做副手。

太监卢九德、刘元斌都在勇卫营任职。

明末的军事战争中,勇卫营是一支不得不说的雄师。

大将孙应元、周遇吉是勇卫营的出身。

黄得功一样是!

最巅峰时期仅有一万余人的勇卫营,却是明末最能打的军队!

该部前后加起来歼灭的敌军,已经超过了十万之数,紧逼二十万大关!

崇祯九年,勇卫营刚刚成军,就参加了京畿保卫战。

从崇祯十年到十一年九月,勇卫营围剿农民军几十场,战绩……

全胜!

崇祯十一年,鞑子入关抢掠,崇祯急招勇卫营返回。

这时候,鞑子已经消化了孔友德、耿仲明等叛军带去的火炮技术,清军大量装备了新式火炮。

战力飙升!

而勇卫营,成军不过短短两年时间……

在靠抢劫起家、纵横天下几十年的悍匪鞑子面前,不过是一个新生儿。

而初生的勇卫营,展现了汉家风骨!

黄得功带着三千步兵,在吴桥硬扞清军。(此时,勇卫营分四营,每营三千人,黄得功仅带领了一营。)

吴桥地处天津,周边都是平原,可以说对步兵极其不利!

然而,黄得功带着三千汉家儿郎,结阵官道之上,堵死了鞑子前进的道路!

清军马兵、步兵轮流冲击,火枪、大炮一起上阵。

硝烟弥漫数里天空,炮声震碎数十里原野,喊杀声贯穿十几里虚空……

无数次冲击,竟然都无法冲破勇卫营大阵。

这一战的详细经过,已被鞑清全部删除,只有在时人书籍的角落里,有关此战的结果留存于世——

黄得功带着的三千人,竟然在鞑子的冲击下,安然无恙!

鞑子眼见冲不破,只好绕路而走。

黄得功的勇卫营,不但全须全尾的返回了京师,并且立即就投入防御。

能够与鞑子大战一场,转回京师后,还能立即投入防御……

勇卫营的实力之强,透过层层被篡改的史书,可见一斑。

若说勇卫营一次硬扞清军,是机缘巧合,当不得数。

那么,后来周遇吉更是玩了一把大的!

崇祯十五年,鞑子再次入寇华夏。

这个时候的鞑子,已经消化了蒙古势力,火炮铸造的更多,实力也更加强劲。

此时的鞑子,已经堪称巅峰!

而此时的勇卫营,因为大明内忧外患,军队一会调动边关对抗鞑子,一会调入内地镇压流寇……

长年累月的来往奔波,久经战场的损兵折将,勇卫营已经受创很深了。

便是营内独领一军的大将,也已经战死了两员!

四大统领,只剩下黄得功、周遇吉两人……

勇卫营士卒,更是疲惫不堪!

然而,此次周遇吉带着四千勇卫营,再次以少胜多,在杨柳青大败七万清军!

这一战,更加辉煌!

此战,创下了明末面对清军时,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

这一战,周遇吉所做的,比黄得功当初还要疯狂!

周遇吉直接用四千人,反包围了鞑清的七万大军。

这一战,鏖战整整三天三夜不休,杀死真鞑子最少数千人!

勇卫营!

壮哉!

只可惜……

鞑子为了奴役华夏,疯狂销毁华夏典籍!

单单盖章狂魔一人,有史记载,就销毁了71万卷各类图书。

被更改的还不算!

后世留下的书籍,无不是被篡改的面目全非的歌功颂德……

吴桥之战、杨柳青之战的详细经过,竟然失存!

万幸,彼时朝鲜世子,被扣满清,其间根据见闻写了《沈馆录》、《沈阳日记》、《沈阳状启》。

这三本书因为在朝鲜出版,是以没有经过满清的摧残。

通过这些朝鲜保存的史书,后世的我们,还可以透过层层迷雾,看到当时的一缕风采。

这些书里,详细记载了杨柳青大战后,沈阳城——家家戴孝、白布灵堂遍布内外、日夜有人痛哭的情形。

并且在书中明言——此次皇太极抢劫大明的收获,远不到平时的一半之数。

……

壮哉!

……

周遇吉部勇卫营的最后一战,就是宁武关大战。

周遇吉以刚刚补足的四千人,歼灭闯军改制后的五营野战兵,攻关战兵五万!

稍微研究一点大顺军制,就会明白,这个时候的大顺五营,已经成为了闯军最精锐的部分,攻关战兵,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五营建制初始襄阳,西安建国后又分封一次,李自成东进时,为了掌握五营,再次混改,现今留下的五营人员编制,大都是西安分封时的编制。)

……

东虏与流贼此起彼伏,天灾与人祸肆虐大明。

到处都是插进了大明肚子里吸血的魑魅魍魉,大明这个走过了近三百年风霜的老人,越来越虚弱。

财政拮据到了,强悍如勇卫营,竟然都得不到补充。

朝廷刚刚从百姓那瘦骨嶙峋的身上,搜刮一点血膏,就被士绅一口吞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