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388章 耻辱柱上有其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出征之前,智宵就猜到了赵鞅将会面临的困境。

说到底,主要还是赵氏目前太弱,有了名分却没有相应的实力去支撑,导致掌有权柄难以施展。

如果进行解析,赵鞅面临的情况跟周天子、晋君午相似,好一些的是赵氏起码还有几个“师”的私军,不像周天子或晋君午,乃至于其余一国之君,手里没有可用的军队,完全沦落成为傀儡。

所以说,有什么权柄,还要有自己的底蕴,不然哪怕掌握权柄,能做的最多也只是给其余人添堵。

完成既定目标的魏驹和司马穰苴,他们亲自来向智宵复命。

司马穰苴仅是禀告作战过程便离开。

魏驹汇报完之后没有走,有好些话想对智宵说。

“以当前态势灭中山国实难。正卿唯有要求去其国,难有其它所得?”魏驹也不知道是想了多久,得到了这个答案。

智宵笑着说道:“赵氏与鲜虞首领乃是姻亲。”

魏驹只是“呵呵”两声。

赵氏在第二次“晋阳之战”后,确实是与诸方大肆联姻,其中包括鲜虞狄人以及代国之君。

可是又怎么样?赵鞅约见自己的亲家公,一样遭到了侮辱。

历史已经一再给出答案,联姻只有在实力平等的时候有用,一方过强或太弱属于屁用没有。

魏驹想知道的是智宵下一步要怎么做,包括这一场征战的后续以及战后智氏的打算。

这些话当然不能直接问出来,问之前魏驹先透露了魏氏的一些盘算。

“我家已仁至义尽,绝无增兵可能。”魏驹讲的是这一战的情况。

智宵认为魏驹又在讲废话了。

出征之前,几位卿大夫一再会面,智氏和魏氏已经做了一定的妥协,分别出动四个“师”的兵力。

战前的妥协是为国出力。

开战之后,赵鞅要求其余家族再增兵,是不是应该做出表率,再动员抽调赵氏的部队率先增援?

智宵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此战之难,非兵力多寡。”

纯以兵力来说,诸夏联军的总兵力远远超过中山国与楼烦的联合,真的精诚团结地力气往一处使,肯定能够将中山国灭掉,前提是一定会损失惨重。

目前赵鞅面临的并非是兵力不足的问题,实际上是赵氏自己不肯做表率。

如果赵鞅愿意拿赵氏的私军往山地战填,其余几个卿位家族即便装样子也该奋力拼搏,另外那些列国一定要被架起来跟上。

然而,赵鞅有所顾虑也是应该。

现如今的赵氏不敢赌,深怕国战损失太大,战后实力愈加弱小,一旦爆发新的内战,赵氏没有自保之力,走向又一次的覆灭。

智宵告诉魏驹一个新的消息,说道:“敌酋已调两万人马往西增援,最快八日后便可抵达。”

魏驹听得一愣,随后一脸诡异地说道:“如此说来,我等果真错失战机?”

话不是这么说的。

从一开始,智宵就没有想过要深入山区,攻陷仇由就没有打算再次动弹。

因为没有相关意图,不管敌军怎么样都不算是错失战机,不是吗?

后面,智宵得到赵鞅的命令进行进军,尽职之余何尝不是给赵鞅面子。

魏驹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以至于面对智宵的诧异注视,只能讪笑几声掩饰尴尬。

情况是个什么情况?

换作智宵要一路莽进山区,该是魏驹不乐意配合。

原因在于进军的风险太大,打赢了也不会有多少缴获,损失却要智氏、魏氏和齐国、卫国自行承担。

至于战略上面的角度?他俩又不是联军的总指挥,该想尽办法完成战略意图的人是赵鞅才对。

“如此局势,宵以为敌酋何时妥协?”魏驹问道。

连来了两万敌军之后,他们应该怎么做都不问了吗?

好像……,司马穰苴的心思也不在交战中,整日待在帐篷里面完善自己的兵书去了。

智宵沉默了一小会,摇头苦笑说道:“正卿愈不强攻,战事拖延日长。”

平时的相处中,一方足够强势,另一方会越来越弱势。

战争这种玩意,它属于赢家享有一切的游戏。

狄人和楼烦人目前占据优势,他们恐怕不会那么轻易进行妥协。

魏驹听出了智宵的潜在意思,愕然说道:“敌酋或将自行去除国号?”

智宵说道:“如楚国、吴国故事。”

什么意思?

楚国和吴国不是自号为王了吗?

在楚国强大的时候,他们内外都是王;弱小时期对外不再称王,对内一直都是称王。

吴国无论强大或是弱小,他们面对楚国一直是称王状态,与一些列国交流存在多变,以往对上晋国则是从不敢使用王号。

这一次夫差来参与会盟,首次敢对晋国称王,相信不久之后会派人致歉的。

狄人完全可以假装去掉国号,换取诸夏联军退兵,自己该怎么玩,实际上还是会那样玩。

哪怕诸夏列国知道狄人并没有解散中山国,有了第一次的教训在前当例子,谁还敢轻易牵头组成联军攻打中山国呢?

魏驹脸色阴沉地说道:“耻辱啊!”

谁说不是呢?

诸夏列国组成联军讨伐中山国,玩成了一次面子工程,非但没有成功将中山国灭掉,反倒让狄人建立的中山国立稳了。

这一次最丢人的当然是晋国,其余参与会盟的诸侯国也是一个没有跑掉,一块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面。

只不过,晋国完成了另一个目标,成功地阻击了吴国一次。

智宵都猜到赵鞅会怎么做了。

等待回国之后,赵鞅会对中山国的一战避而不谈,大谈特谈成功阻击吴国的事情。

因为是一块丢了人的关系,没有人会去揭赵鞅的伤疤,相反只能配合着保住颜面,免得不利的舆论被调动起来。

在随后的日子里,魏驹还是每天会来找智宵聊一聊,只不过聊的不是当前战事,主要集中在战后做什么的交流方面。

敌军的两万援军在七天后抵达。

面对敌军派兵增援的事实,哪怕智宵事先已经得知情报,仍旧没有尝试阻击,只是占领了有利地形构筑防御工事。

在保存实力的需求下,没有人诟病智宵的选择,全部选择了装傻。

敌军有了增援,他们在前三天尝试夺回被占领的营寨,尝试无果选择缩了回去,随即开始构筑起了防御工事。

在西北方向的联军与狄人、楼烦人进入到对峙阶段,每天不是在眼瞪眼,便是派人射几波箭矢就算交差了。

正面战场那边,赵鞅趁敌军调动兵力期间,咬牙让赵毋恤指挥新军进攻。

不知道赵鞅和韩不信达成了什么交易,韩氏的韩庚配合赵毋恤选择血战,付出了重大伤亡的代价,耗费三天的时间可算拿下一座山头。

这个消息传过来的时候,魏驹给韩氏上了眼药,打趣韩氏又开始在左摇右摆。

“不知敌酋是否遵守约定,与正卿阵前相见?”魏驹站在棚子边缘,伸手出去接住落下的雨水。

智宵有些心不在焉地说道:“敌酋怎敢侮辱正卿过甚。”

秋季本就多雨,山区内会时不时来一场过云雨,一旦进入雨季则是通常会连续下十天半个月的雨。

智宵注视着外面的绵绵细雨,类似的天气已经持续了三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天晴。

下雨了啊?以通常情况来论,应该是对守军更为有利。

毕竟,打攻防战的情况下,时间总是对防守一方有利,进攻方拖得越久对后勤补给消耗更大,雨季下的后勤调动难度也是必然增加。

可是狄人与楼烦人的体系全面落后,雨季阶段对他们的助益不大,面临的麻烦可能比诸夏联军还大。

又是过去十天。

新一天到来的时候,智宵所部前面的敌军开始收拾东西,一副将要撤退或是转进的姿态。

当天的下午,司马寅再次过来了。

“中山国已去除国号。”司马寅首先汇报这个消息。

在七天之前,赵鞅与敌酋始均辽在两军注视下会面。

始均是氏,辽是名字。

不得不讲的是“始均”这个氏的来历,他是黄帝的孙子之一,选择留在北方繁衍生息,被众多狄人、戎人视为祖先。

北方不止有始均氏,还有苗龙氏、弄明氏、白犬氏、少典氏等等部族,追溯个几百几千年和诸夏各氏说不定是同一位祖先。

为什么黄帝的后裔到了春秋时代被中原列国视为异邦?因为诸夏讲究的是文化认同,哪怕血缘关系一样,文化与习俗不再一致,互相之间也就成为两个文明了。

智宵在得知始均氏是中山国“王族”的时候还诧异了一下下,纳闷以后怎么变成了姬姓。

有这么一件事情,中山国的国主一脉不久后会变更为中山氏,根由是狄人学诸夏体系,以封地为氏,也就是名字的前缀。

不出意外的话,哪天中山国主薨逝,中山国也会学诸夏的惯例给予谥号,以诸夏文明谥号的习惯,在文、武、桓、成等等谥号选一个给盖棺定论。

司马寅是来通知智宵退兵的消息,不用再去“任”那边会和,可以直接率军离开战场,最好是直接返回“新田”解散大军。

“兴师动众而来,偃旗息鼓而归。”魏驹当着司马寅的面,很直接地讲了这么一句话。

智宵更愿意用“虎头蛇尾”这个成语,只是当前时代还没有这个成语,要到元朝才会被创造出来。

作为赵氏之臣的司马寅直接被魏驹说得憋红了一张脸,不知道是羞愧和还是愤怒。

什么叫偃旗息鼓?用在当前的局势,不正是不败而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