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239章 与司马穰苴一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智宵在知道另一路齐军也溃退之后,明白这一次与齐国的交锋差不多落幕了。

事实上,司马穰苴已经足够理智,没有认为可以用三万齐军战胜六万晋军,只是派出五千人来进行尝试。

司马穰苴并不是谋略型的军人,擅长的是打正战,麾下的战斗力加强在于军纪严明以及赏罚分明。

这一类的将军有许多,能够写出着作并有流传价值的却是凤毛麟角。

诸夏的历史上,全能的将军更少,得到公认的便是韩信这位兵仙。

韩信除了情商低一些之外,会练兵,会打造军事器械,作战可以计谋百出,布置战略一次都没有出错,实地指挥部队作战能够对基础军事单位进行微操。

往后有没有人达到韩信的高度,反正没有得到世人的公认。

大多数将军只能办到术业有专攻,该是临战冲阵的战将,只是无法思考谋略;有些谋略极高的将军,他们实地指挥作战挺糟糕或是一般般,类型更多像是一名谋臣;会练兵的将军不懂谋略,也无法实际临阵指挥部队作战。

“臣以为,田穰苴当是驻兵‘杏’地,我军接近便以营寨为屏障,等待事态有变。”

智宵特地将范蠡找了过来,大略地将情况讲了一遍。

范蠡的回答就是上面那一句话。

其实,范蠡属于战将类型,练兵与谋略的能力有,只是相比打正战不是同一种高度。

当然了,那要看跟谁比,

如果说田穰苴、孙武是同一高度的话,范蠡临阵指挥作战的能力应该跟伍子胥是一档。

范蠡补了一句:“齐君并非良善之君。”

所以是,司马穰苴刚刚复起,哪怕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只要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多少对齐君杵臼有了交代。

齐军在面对智宵的时候,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战败,最惨的一次是五万齐军差点全军覆没,后面还有国夏战败的事实,相比连续的大败亏输,司马穰苴至少还保有两万五千的兵力,不是吗?

还有另外一个事实,准备与齐军接战的兵力多达六万,齐国的全国上下谁有那个信心用三万战胜六万齐军,一定没有的啊!

别说是以少打多,哪怕齐军是晋军的一倍或两倍,当今列国一样没有谁敢有绝对信心能打赢。

因此,只要司马穰苴没有再闹得一个几近全军覆没的下场,齐国君臣就该接受这个结果了。

“你以为我军是否应当进军?”智宵问道。

范蠡心里立刻就感到为难了,想了一小会才说道:“田穰苴善于正战,齐军在‘杏’经营日久,若是我军攻打营寨……,必然死伤惨重。”

智宵不是正在犹豫这个吗?

在卫国的晋军是以智氏为主力,魏氏和韩氏分别派来一万左右,赵氏干脆就只派来两千。

晋国内部少有平静的时候,互相争斗才是主流。

这一次发生内战,只是长久积累矛盾之下的一种爆发。

因为智氏在纸面数据上最强的关系,其余卿位家族接下来明里暗里都会针对智氏。

“现在根本无法灭掉齐国,将有限的兵力折损到对齐作战,只会让其余家族更加针对我家。”

“可是……,那是司马穰苴,即便无法击败或俘虏,只要能够让他损失惨重,再被齐君弃用,晋国的好处将会很大。”

“再则……我是真的想跟司马穰苴对战啊!”

智宵的心理活动很大,一时间有点拿不定主意。

后面,智宵召集旅帅以上的将校开会,将情况粗略说了一遍。

“此次出征,我已消灭五万五千齐军,齐国已无力再行干涉,派一使节前往‘临淄’即可,何需再行征战?”魏驹满脸奇怪地问道。

韩庚立刻附和。

赵毋恤则是说道:“未竟全功,怎可半途而废呢?”

智宵之所以迟疑不定,多少也有这个原因。

魏驹说道:“秦国、楚国相续出兵,我(晋国)多面作战。如今我已连续击败齐军,想来齐国定是人心惶惶之时。除掉齐国,范氏、中行氏再无后援,仅此一事便是大功。”

所谓的后援,指的是齐国对范氏、中行氏的物资供应。

魏驹停顿了一下下,问道:“若是逼迫齐国与我不惜代价一战,岂非节外生枝?”

这一次,赵毋恤不吭声了。

赵氏现在最想达到的目标是灭掉范氏与中行氏,由于在内战中损失太大,同时希望可以得到休养生息的时间。

之前,赵毋恤本着反正死得不会是赵氏的人,肯定希望战事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现在?赵毋恤一听能够断掉齐国对范氏、中行氏的物资供应,觉得大有道理,碍于之前讲了那些话,不好进行附议,只能默认下来。

晋国的风格一直很强硬,没道理都能挥舞大棒,占了道理更是不狠狠咬下一块肉不放口。

智宵没有资格派遣使节前往齐国,只有“新田”那边的国君或是元戎有这样的资格。

介于想打和不想继续打的智宵,选择派人回去“新田”进行汇报,至于接下来的事态发展怎么样,全凭晋君午与智跞的交锋了。

当然了,智宵也不是待在原地不动。

在等待“新田”做出选择之前,智宵带着部队向“杏”缓缓逼近,有时候一天走个六七里的路程,更多的时候是停驻原地进行练兵。

大约八天之后,程朔带着使命前来。

“世孙,家主之意,一切全凭世孙做主。”程朔说道。

肯定不是只有一句话,还有一份盖了国君印玺以及正卿印玺的空白国书。

智宵完全理解了智跞的意思。

智跞想要的是齐国如宋国、卫国、鲁国那般,变成智氏的邦交国之一。

说得更直接一些,智跞要获得齐国进贡以及监管的权利。

又一次开会中,智宵没有将智跞的意图说出来,只是讲清楚“新田”做出的结果,大意上就是不太愿意跟齐国继续交战下去,要将有限的兵力使用在其它战线之上。

赵毋恤一脸奇怪地问道:“齐国退兵,秦国、楚国安敢再犯于我?”

好像也没有说错?

楚国和秦国是看到齐国有跟晋国大举交战的迹象,他们觉得是一个打击晋国的良好机会,纷纷有了大动作。

晋国这边已经知道楚国、秦国、齐国的使节往来很频繁,只是三个国家都没有对外公布进行结盟。

或许是楚国、秦国、齐国谈不拢,也可能是约定了什么,只不过并没有公开结盟?

魏驹轻声说道:“且派使节,再看后续。”

晋国的每一个卿位家族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一旦觉得继续打下去没有什么好处,一定不想接着打了。

因为魏氏封地的分布,再来就是吞并了范氏、中行氏不少封地,他们短时间内根本没有再扩张的需要,更想要的是将吃进肚子里面的东西进行消化。

智氏这一边,不想徒增伤亡,跟魏氏一样想要消化战果。

至于韩氏?他们历来是少数服从多数,极少提出自己的主张。

赵氏的意愿就不再重复了。

那么,等于说所有卿位家族的利益一致,接下来就看齐国肯不肯认输。

智宵选中的使节是絺疵。

这一位智氏的家臣以能言善道立身,更难得的是有灵机应变的能力 。

智宵不止要让齐国服输,还要司马穰苴重新赋闲,肯定是要选一个最有可能将事情办成的人出使。

使节被派出去,还故意路过司马穰苴率军驻扎的“杏”地。

齐军看到持节的晋国使节团,得了失心疯才会攻击或扣押。

期间絺疵会前往司马穰苴那边进行拜访,提到前往“临淄”出使的任务。

这个是智宵特地嘱托絺疵去办,为的是让齐军丧失作战意愿。

既然齐国有可能跟晋国停战,没有接过之前,继续打岂不是有可能白死?在这种前提之下,哪怕司马穰苴很想继续打,麾下也只会出工不出力。

智宵算好了时间,等待絺疵离开司马穰苴那边,再带着部队抵近“杏”地的齐军营盘十里之内。

在这个期间,智果已经率部前来跟智宵完成会合。

对了,智果本来可以趁范氏、中行氏内部空虚,从“高陵”渡过大河攻击两个家族的封地,可是智宵并不希望智果去那么做。

在这个家族利益高于国家利益的时代,智果没有任何犹豫放弃了渡河计划。

智果妥协的理由太简单,范氏、中行氏又跟赵氏在“晋阳”附近交战,一旦范氏、中行氏的封地遭受攻击,范吉射和中行寅为了保证封地不丢肯定撤军。

那样的话,想要范氏、中行氏在“晋阳”继续跟赵氏死磕,指定不能真的去攻打“沫(朝歌)”或“邯郸”了。

所以,赵毋恤在看到智果率军前来会合时,一张脸瞬间变得铁青。

要命的是什么?赵氏并没有部队在智果统率的那一支军团,本着没有出兵就不掌握话语权的规则,赵毋恤脸色再铁青也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

并且智宵给出的理由相当有道理,他们六万左右的大军逼过来,可以让齐国上下感到更多的压力,一旦齐国拒绝认输的话,用六万大军进攻,还是不足两万的部队去打,哪个更合适呢?

后面赵毋恤也想开了,赶紧让齐国退出作战序列比较重要。

如果齐国退出,范氏和中行氏就失去了物资供应。

齐国的退出可能会让楚国、秦国退缩,失去了来自外部的威胁,智氏、魏氏、韩氏还有什么理由不攻打范氏、中行氏呢?

“策略应该再变一变,不是谁拿下就属于谁,应该战后按照出力比重进行分配!”赵毋恤有种赶紧派人去见赵鞅的冲动,只是转念一想,自己能想到,没有道理赵鞅想不到。

内战打到现在,赵氏只是夺取了极少的范氏、中行氏封地,他们自己却丢掉了“邯郸”以及周边的封地。

如果按照出力分配的话,赵氏顶住了范氏、中行氏的主力,内战中也是损失最大的那一个卿位家族。

当然了,不止智氏会拒绝那种方案,连带魏氏、韩氏以及其他家族也不可能同意。

赵氏拿出一个智氏、魏氏和韩氏不会接受的提议,为的是让晋君午变成仲裁者,再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分配方案出来。

这种套路并不新鲜,晋国历史上就发生过很多次,大多数时候再大的争议都会被和稀泥,变成大家都觉得很不爽,新的大战却是不会爆发,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搁置争议再各凭手段罢了。

今天,智宵派人去齐军营寨,约司马穰苴相见。

智宵想要见一见极负盛名的司马穰苴。

而司马穰苴也绝对有心见一见几年间窜起的智宵。

两人约定各自携带五百人,见面的地点就在两军营寨中间的位置。

从约见到实际见面,耗费的时间根本不超过半个时辰。

“不曾想……,世孙如此年少。”

“穰苴将军精神奕奕。”

各自暗地里进行了什么安排不提,真正见面的时候,两人只是各自带不足十人走近。

晋国这一边,来的主要人物有智宵、魏驹、赵毋恤,韩庚则是坐镇营盘以防突变。

齐国那边,司马穰苴带上国夏,其余人智宵就认不出来了。

“世孙与何人学习用兵,为何屡屡弄险?”司马穰苴看着不像在嘲讽,纯粹是一种好奇。

跟谁学的?智宵的人生履历比较复杂,要说跟谁学习用兵,人数方面就有点多了。

智宵在第一次穿越时,手中没有什么权利,享受生活之余会到处游历,先后见过孙武、伍子胥、范蠡、向巢等当时有名的将军,像是夫差、勾践这等君主也有过拜访,更不会少了李耳、孔丘等当代名人了。

真正让智宵有决心和实际付出去学是在第二次穿越之后,结果得到的下场也最悲惨,遭到亲弟弟的杀害。

智宵在那一瞬间想到的事情挺多,口中却说道:“我(晋国)能人频出,我家亦是传承数百年之大族。”

智氏当然没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可是原氏真的就有了。

司马穰苴接受了智宵的说法,呢喃道:“亦需世孙展现天赋之能。”

是吧?有知识摆着可以学,或者说学的都一样,问题在于不是谁都能吸收进去,再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来。

司马穰苴向远处的晋军看去,下一秒直接愣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