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236章 名将也有区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不是的。

关于军事历来就没有简单与巧合,没有智宵做了那么多的准备与安排,得不出那么多的推敲与猜测,再从有可能的选择中去试探,运气足够好之下一次就解决掉了可能产生的危机。

“齐军前来乃是为夜袭我军营盘。”智宵说得严肃,心里则是觉得有意思。

上一次,智宵用夜袭的方式解决掉国夏所部。

这一次,司马穰苴派宗楼想来复制战例。

智宵从中猜测出来一点,作为主将的司马穰苴想要重振齐军的作战信心。

那么,有什么比用智宵使用过的战术来完成复仇,最能让齐军将士产生颅内高潮呢!

“司马穰苴是以堂堂正正对战获得名将称号的人,不是孙武那种计谋百出的类型,换作孙武是齐军的主将,我的麻烦就大了!”智宵心想。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侧重,以当前时代天下人公认的名将,列出一个表格就会发现他们的风格无比鲜明。

喜欢动脑筋玩计策的人有孙武。

善于统兵作战的公认名将有伍子胥与司马穰苴。

伍子胥能够与孙武配合得来,主要是伍子胥的用兵本就多变,不拘泥于世俗的条条框框,偶尔来个灵光一闪玩埋伏、偷袭等等手段。

写出《司马法》的司马穰苴个人风格比较硬朗,会玩一些计谋上的辅助手段,更多的是跟敌军刚正面。

其实,那也是生长环境不同带来的风格。

司马穰苴出生在中原的齐国,没有人能够否认齐国是诸夏的一份子,他们的文化也跟其余中原诸侯国差别不大,思想上倾向于地地道道的中原人。

中原列国尊周礼仪规则的交战长达六七百年,尽管面临时代浪潮的拍击,很多思维还是无法说变就变。

伍子胥出生在楚国,而楚国是什么尿性谁又不清楚,强盛的时候会端着点,感觉事态就妙就喜欢吼嗓子“我蛮夷也”各种突破下限。

当然,伍子胥后面去吴国发展,得到重用获得远比在楚国更大的辉煌。

吴国是一个比楚国更早不讲周王室规定交战守则的诸侯国,什么手段管用就用哪样,与楚国交恶之后干脆就将偷袭、埋伏进行到底,历来就不讲什么堂堂正正。

那也不能怪吴国,他们与庞然大物一般的楚国一比显得极其国小民寡,交战的对象还是动辄喊“我蛮夷也”的楚国,脑子坏了才跟楚国刚正面。

中原的有些诸侯国也想学吴国,可惜的是他们有着一个以上的邻国,还有晋国这位霸主一直在威慑着,真的敢学吴国不讲规矩,下一个月就要换位国君了。

自从晋国成功称霸,没有再亲自灭掉过一个诸侯国,相反成为周王室制定规则坚定的守护者,许多弱小的诸侯国也因为晋国的坚持可以将国祚持续下去。

所以,晋国一直自称是诸夏文明的保护者,站在周王室一日还是天下共主的基础上,尤其晋国不再灭掉周王室的分封国,跑去灭掉赤狄与白狄,又打得楚国放弃争鼎,晋国还真确确实实履行了诸夏文明保护者的责任。

那么,晋国有出过天下公认的名将吗?有的!

很早之前的先氏,这个就是晋国屡屡出现名将的卿位家族。最具代表的就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先轸。

赵氏也有出现过天下公认的名将,只不过并非在战场上获得威名,乃是计谋百出又荤腥不忌的赵盾。

说白了,比起使用战争手段被人承认的先轸,赵盾玩得比较花。

荀氏也有不少天下公认的名将,先有荀林父,后有智罃,再来就是中行吴接班。

最晚成为晋国卿位家族的魏氏,他们出现过距离名将差一步的吕锜。

只不过,魏氏没有出现名将,倒是出现了天下第一才子吕相。

其余的范氏、韩氏、栾氏、郤氏,那么多代人中,战将出现不少,魏氏的吕锜就是属于战将,可惜的是没有天下人承认的名将。

因此,晋国能够长久把持霸权,凭借的并不是运气,乃是真正的硬实力。

目前活着的名将有几位呢?司马穰苴肯定是其中一位。

智宵因为足够谨慎和小心,成功地破解了司马穰苴的第一步。

“有了第一个动作,下一个动作还远吗?”智宵得出这个结论。

齐军想要夜袭晋军,来的数量不能太多,三千恰恰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数量。

有了想要实施夜袭的齐军,是不是应该安排另外的齐军作为预备队,一旦宗楼所部夜袭成功就加入到扩大战果,相反宗楼所部夜袭失败则是接应撤离。

军事上的套路就那么多,有了目标,再去根据想要达成什么目标进行准备。明白是什么目标之后,来来去去也就那么些手段而已。

智宵唤来魏驹、韩庚、赵毋恤等将领,说道:“俘虏虽不知有无后援,宵料定左近必有其它齐军。”

自觉立下了一个功劳的赵毋恤安耐不住,说道:“宗楼仅率三千,想来余它齐军数量不多。毋恤请命,率军探索。”

有了一个成绩,信心建立了起来,肯定想要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当然,赵毋恤认定司马穰苴手中只有三万可用之兵,再则是隐匿行踪而来,不可能有太多的齐军,认为就是积累作战经验的好机会。

智宵环视了一圈,问道:“诸位以为呢?”

韩庚历来话少,继承了韩氏的风格,不争不抢的同时,到了应该出力的时候也不会进行推脱。

既然赵毋恤那么积极,韩庚自然不会反对,只是没有开口赞成。

韩氏目前是智氏的盟友,智氏明显跟赵氏不对付,韩庚还是懂得做人的。

魏驹沉吟了一番,建议道:“驹已非初次领兵,可否由驹为将,毋恤为佐?”

不是每一个卿位家族都像韩氏那么佛系,其余家族秉承的是不争则输,要的就是奋勇争先。

有齐军数量不多的推测,积累作战经验这种美事,谁愿意放弃啊?

魏驹又补了一句:“赵氏兵少。”

因为智氏跟赵氏不对付,智氏家族的士兵非常不适合跟赵氏的士兵合编,强制捏在一起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正数,或是会是一加一得出负数的结果。

他们出征已经有几个月,智宵作为全军主将,想要动用赵氏的部队依旧需要得到赵毋恤首肯,真的想用也显得束手束脚,深怕明明是赵毋恤无法承担责任,搞到最后变成智宵是在故意削弱赵氏。

如果是在韩须时代,也就是韩氏与赵氏哥俩好时期,作为韩氏宗子的人就该站出来主动借兵给赵氏了。

现实是赵鞅在渗透韩氏,搞得当前的韩氏对赵氏一点好感都欠奉,才有了明明确确的分道扬镳。

魏驹算是拿捏住了赵毋恤的死穴。

不管来的齐军有多少,反正不会比赵氏更少。

智氏和韩氏不会抽调自己的士兵给赵毋恤指挥,赵氏只有两千将士,赵毋恤也没有单独统兵作战的经验,显得令人缺乏足够的信心。

智宵倒是没有想到魏驹会明明白白跳出来争抢,讲的话还比较直白。

这不,赵毋恤的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赵氏兵力确实不多的现实,再加上性格方面的因素,没有选择跟魏驹争锋相对。

智宵先说了几个地点,再继续往下说道:“若有齐军,应当是在这几处。你二人若领兵而往,可有战略?”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两人讲出自己的答案。

魏驹说的是:“寻觅,见之,攻之。”

赵毋恤只说了两个字:“火攻!”

啥玩意?

火攻!?

那是森林,远比杂草丛生以及满布芦苇的地方更难清出隔火间距,烧起来不止整片森林要完蛋,火势会向外蔓延多远谁也不清楚。

还是说,赵毋恤要干的事情是管杀不管埋,放火之后拍拍屁股走人?

单从军事角度来说,赵毋恤的所选的战略明显更合适。

问题在于战争从来都不止是消灭对手那么简单,无法灭掉国祚,有其余邻国的存在,需要顾虑和思考的太多太多了。

如果是在晋国境内作战,有的是人会阻止使用火攻,原因是破坏了多少坛坛罐罐,它们是晋国的坛坛罐罐。

目前的战场在卫国境内,智宵不是作为主将才不管赵毋恤要怎么玩,可智宵是主将,晋军无论谁干了什么事,卫人骂的就是智宵。

现在又不是晋军处在劣势,哪里用得着去使用那么激烈的手段?

智宵却是不能没有拿出选择主将的理由,先提到赵毋恤使用火攻很有效,可是会让卫国跳脚;随后又接着问魏驹要用什么办法寻找可能存在的齐军。

魏驹在那边进行阐述。

赵毋恤的心理活动很活跃:“你是主将,卫人骂得当然是你,我承担的只是少部分,为什么不那么干!?”

这种想法多少有点损人也不利己,却是符合赵毋恤的为人。

智宵听完魏驹的阐述,环视众人,再说道:“驹所提之策或无有毋恤直接有效,却是当行之策。如此便以魏驹为将,何人有它论?”

这么一说,搞得魏驹和赵毋恤都心生不爽。

只不过,智宵一来是说实话,再来就是比起会让魏驹不爽,哪有给赵毋恤提前挖坑重要呢?

人要是尝过不折手段带来的甜头,几乎立马就是会变得欲罢不能,碰上什么事情都想取巧。

赵毋恤会放弃使用火攻吗?这一次可能在智宵和魏驹的共同压制下会忍住,下一次则是非常不好说了。

智宵懂得什么叫隔火间距,作为见证者之一的赵毋恤也许也看懂了原理。可是赵毋恤极可能不会忌惮世人对他的看法,为了使军事行动成功,不会去管放火会蔓延多大的范围,没有建立隔火间距。

他们对躲藏在森林里面的齐军做出估测,认为应该不会超过三千人。

魏驹麾下的本部约有两千八百。

赵毋恤带来的赵氏所部从头到尾还没有参与过作战,只不过生病以及其它意外致使出现几十人的非战斗减员。

这样一来,魏驹为主将,赵毋恤为副将,他们一共带走了四千七百余战斗力,一下子让晋军的两座营盘变得空荡荡了。

“此战本可不打罢?”韩庚问道。

到现在,他们已经能够确认宗楼率领的齐军是为了偷袭而来,既然宗楼所部已经被消灭和逃离,负责接应或扩大战果的另一支齐军也有极大机率主动撤离。

智宵颔首说道:“毋恤立功心切,驹亦有积累经验之需。二人愿意往而击之,宵如何制止?”

他们虽然都是晋军,本质上却是联军的一种。

智宵可以在大局上进行调控,一些看似小事的事情阻止会显得过于强硬,多次的压制累积下来会让众人不满,很容易不利于接下来的相处。

“司马穰苴麾下仅有三万,大战之间削弱其兵力,与我有益无害。”智宵又讲了一句大实话。

到现在,安插在“临淄”的细作传回的消息还是那样,齐国并没有进行新一轮的动员,或是没有在“临淄”进行集结。

智宵认为齐国一定还会集结新的部队,不可能没有丝毫的举动,之所以没有在“临淄”集结,应该是察觉到“临淄”过于龙蛇混杂,集结新部队的消息很快就会泄漏,会选一个较为隐蔽的地方偷偷集结。

毕竟,齐国现在已经重新与晋国进入交战状态,晋国才是当世霸主,齐国君臣哪怕是为了防止晋国进行新一轮报复,怎么都应该做好事先准备。

韩庚问道:“若齐国起兵,数量当在几何?”

这个智宵有做过思考,说道:“应有五万。”

齐国是一个大国,全国总人口数量约在一百七十万到一百八十万之间。

当前并不是以人口总数来进行分层次的征召,只是有多少人口还是可以估算出可征召兵力。

比如晋国,全国人口应该在四百五十万左右,正常征召兵源约在二十二万上下,也就是二十比一的比例。

这种算法没什么复杂的地方,有大多的地盘就必须要有多少预备武装,一来是维持当地的统治,再来就是有多少聚居点就必然产生封君。

说白了就是统治与被统治的一种政治链。

智宵说道:“且看能否找到齐军罢。”

韩庚觉得也是,更好奇智宵接下来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