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由检微微摇头:

“王府洲三岛,皆是羽林卫亲自防守,安全方面,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这东西,放在朕这里……

朕因为不了解工匠们的水平,自然不知道什么图纸,是此时能够制造出来的,什么是目前无法制造出来的……

不若全部交给你!

如此,我大明的工业,才好更进一步。

宋卿家若是害怕有了遗失,只管再加了安保措施就是!

羽林卫那边,朕已经吩咐好了,你随时写了申请,随时给你加派人手。”

皇帝都这么说了,宋应星这才拜谢之后,接过了图纸。

而毕懋康两兄弟,当即就凑了过去。

一颗满头青丝,夹杂些许华发的脑袋;两个满头华发,夹杂些许青丝的脑袋,紧紧地挨到了一起。

“小宋啊,这个是我们的,我先拿着……”

“小宋啊,这个是炮吧,也是我们的,我就拿走了……”

“小宋呐,我看清了,这不是我们这边的么,快给我……”

毕懋康两人,眼中冒着火,恨不得将每一份图纸,都抢到自己门下……

“别抢,别抢,先让我看清楚啊!”

宋应星急得满头大汗,生怕这两个老同僚,将图纸撕碎了……

……

王承恩静静的看着。

同样的图纸,内监也得到了一份。

陛下在均州深山中,划定了一片区域,归属内监所辖。

那些精于制造的小宦官们,正在那里研究呢!

只可惜,因为京师保卫战时,武监儿郎战死太多,遭受的损伤太大了……

时至今日,却依旧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

朱由检拿起了那柄后装米尼枪。

来到大明后,他玩惯了枪,微微一掂量,就知道这东西大概在六七斤左右。

旁边侍立的一个大匠人,见到朱由检摆弄枪支,急忙解释道:

“陛下,这柄新枪,比复汉枪稍微重一点。

单枪和一发子弹,刚好重六斤七两。

若是加上了刺刀、望远镜后,全重九斤三两二钱。

按照行军时携带三十枚子弹来计算,刚好十二斤出头。”

“哦?还有刺刀?”

朱由检眼睛一亮,看来,两位毕老,对这柄枪很是自信啊!

若不然,也不会配置的这么整齐了。

……

宋应星被两位毕老官围在中间,脱不开身。

而毕懋康、毕懋良两人,早已不将皇帝放在“眼里”,满目只有那一沓图纸……

大工匠只好“越俎代庖”,解释起来:

“陛下您看,按照您的意思,我们将刺刀套环,全部改为精钢制造。

这么一来,就能将刺刀套在枪管上使用。

如此,不但能在装备了刺刀的情况下开火,还能减少木托的长度。”

明朝火枪,是有刺刀的。

只是,那时候的刺刀,要么装备在枪托上。

使用时,需要倒转火枪,抓着枪管刺击、挥舞。

要么就是内插入式结构,将刺刀插在枪口。

使用方法与现代无异。

只是,这么一来,就无法开枪射击了。

与现代步枪,枪管超出木托一大截的设计不一样。

明朝时候,木托几乎是全托结构,也就是基本与枪管等长的布局。

之所以这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钢材强度不够,不得不使用木托加固。

以上两点不同,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时人意识不到这么做的弊端。

而是——高炉炼出来的钢材强度不足。

换句话说,这是无奈之举。

前文说过,明朝时候,武器制造大体上分为三个部门:

其一,内监,其二,文臣,其三,边军。

文臣制造这里就不说——稀烂的玩意,本质就是捞钱的工程。

现今展览在各个博物馆的明代枪支,几乎全都是内监、边军生产的。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

在明朝火枪的制造中,不管是边军制造也好,还是内监制造也罢。

因为高炉炼钢强度不足,因此,打造枪管的时候,就会再次人工锤炼。

这东西,是很耗费时间和人工的。

这些再次提炼的钢材,只能用在“刀刃”上。

也就是枪管。

而刺刀,则是配件。

不管是刺刀也好,还是赵士桢火枪的闭锁装置也好,都是直接采取的高炉炼钢钢材。

因为强度不足,因此,明朝刺刀,是无法以外卡的形式,套在枪管上的。

这么一来,就只能将刺刀装备在枪托上,或者是塞进枪管内。

而朱由检设立王府洲大明皇家武器制造局后,就将水力机械拿了出来。

机器制造,是最节省人工的。

时至今日,有了一众大神的帮助,大明不但发展出了一整套的水力机械。

更是就连蒸汽机带动的机械,也鼓捣了出来。

朱由检刚刚交给宋应星的图纸,一部分都是王徵这个机械大佬,参与绘制的。

大量机械的使用,使得大明今日的炼钢能力,已经飞速发展。

朱由检看着大工匠,熟练的将三棱刺刀,卡在了枪管上,止不住咧开了嘴。

谁说大明创新能力不行!

……

明朝不是没有能工巧匠。

比如赵士桢。

赵士桢给万历送上自己鼓捣出鲁密铳的奏章后,万历就意识到了这种火器的厉害。

这东西,比鸟枪射程远,威力还大。

这是根据图纸仿制的赵士桢后装枪,掣电铳。有五个子铳,用来预先装填火药。采取佛郎机子铳的原理

用《武备志》茅元仪的原话——“唯鲁密铳最远最毒”!

万历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这玩意的厉害之处。

于是,当即拨款三万白银,让赵士桢开始制造。

按照当时一杆枪的造价,在七钱到二两白银之间。

这么计算,这笔钱最少也能造一万五千杆,当时最先进的鲁密铳步枪。

虽然相较于当时——大明动辄就是几万门佛郎机火炮来看,是小数目了。

却也绝对不算是小手笔。

一万多手持鲁密铳的士卒啊!

这特么配点辅兵,能横扫半个世界了!

谁特娘的知道……

万历将银子拨下去了,百官却开始诋毁赵士桢。

拖拖拉拉几个月,赵士桢都没拿到钱。

这也是明朝文官的一贯模样。

这群逼玩意,能在之后的天启年,玩出“天启大爆炸”,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