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357章 都不是普通人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前的时代,想要出仕真的太难太难了。

首先,有一个好血统是前提,祖上没有阔过几乎没有当官的机会。

再来便是,家族不能处在落魄阶段,也就是名下要有封地,有足够的属民。

为什么要有足够的封地和属民?原因是现在“军”与“政”并没有分家,有官职也就随时都有出征的可能性,出征时带的是自家的士兵,后勤也需要自家承担。

那么,没有自己的家族私军,后勤供应无从谈起,怎么承担官职带来的义务啊?

所以了,将“血统”视作当官的硬性要求,并非是绝对的歧视,说白了就是没有“国防军”这种部队的存在,国家需要贵族的家族私军而已。

落魄了的贵族很难再翻身,缘由无外乎是没有实力去承担相应的义务,连最为基础的义务都无法承担,怪别人给的机会太少吗?

因此,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特性,也就等于“存在即合理”的定性。

有个好出身的人,在时代的特性之下,他们的祖辈并不是凭空得来那一切,一样有一个打拼的过程,通常是几代人打拼并积累下来的资本,所拥有的资本并不是一下子凭空变出来的。

跟随孔丘的一众门徒,用东汉的说法来定义,他们的家庭条件最为起码也是“寒门”的阶级。

这个“寒门”是什么?也就是有祖先阔过,只是到了他们这一代变得落魄,但是家族起码拥有一些农田,家族里面也绝对有属民和仆从!

寒门之所以叫寒门,无外乎就是比起真正的“高门”家族实力更差,可以与真正的普通黎庶一比,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真正的普通黎庶是什么状况?哪怕拥有农田也仅是数亩,来一场天灾下来就可能要面临饿死的结果,不给他人当牛做马也就不错了,还想拥有自己的奴仆?

在孔丘的一众门徒中,不乏一些訾产富足的人,端木赐就属于家族状况良好的那一类人。

为什么说端木赐不会缺乏财富?有相关的例子作为佐证,例如端木赐可以在周游列国时随意买人,搞了一出“子贡赎人”的典故。

如果端木赐没有足够的家产,哪来的财帛去将列国的鲁人奴隶买到手,再无偿赠送给鲁国?

端木赐能买人的前提是什么?是他有贵族的身份,要不然想买,卖家也不会乐意卖。这个又是春秋时代的特点之一,既身份等级森严,并非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话说,端木赐是卫人,怎么不从列国购买卫人再释放呢?

或许是因为卫国没有相关的赎买政策,鲁国则有采购鲁人奴隶的补偿政策?

也可能端木赐是一个精神鲁国人?

“恭喜子贡在卫出仕。”公西赤率先祝贺。

仲由、叔仲武等人也先后恭贺。

“同喜。”端木赐看上去并没有多么高兴。

孔丘一系的门徒,好多皆是属于当代的不如意者,要不然直接当官就好,何必千辛万苦走上求学之路。

一共三千多名子弟,能够获得正式官职的人,不靠谱的进行统计,数量估计没有超过双掌之数。

双掌之数是多少?不就是十嘛!

所以说,该是何等的惨字了得。

这双掌之数,大半集中在晋国,正确的来说是受到智氏的任用。

在孔丘一再发表抨击晋国的言论为前提之下,出仕的子弟大多集中在晋国,多少是有一些讽刺意味了。

正因为孔丘多次抨击晋国,所以在晋国成功出仕的门徒,他们内心里多少也会感到尴尬,只是拒绝聘任或接受再搞一出挂印而去,属于不可能。

开什么玩笑啊!

老师都一再求官而不得。

弟子好不容易可以出仕,哪怕不为了自己,怎么都要给老师争口气,努力做出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更证明不是老师不行,要证明有些诸侯完全是瞎了眼,不聘任自己的老师以及一众师兄弟。

那么,端木赐为什么还显得不是那么高兴?这个又牵扯到孔丘抨击晋国那件事情了。

在端木赐看来,在哪做官不是做,有能力当官,选择在晋国之外的列国当官,一样可以进行证明。

可是,端木赐又非常明白一点,自己的师兄弟有官做就很庆幸,哪有挑三拣四的机会。

因为心情非常矛盾的关系,导致端木赐的表现显得比较奇怪。

仲由是一个直性子的人,看到端木赐的神态,说道:“若是老师不喜,子路辞官归国便是。”

公西赤、叔仲武等人原本没有想太多,听了仲由的话才明白过来。

“怎会如此?”公西赤感到十足的诧异。

叔仲武则是说道:“武为晋人。”

端木赐知道自己的表现有点奇怪,乃至于很不应该,扫了叔仲武一眼,老实说是对叔仲武感到挺陌生。

也对,孔丘的门徒那么多,众多门徒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可以是“十哲”凑堆,多一点就“七十二贤”凑堆,肯定存在熟悉与陌生的区别,乃至于同为孔丘弟子却互相不认识也属于正常。

叔仲武是晋人,优先在晋国出仕,不对吗?

这就好比如端木赐,他再怎么热爱鲁国,心里也清楚只有先在卫国出仕,等待做出成绩之后,才有资格进入国际市场,寻求为鲁国效力的机会。

刚才仲由说自己可以辞官归国,底气就在于已经在晋国成功出仕,回到鲁国不怕无法获得一官半职。

俺可是为霸主国服务过的人,还获得了相关的好评,不怕没有再就业的竞争力啊!

公西赤是楚人。他却没有底气辞官归国,原因是楚国远比其他列国的机会更少,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前提下,非公族很难获得一官半职。

“诸位在晋,可顺遂?”端木赐一脸好奇地发问。

如果要讲机遇的话,其实在晋国成功出仕的门徒,他们获得的机遇远超在卫国出仕的端木赐了。

还是那一句话,晋国是当今的霸主国,能够跻身霸主国的官场,哪怕是因为运气,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而能够以他国的出身在霸主国获得官职,不是证明了自己的优秀吗?

仲由开始一一讲述自己的经历,说不出违心的话,一系列阐述下来,听得端木赐都心生羡慕了。

后面,公西赤、叔仲武也将自己的经历,再提到冉有等人状况。

端木赐听下来,由衷地说道:“智氏广纳贤能,为天下贵胄之表率啊!”

话那么讲没有错。

在当代,每一个家族不说严防死守,起码重要职位都会优先考虑有血脉关系的族人,导致的是外来人的起点极低,更难在地位上有所进步。

只是那个“广纳贤能”嘛……,多少有点脸上贴金的意思。

不是说孔丘以及一众门徒能力堪忧,实话实说就是一定存在良莠不济的状况,再来是比他们优秀的人在当代着实太多了。

至于说“贵胄”这个说法,不提晋国是霸主国,智氏一个家族的体量超过大多数诸侯,并且智氏也是诸侯的后裔。这样的话,智氏称不得“贵胄”一词,谁能称得上?

一众师兄弟聊了很多,谈完自己的境遇,免不得要提到在楚地的老师以及师兄弟怎么样。

碍于当代的通信限制,两地相隔太远想通信也是来回几个月,甚至没有通信条件也属正常,他们着实是对老师与师兄弟在楚地的近况了解不多。

“楚君邀老师出仕,遭楚令尹阻拦,为何仍旧往楚地?”仲由说起这个就来气。

包括端木赐在内,一众师兄弟呐呐无言。

便是当着孔丘的面,仲由怼起来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耿直的仲由会因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去纠正孔丘的一些事情,好几次都让孔丘觉得丢脸,可是仲由依旧如一。

在仲由看来,只是一个要聘任做官的传言而已,楚君的邀请都没有送上门,孔丘就急匆匆带着弟子启程前往楚国,着实是太不像话,搞得非做官不可一样。

中间还出了一档子事,孔丘从陈地出发,进入陈国与蔡国的交界处,遭到普通黎庶的围困。

那可是普通黎庶,不是贵族私军,传出去就好像孔丘以及门徒对陈国和蔡国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才遭到两国普通黎庶的围攻那般。

问题来了,陈人和蔡人为什么对孔丘一众人的恶意那么大?史书只是记载被围困的事实,没有写上原因。

不是所有人都像仲由那么耿直,作为楚人的公西赤觉得丢的是楚国与老师的脸,想劝仲由别说,又纠结该怎么劝。

“听闻老师在楚地设学堂,来者皆可听课。期间,楚人闹事不断,楚令尹劝阻方才平息。”叔仲武讲出了自己知道的消息。

一句话而已,倒是让其余师兄弟有了想法。

仲由困惑不解地说道:“传言楚令尹阻拦老师出仕,为何出面劝阻?”

都说是传言了,代表未经证实。

以事情发生的经过,孔丘确确实实是没有接到楚君的聘任邀请,不能说楚君反悔。

那么,楚令尹有没有干拦截的事情呢?

他们很不理解一点,既然楚令尹排斥自己的老师,为什么还创造孔丘有在楚地教学的条件?

这里显得很矛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