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夏看众人答完了继续道:

“第二题,下面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造境特色鲜明,由地理之河生成历史之河,从江山长卷生成。人物长卷,在故垒西边的实景上叠加三国赤壁的虚境。

b.这首词镜头运用巧妙,随着景物描写由远镜头到特写的推近,人物描写也由“千古”而“三国”推近到赤壁之战中瑜亮的特写。

c.这首词既有对前人诗句的化用,又有为后人化用的诗句,“卷起千堆雪”句是对柳词的化用,“大江东去”句为明人所化用。

d.这首词与《赤壁赋》一样同属作者的黄州诗文,都借赤壁英雄之“古”抒己之怀,蕴含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人生困境的超脱。”

“注意这个问的是,不正确的是哪个!”

……

这道题其实也不难,只要抠字眼总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但对于宋朝及以前的各朝代,他们对苏轼的了解都还全部依托于林夏,并不清楚黄州诗什么的。

而且他们看哪个描述都挺像正确答案,感觉都没错啊!

苏轼虽然还没有被贬,但毕竟是他自己的诗词想分析出来也不难。虽然由于d选项过于直白表达,导致苏轼很想把d排除出去。

但整篇是以公瑾为题的,他并没有描写诸葛亮,自然也就不存在诸葛亮的特点了,至少这篇是没有写的,所以答案是b。

……

林夏看着这次五花八门的答案,道:

“羽扇纶巾这个成语,就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意思是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在这首词中指代汉末儒将周瑜的便装打扮,并不是诸葛亮。所以b选项中,赤壁之战中瑜亮的特写是错误的,这首词中并没有诸葛亮。”

“答案是b,恭喜苏轼本人再次答对了。”

“最后一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苏轼觉得这种刨根问底的鉴赏方式不好,他能有什么感想?

既然是被贬后,那就是对于自己一大把年纪仕途失意,看到赤壁感慨颇多,既然不能再讽刺朝堂,那只能借景感叹一下下了。

当然写是不可能这么写的,毕竟都到了最后一题了,他怎么也要把分得回来!

于是苏轼认真剖析过后,觉得难得有一个不是固定选择题,他能发散写一下,他感觉自己写诗词都没有这么麻烦过。

然而苏辙更绝,直接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鉴赏感想,篇幅长到被分成两个弹幕,直接单独当一篇文章放语文书里都没问题。

而其他想回答的人看到兄弟二人卷成这个样子,也被激起了胜负欲,纷纷拿出写诗词文章的架势来做一道赏析题,对着《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苏轼就是一通夸。

……

林夏看着好好一道分析题硬生生被那些大佬变成了文学竞赛,那一堆文邹邹的古文看得林夏简直绝望。

以为能为难一下他们的,结果小丑竟是她自己!!!

不过想想也正常,那些大佬哪个不是出口成章的。拿别的科目的题考一下也许还能为难住他们,语文的话还真有点难。

不过里面其实也没有完全贴合标准答案的,因为古人再豪放直接也是雕章琢句的,若是真考试还不一定得分。

毕竟他们这不叫答题,而是给考官们又出了一道题。

弹幕中有不少答案感觉拿出来当成是新的文章也没问题。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跑题了,题目问的是抒发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不是他们自己的观后感……

林夏想了想说道:

“除了部分跑题的,你们回答的都挺好的,好到我差点都没看懂。”

(o﹏o?)

“不过你们这里面都没有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崇敬及其壮志难酬的忧愤心绪。作者借对英雄人物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旷达进取的精神。”

“你们意思其实差不多,可能是表达的太……委婉了?如果是考试的话很容易丢分的!”

……

嬴政本来还欣赏着弹幕里的回答,还让宫人除了苏轼的诗词,把这些回答也记下来了一些。

但听到林夏的标准答案后他有些不解,像这种作者本人都可能答偏了的诗词理解题有什么意义呢?

李白觉得他好像懂一点后世考题的答题思路了,不过还要再验证一下。

苏轼:这回答明明是夸赞的,为什么感觉这么让人害羞呢(\/\/\/ˊ_ˋ\/\/\/)?

而且他写的词解释权不应该在他的手里么?为什么作者本人还会被扣分?

不过这也难不倒他,不就是直白表达嘛。只要豁的出去谁怕谁啊!他可以的!

这么想着苏轼就发了好几个弹幕让林夏赶紧继续出题。

朱元璋其实对后世白话接受还是挺快的,相比较那些文臣天天一句话绕上三个圈的回答,还是这种直白的回答看着舒心。

……

林夏看着苏轼完全没被打击到反而是更加跃跃欲试,不得不说心态真好。

不过她还是解释了一下:

“诗词鉴赏和阅读理解这种题,作者答不出标准答案其实很正常。”

“对于我们现在来说鉴赏理解基本上都有一套标准答案,一个是方便评定分数。”

“还有就是为了锻炼逻辑整合能力,其实如果批量做题的话,会发现大多鉴赏题目好是又一个模板的,在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套到模板里面就是标准答案了。”

“好了,我们继续下一个人物——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到刘宋初期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也是苏轼的偶像。”

“光苏轼一人写的和陶诗就有一百二十四首,真正意义上的和陶诗就是自苏轼始。”

“苏轼用和陶诗之韵这种独创的形式效作其诗。他曾写道:吾前后和诗凡一百有九,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而苏辙和陶诗四十七首,还有李纲、吴芾、王质、陈起、朱熹等等也创作了不少的和陶诗。”

“陶渊明是华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今天我们考的是比较熟知的《归园田居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