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182章 是吧?机会难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楚人好名声,恰好智宵现如今的名气不小,并且还有晋国智氏的威望加成,沈诸梁一见智宵竟然听说过自己,哪能不感到自豪呢。

被人知道,又是被什么人所知道,两者之间其实是存在区别的,不是吗?

智宵当然听说过沈诸梁,只不过是在课本……还是某本课外读物?反正并不是因为沈诸梁在当代名声极大才听说过。

知道吗?华夏的成语大多出自春秋战国,比较出名的便有“马首是瞻”、“掩耳盗铃”、“鞭长莫及”、“假道灭虢”、“按兵不动”、“居安思危”、“秦晋之好”等等。而这些成语背后的典故都是出自晋国。

楚国作为争夺霸主最有力的一个国家,出自楚国的成语一样很多,例如“画蛇添足”、“退避三舍”、“一鸣惊人”、“狐假虎威”、“亡羊补牢”、“上下其手”、“黄雀在后”、“刻舟求剑”等等。

沈诸梁也有属于自己的成语,那便是叶公好龙。

可能很多人只知道沈诸梁喜欢画龙,可是关于“画龙点睛”的出处并不是他自己先吹嘘,主要是一些嫉妒他的人进行重伤,后面由于豁达就自黑取乐了。

而沈诸梁之所以喜欢上画龙,其实是被任命到“叶”当主官进行治水,修建水利工程会在每一条水渠出口画条龙,赋予了美好的祝愿称为“水龙头”,以求风调雨顺。

智宵真不知道沈诸梁是位水利大师,或者说根本不知道沈诸梁擅长什么。

当代水利大师的话?现如今最有名的便是晋国的窦犨,他的名声响彻列国,尤其是还在后面的封建王朝被封神了。

“听闻足下画龙点睛,龙便会一跃飞起?”智宵用着好奇的表情问道。

这一问,问得沈诸梁先是一愣,随后乐呵呵地笑着说道:“子高确有此本领。”

要是不看沈诸梁的表情,还真的会以为是在自夸。

看了沈诸梁的表情,会发现不过是在自嘲。

沈诸梁开始描述自己对画龙的理解。

听智宵与沈诸梁谈论的话题,再看两人一直脸上带笑,不看颍水两岸成片的军营,还以为是在郊游。

然而,晋国和楚国的高层相处模式便是这般模样,哪怕打得非常惨烈,互相之间也会保持彬彬有礼的姿态。

这是为什么呢?或许能够理解为强者的互相尊重吧。

两人走在颍水河滩有说有笑了一会,最后还是沈诸梁最先忍不住,开口说道:“听闻世孙出使吴国,往越国寻美,为何带兵至此啊?”

所以说,楚国是真的在进行关注,沈诸梁也不怕智宵楚国在关注。

智宵说道:“本该归国,途经‘新郑’得郑君邀请,哭诉郑国遭楚军无罪而伐。我(晋国)为伯国,怎可无济世安邦之理?”

不开任何玩笑,晋国的存在让很多早就会被攻灭的诸侯国幸存下来,其中包括鲁国、陈国、莒国、杞国等等,要不然鲁国、莒国、杞国早就该被齐国灭掉,陈国也早早被楚国吞并了。

晋国当然不是在纯粹的当好人做好事,为的还是那些国家能够交保护费,再来就是阻止有国家一再扩张,威胁到晋国的霸权。

在论迹不论心的基础上,沈诸梁一时竟然找不到反驳的话语,沉默了一小会才说道:“郑国无故杀我太子,我(楚国)出兵伐郑并非无罪而伐。”

智宵笑着说道:“已是二十余载之事,如今谈起……,不免牵强。”

沈诸梁反驳道:“百世之仇犹可报也!”

这真就是楚国的主张,只是跟孔丘说的“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也!”,少了前面的“王道复古,尊王攘夷”这一句。

智宵不能否认沈诸梁所提的主张,要不然显得虚伪,再来也跟当代三观不符合。

“宵在吴得见公孙胜,见其一脸抑郁。若公孙胜得知楚国讨伐郑国,想来应当欣慰。”智宵说道。

可是,沈诸梁听智宵提起白公胜,脸色却一下子变了!

这一次楚国出兵入侵郑国,楚国君臣其实也想不到郑国那么不经打,一开始只是想随便打一打,再派人前去吴国召回白公胜而已。

恰恰就是郑国不经打,楚国君臣的目标一再增大,持续增兵给直接打到了颍水南岸。

沈诸梁的震惊在于智宵点出了白公胜,怀疑楚国有高层被晋国收买,以至于连晋人都知道楚国讨伐郑国用意。

智宵像是想起了什么,问道:“叶公此次前来相见,所为何事啊?”

还处在震惊之中的沈诸梁,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到谁会被晋国收买,以至于这种军果大事都向晋国透露。

“好像也不对?晋国既然早就知道楚国会入侵,怎么是等打到颍水才出兵,统兵将领又恰好是途经郑国的智宵?”沈诸梁想完,心里大大地松了口气。

楚国的高层有可能被晋国收买吗?还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同理,晋国也有人会被楚国收买。

晋国与楚国虽然交战百年以上,可是双方贵族进行逃亡,绝大多数都会选择逃到对方的国家。

这是因为其他列国很难扛住晋国或楚国的压力,一旦要人会交出去,逃亡过去找死吗?

沈诸梁心里猜测道:“一定是智宵途经郑国,看到我军打到颍水一线,担忧郑国被我们灭掉,临时决定帮助郑国!”

如果是这样,不就正好从晋军的数量得到佐证吗?

沈诸梁不想跟智宵继续聊下去了,劝道:“世孙,我(楚国)伐郑乃有大义,晋国何必蹚此浑水。不若退兵,成全楚晋友好。”

智宵笑而不语。

沈诸梁看到智宵那样有点来气,行了一礼,继续劝道:“我(楚国)大军十万,郑国已然丧胆,晋军不足万,世孙安有得胜之理?”

多少算是好言相告了。

毕竟,楚军真的有十万,沈诸梁认为智宵再狂妄,不敢想着领着一帮残兵败将,再有不足一万的晋军,打赢兵力足足有十余万之众的楚军吧?

智宵会说出有两万两千五百名晋军,以及两万五千名宋军和一万两千名卫军,已经在赶来郑国的路上吗?不会的。

沈诸梁走了,他需要快点回去禀告晋军不多的消息。

尽管晋军不多,要是楚军能打赢晋军,肯定能一扫屡次败给吴国的颓丧吧?

机会实在难得,沈诸梁认为不应该错过。

智宵看着在河面上快速航行的小舟,脸上有着莫名的表情,心想:“楚军越着急想渡河越好,不着急怎么给我机会呢?”

话说,智宵到底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