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400章 战略上的抉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动员这种事情存在一个动员效率,例如短时间内可以动员出多少可作战部队,极限动员又是能够动员出多少士兵。

战争分为有预谋以及突发,一般需要仓促间应对就属于突发性质,秦国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

大多数国家面临考验的也是在战争爆发后,短时间内可以征召多少部队投入作战的这种考验,相当多国家没有来得及动员完毕就遭到灭国了。

秦国的聚居地比较密集,一个月内动员出一万五千部队进驻“泾阳”地,讲实话动员效率只能算是一般般。这里可能是秦国君臣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等待秦国君臣得知晋国光是智氏就动员了十五万以上的兵力,他们再赶紧进行第二轮动员,预计三个月内可以动员出拢共六万的军队,只能算是春秋时代列国的正常动员效率了。

智氏是有预谋的那一方,发布动员到十七万军队集结到各地应该抵达的地点,一共耗时两个半月,以效率而言其实也没有多快。

这里的快与慢,不同时代会有不一样的标准。

春秋战国时代的动员效率在冷兵器时代,其实已经算是非常快速,一般动员过程不会超过三个月。原因当然是当时的各国统治疆域面积也就那样,再来就是国家处在随时爆发战争的威胁之下,无法适应又没有建立合格动员体系的国家早就被灭掉了。

一般情况来说,疆域面积越大的国家,完成动员使用的时间就会越长,又要取决于基层的办事效率,以及交通的实际状况和运输所用的工具。

智宵人已经不在晋国的国内,来到了洛水以东的一百里处。

这里的附近有一座叫“高陵”的城池,它是秦国在东部的唯一一座城池。

其实,与其说“高陵”是一座城池,不如说是一座军事要塞,里面并没有居住黎庶,周边也没有开垦出农田。

“并无秦军新来,其内仅由原有千余守军驻防。秦军日常外出劈柴、取水已断,闭城昼夜备战。”仲由事先带着两个‘旅’过来,没有对秦军展开攻击,更没有进行攻城,主要是保护前来开发的垦荒团。

智氏派到洛水周边的垦荒团没有遭遇秦军的攻击,遭遇到的麻烦更多是来自野兽袭击,以及大自然本有的诸多困难。

“在‘泾阳’秦军已有三万余,另有秦军源源不断开来。我在泾水之民遭遇秦军驱赶已有死伤,派使者正告秦国君臣交出伤人凶手,若不交出凶手便是开战之时。”智宵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仲由却是听得脸颊抽搐,心想:“那么进行逼迫,秦国怎么可能毫无反应?只是驱赶,没有大开杀戒,算秦国君臣保持克制了。”

智氏这边的垦荒团跑到秦国驻军边上开垦土地,等于就是在秦军眼皮子低下进行最直接的挑衅,秦国高层为了大局会忍受,军队这种最为需要血性的集体光靠来自高层的压制根本压不动,乃至于越压制越容易激发出新的麻烦。

再则,秦国高层可以压制中层,中层却不一定压得住基层,乃至于中层也心怀不满,会让中层对基层选择放纵,发生下克上的事件。

这一次,秦国高层一直在进行压制,内部被搞得像是火山那般,不是对外喷发,便是要内部爆炸,反正最终都要遭,看伤到的是谁罢了。

包括仲由在内,有太多人第一次发现还能这么玩,死板一些就认为智宵逼人太甚,有想法的人则是觉得自己又学到了新招。

仲由介于觉得逼人太甚又学到新招之间,性格让他只能沉默着履行责任,学派的定位却是让他事后估计不免要自责一波。

智氏的十七万大军并没有全部向西,其中的八万已经开赴到洛水以西和渭水南岸;九万军队有五万被屯驻在三涂山,剩下的四万屯驻在“潞氏”。

三涂山位于“蛮氏”以北,而“蛮氏”以南便是楚国。这边在几年前爆发血战,楚军想要灭掉蛮氏被晋国抢先,最终“蛮氏”落到晋国手中,智氏进行了接管。

如果楚国要干涉智氏对秦国的战争,他们可以出兵干涉的通道并不多,选择“蛮氏”会是最为迅速的一条进军道路。

智宵在三涂山屯驻五万大军,为的就是威慑楚国,也能进入“蛮氏”有效阻击北上的楚军。

在“潞氏”安排四万驻军则是在威慑晋国内部的其余家族,主要防备对象乃是赵氏。

另外,在“潞氏”和三涂山的驻军,他们分布的位置其实就是一个掎角之势,一旦魏氏想捅智氏的腰子,智氏在两个地点的驻军就会从两个方向进军晋国南部,实施对魏氏封地的进攻了。

魏氏征召了八万大军,其中的三万已经在郑国实施入侵,剩下的五万一样是被分布到各个地点屯驻,防备的对象也是晋国内部的卿位家族。

在洛水以东的智氏私军,他们又被分成了三个部分。

智宵亲率五万来到“高陵”附近,有三万大军则是泅渡到渭水以南。

在渭水以南的三万智氏私军,他们由程朔进行统率,暂时驻扎在“郑县”境内。

程朔得到的命令是听候下一步指示,可能作为泾水交战的预备队,或许会沿着渭水南岸一直西进再渡河偷袭秦国都城。

所以是,智宵已经将部署进行完毕,只等派去谒见秦君盘的人责问秦军为什么要攻击智氏垦荒团,秦国不交出凶手就立刻开战,一旦秦国交出凶手就是另外的玩法。

如果秦国交出凶手,等于他们进行了认怂,到时候智氏的先遣队就不止是作为垦荒团了。

届时,垦荒团做的不再是开垦土地,他们会在泾水边上开始构筑“武城”类型的城池。

这种“武城”是春秋时期的特有产物,说白了就是武装开垦驻点,每一次扩张都是采取这种方式,慢慢“武城”会去军事化,再入住多寡的黎庶,使之成为某个诸侯国的有效统治疆域范围。

了解近代史的人,会看得懂智宵在做什么,那是一段非常不好的回忆。

无论是当前,还是到了以后,智宵所使用的手段都很脏,拿来对付弱国却是极为有效。

在“高陵”附近等候的智宵,等来了秦国交出凶手。

“秦人何至于斯?”辅果很是为当代秦国感到惋惜的样子。

明明是默认的势力范围遭到侵占,奈何没有信心打赢,只能选择憋屈的忍受。这就是弱国的悲哀了。

在这种状态下,一国的高层并不甘心,可是国家的实力不允许采取强硬应对方式,采取的方案也绝对得不到国人的理解。

晋人印象中的秦人一直都穷横穷横的,哪怕知道打不过也要打,才会有辅果觉得当代的秦人不对劲。

范蠡笑着说道:“当今之世,何有诸侯敢于应战十七万大军。”

其实不是没有诸侯敢跟十多万的敌军交战,吴国就不止一次跟动员了十五万大军以上的楚国交锋,败了一次就接着打下一次,前前后后打了两百多年;宋国在成为晋国的跟班之前,一样面对十五万以上的楚军打了好几次,好几次惨到楚军攻到“商丘”城下,硬生生挺住挨了过来。

问题在于楚国出动十五万大军,里面半数以上是从南方抓的野人,剩下的一半是地方贵族凑出来的农夫,剩下的才是正经的部曲。

什么是“部曲”呢?他们就是贵族的私军,属于有正经训练过的兵源。

因为建立汉国的刘邦自认为楚人,尽管是“汉承秦制”的关系,楚国文化也留存下来,间接又影响到了后面的朝代,贵族拥有“部曲”的这种习俗也被保留了下去。

现在,智宵面临着两种抉择,到底是激烈一些逼迫秦国应战,或是缓一手将桥头堡建立起来。

“这一次进行举族动员,爆发出来的问题并不少啊!”

“秦国采取了极致的隐忍,导致内部群涌滔滔,爆发出来的能量绝对超乎想象。”

“动员出现的问题不少,秦国内部矛盾激发,我该怎么选?”

智宵将自己的烦恼讲了出来,希望可以得到有用的意见。

按照顺序应该是辅果先开口。

辅果沉吟了一小会,问道:“可能一战而灭秦?”

智宵就实说道:“便是攻破秦都,类如楚国之劫。”

楚国的“郢”都被吴军攻破并占领,倒是让楚国的内部矛盾消失,上下一心反抗吴国的入侵,逼迫吴军撤离“郢”都,并且吴军一退再退,退到了“郢”都千里之外的大别山才重新站稳阵脚。

遭遇那一大劫的楚国,本来有矛盾的高层痛得太深,少有的进入精诚团结的阶段,倒是让楚国祛除了不少弊病,迎来了新一轮的中兴阶段。

范蠡在辅果与智宵对答完,说道:“臣以为或当退兵?”

智宵能懂范蠡什么意思。

秦国不是外部压迫导致内部矛盾爆发了吗?这个时候智氏退却,秦人的怒火无法发泄到智氏身上,必然是要在内部爆发了。

先后有人讲出自己的见解,多数认为暂时缓一手是最佳的选择。

智宵心想:“也好?先退一波,等秦国自己乱起来,在再次进军?下一次进军,或许能将秦国打成一个游牧联盟?”

那一天绝对不会太远,或许就在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