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161章 引人瞩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章,晚上还有一章。

……………以…下…正…文……………

孙武前往晋国期间用的是急忙赶路的姿态,尽力不在途中多做耽搁,必定能够减少更多的时间用在赶路上。

队伍重新从晋国出发要前往吴国,队伍可不是只有吴国的两百来人,队伍的人数实在太多,消耗在路上的时间必然更多。

等待他们抵达吴国的都城,总耗时超过了两个月。而这还是智宵尽力配合的因素,要不然光是在卫国和宋国接受款待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

命名为“吴”的都城已经保持缟素长达三个多月,再忧伤的事情拖的时间再久总是会被淡化,行走在街道上的人早就不见了悲伤,有的只是为生活忙碌奔波呈现的疲惫。

吴国对晋国来了多达七八千感到很是意外,他们在意外过后得出结论,晋国的内斗实在太凶,搞得连出个门都要带那么多士兵增加安全感。

七八千人根本无法进驻“吴”的城内,吴国君臣将城外的西侧本来的驻军营区让了出来,成为晋人休息的营地。

“这么多竹楼啊……”智宵刚进入营地,看到的真全是竹子搭建的房舍。

吴国君臣当然有在城内安排智宵、魏驹和韩庚的落塌之所,只不过他们不算是代表晋国前来吊唁的人,晋君午派来的才是,着实不好过于喧哗夺主,三人还是决定留在城外与自己的部队待在一起。

在智宵前来吴国的路上,能带上宋国的队伍一起,偏偏就是没有选择与晋君午派遣的队伍合流。

知道那一件事情的人,他们早就习惯晋国的君是君和臣是臣的区别,乃至于对晋国君臣的相争见怪不怪了。

不是没有人想过,既然晋国不主要一国之君插手也能保持霸权,说明国家的强大跟有没有主君关系不大,那么到底是君主制还是共治的效果更好呢?

周王室就有过共治的时代,也就是周天子不掌权,由周公旦与群臣治理国家。这也是周王室最后的辉煌时代,随后便往衰败的趋势狂泻不止了。

没有人会把不需要主君国家也会很好的想法说出来,一旦讲出来就会成为异类,极可能会让全社会进行排斥。

在中原那边,没有诸侯国会在营地内大肆使用竹子,一来是中原各地成片的竹林较少,再来就是竹子其实比木头更易燃。

其它时代不好说,当前时代东南区域的竹林多到吓人。

因为竹子远比其它木头更容易砍伐与获取,竹子被应用在很广泛的领域,其中就包括用来编织居所以及制作竹甲、箭杆,还有其它生活用品类别。

晋人进驻吴军特地让出来的营寨之后,智宵第一时间对厕所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再来就是赶紧进行全面的排查。

为什么要排查?倒不是智宵担忧吴国给弄下陷阱,主要是竹林非常招蛇!

蛇类非常喜欢荫蔽和潮湿的环境,恰好通常情况下的竹林比起树林就是更加荫蔽和潮湿。

吴军让出来的这一座营区用竹子搭设建筑物,甚至就是遍处有长在地里的竹子,他们有在驻军时自然会清除与预防,多人活动也会使得蛇类不敢靠近,让出来之后形成无人的空档有点久,事先排查一下是很正确的举动。

“宵竟是如此知晓南方?”魏驹感到比较惊奇,尤其是排查时真的发现了不少蛇。

韩庚笑呵呵地说道:“智氏如何不知吴地?”

这话说得比较有意思,暗指的是智氏与吴国的交情比较好。

然而,智氏是自家知道自己的情况,要说对吴国有多么了解真是未必。

当前的中原人将除了中原之外都视为蛮荒之地,大多数人对中原之外根本不感任何兴趣,别说去进行了解了。

晋国跟楚国打了很久的争霸战争,普通黎庶想了解南方也没有相关的渠道,卿位家族则是一直在尽力对南方有更多的了解。

为什么重新安排厕所?人有吃喝必有拉撒,吴军哪怕有孙武这位军事大能,某些方面还是不那么重视。

以地理位置来算,中原算是北方,来到南方更应该要注意点卫生,要不然对南方人可能无害的一些东西对中原人未必就友好了。

秽物极其吸引苍蝇,再有苍蝇飞到各种食物之上产下虫卵,人吃下去容易生病,并且疾病很快就会传染开来。

所谓的水土不服就是上述那种情况居多,再有喝了带有寄生虫的生水,遭到传染的人数一多也就变成了瘟疫。

这种情况不止发生在封建时代,哪怕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在南亚和太平洋各座岛屿盛行,西方将诸夏这边水土不服出现的疾病称为疟疾。

季节已经到了夏季,居住在竹楼确实是比较阴凉,只是一旦到了寒冷的季节,住在竹楼就是一种遭罪了。

“列国吊丧之使皆已抵达,吴先君葬礼定于三日之后。”

其实,楚国、吴国和越国都已经称王,只不过吴国和越国不像楚国得到一些诸侯国承认,吴国和越国的称王更像是一种关起门来的过家家。

吴国和越国在内会使用王号,其中吴国对上楚国进行邦交也是使用王号。

吴国的称王本身就是跟楚国的一种较劲,认为楚国既然称王,吴国也必须称王。

关于吴国称王的事情,包括周王室在内该知道的势力早就已经知道了。

很有意思的是,吴国得势就很猖狂对谁都使用王号,只有在被打得满头包的时候,对中原列国进行邦交才会仍旧采用周王室赐封的爵位。

这一次,楚国竟然派来使节参与吴先君阖闾的葬礼。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到了举行葬礼的那一天,智宵与魏驹、韩庚一起出现,惹来了先行抵达的列国众人注视。

“伯国已有贵使在,为何智氏、魏氏、韩氏仍旧来人?”孟孙何忌问代表晋君午过来的董秦。

这个孟孙何忌是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家主,他代表鲁国前来参加吴先君阖闾的葬礼。

董秦明显被问得心里难堪。

事实就是那样,晋国都已经有正式的吊丧使节,哪怕有晋国的其余家族过来,不应该比正式的使节更加引人瞩目,否则就是在给晋君午难堪。

董秦是晋国的公族封君之一,很清楚晋国内部是一个什么情况,对外则是不会有任何的示弱,问道:“寡君之臣位比诸侯,鲁国不认?”

这一下孟孙何忌闭嘴了。

鲁国哪怕心里对晋国卿位之主位比诸侯很有意见,嘴上是一点都不敢否认的。

对那一点有意见的诸侯国,其中表达意见的诸侯国不是被灭,便是已经被彻底打服。

周王室那边当然也有意见,可是周天子麾下有几个师?他们一样需要默认晋国卿位之主位比诸侯的既定事实。因为晋国卿位家族能 征召的兵力不是以“师”为军事单位,而是能够拉出好几个军团的大军。

因为是葬礼的场合,想巴结智宵、魏驹或韩庚的人不能做得太过热情,他们一波又一波过去见礼,发生的场面又招惹更多人的频频瞩目。

在所有诸侯中,独独越国那边没有派人前来参加吴先君阖闾的葬礼。这个也能够理解,吴先君阖闾是在与越军的交战后薨逝,再派人来参加葬礼,不是更刺激吴国吗?

只不过,中原那边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中原大体上还保持“君子之战”的规则,等于交战保持了最大的克制,输赢没有多过的阴谋诡计,完全是使用硬实力讲话。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赢了不会赶尽杀绝,输的一方也要认,自然是少了更多的私仇色彩。

因此,中原那边交战归交战,该有的邦交并没有停止,互相之间发生诸侯薨逝的情况,一样会派出使节前往致哀。

与其他诸侯一般,阖闾生前并没有修建属于自己的寝陵,他的长眠之地会在历代先祖的陵墓边上。

葬礼先在吴国宫城内进行,吴国的大臣、贵族进行哀悼,列国正使与代表各个家族的人一一上前吊唁。

“稍待我三人一块吊唁?”智宵问道。

韩庚没有迟疑,答曰:“可。”

智宵的提议让魏驹迟疑。

韩庚毫不犹豫答应下来则是搞得魏驹不好拒绝。

答应下来之后的魏驹心里苦笑:“我与智宵、韩庚一起吊唁传回国内,他们一定以为魏氏要与智氏、韩庚结盟了。”

智氏、魏氏与韩氏的代表并肩到梓宫前面致哀。这一幕被在场的人看到,一种绝对不应该出现在葬礼的哗然声出现。

那是很清楚智氏、魏氏与韩氏结盟会给天下局势带来什么变化的人,他们看到智宵、魏驹和韩庚并肩,情不自禁发出声音,感到惊讶而出声的人太多,以至于汇成一片。

“赵氏这一下危险了!”董秦脑子里刚有这个念头,随后又想道:“晋国也危险了啊!”

晋国的公族与赵氏深度结盟,一旦赵氏完蛋,公族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内战期间,智氏和魏氏非但没有损失,相反狠狠地扩张了一波。

如果智氏、魏氏和韩氏联合,三方加起来的实力,排除掉范氏、中行氏等叛逆,占了整个晋国的八成之多。

所以,智氏、魏氏和韩氏真的结盟,压根就不会给其他家族反抗成功的可能性。

魏驹在前来吴国的路上与智宵多次交流,关于金属冶炼以及配方的事情没有谈妥,其它方面则是达成了很多合作意向。

得到冶炼技术和金属配方是魏氏最想达成的目标,只是很清楚两者的价值,智氏不可能轻易地交出来。

正因为明白价值,魏氏超级想得到,可是也不敢过分逼迫智氏,认为只能慢慢磨了。

智宵这边对跟魏氏的结盟也很迫切,主要是能孤立赵氏,乃至于形成智氏、魏氏与韩氏的深度捆绑,为以后的“大目标”奠定基础。

那个“大目标”指的是什么?智宵最想的是吞下整个晋国,只是很明白非常难以做到,或许跟魏氏、韩氏瓜分晋国更容易做到一些?

一旦智氏只能跟魏氏、韩氏合作瓜分晋国,智宵当然希望到时候智氏的实力更强,谋图用最短时间再把魏国和韩国灭掉,再进一步去鞭挞其余诸侯。

当然了,也能是智宵带魏国、韩国先清除掉周边的诸侯,三晋再决出最后的胜利者。

智宵的想法会根据局势而变,一切还要看实际需要,再来进行审时度势。

吴国宫城内的葬礼从清晨卯时一直延续到临近正午的午时,随后装有阖闾的梓宫被运出宫城。

在梓宫移动起来之后,吴国新君夫差以及一干吴国公族成员跟在马车运送的梓宫后面,一大片嚎哭声爆发,很快整座城池充满了哭声。

梓宫出了城池稍微逗留,给予吴国自发前来的臣民致哀。

韩庚看到自发赶来致哀的吴人浩浩荡荡,由衷地说道:“吴人爱戴吴先君。”

魏驹说道:“阖闾在位,吴国屡屡击败世仇楚国,如何不得爱戴。”

也是啊!

阖闾统治吴国期间,吴国不止像滚雪球一般的壮大,直接让吴国的疆土增加了本来的一倍多,他们还击败了世仇楚国,并且攻克了楚国的都城。

当前又不是风气遭到改变的时代,好战的君王会被舆论引导遭到唾弃,哪怕是那位君王击败世仇,或是改变了边疆一再遭到入侵的格局,将国家的疆域面积一再扩张,在内部还会遭到反对与谩骂。

在这个不争就会亡国的时代,类似阖闾这样的君主肯定会得到本国生民的爱戴。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两位宗子,世孙。”沈梁诸是楚国的使节,刻意挪动脚步来到智宵、魏驹与韩庚的一侧。

智宵不认识沈梁诸,用困惑的表情看着。

“在下沈氏,名梁诸,乃是楚国今次正使。”沈梁诸自我介绍。

魏驹问道:“足下有何事?”

韩庚只是安静看着。

沈梁诸矜持地笑了笑,才说道:“不知事后可否邀请三位促膝长谈?”

魏驹和韩庚一致看向智宵,等着智宵拿主意。

而智宵却是先看了几眼不远处的白公胜,再收回视线与沈梁诸平视,说道:“若是商谈国事,足下可寻今次正使董秦。”

楚国跟晋国能够有什么好谈的?无非是针对吴国的崛起趋势罢了。

智宵其实还是很希望吴国的崛起能够遭到遏制,只是以楚国当前的状况办不到,跟楚国合谋针对吴国的话,还不如找越国。

有了这个念头,智宵想到了其它事情:“施夷光(西施)出生了没有,今年几岁来着?要不……趁这一次南下,去越国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