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410章 意外频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又是三个月过去。

季节来到了冬季上旬,各方竭尽消停了下来。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之中,大批量的人在往智氏西边的封地跑,一时间让那边的人口数量达到十六万。

面对自家的属民或是黎庶往智氏在西边的地方跑,魏氏果然第一个效仿智氏,颁布了谁在“虎牢”以南开垦皆可获得所开垦土地的政策,第二个效仿智氏的家族仍旧是赵氏。

只不过,赵氏并非处在扩张时期,他们拿出来的区域在“晋阳”地以北,也就是“霍人”、“无终”这两片区域。

晋国内部又是韩氏没有效仿智氏,他们围堵想离开的人,同时找智氏要求遣返相关人员。

智申当然答应韩氏会进行遣返,只是也不敢做更多的保证,劝谏韩氏紧跟时代的步伐。

诸夏列国当前有多少人口呢?谁都没有一个精确的数据,只能不那么靠谱的猜测一番。

晋国的总人口在四十年内增加了一百万左右,总数达到五百万上下的样子。

在这四十年期间,晋国并没有大的军事行动,小规模的掠夺战争则是时常爆发,并非赵氏从卫国掠夺的人口最多,智氏、魏氏和韩氏一再从白翟、三戎、狐氏掠夺的人口才是占了大头。

晋国的五百万人口是个什么分布,几个家族各有多少呢?

仅是智氏就占了七十万以上……,不对,到现在已经不止七十万。

不算从范氏、中行氏获取的人口,智氏还抢了赵氏几块封地,获得了三戎之地中的蛮氏和伊洛之戎,给家族增加了将近二十八万人口。

那么,智氏一个家族的人口就有九十八万,快占晋国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了。

在晋国内部拥有人口数量排在第二的家族是魏氏,他们本来拥有五十五万左右的人口,又从范氏、中行氏获得了将近二十万,近期从郑国掳掠了五万多郑人,总人口数量在八十万左右。

韩氏没有对外扩张,他们在内战期间得到了范氏、中行氏的一些封地,其中包括原属于范氏、中行氏的七八万人口,加上本来的五十余万,便是总人口接近六十万。

现存的几个卿位家族中以赵氏最亏,他们在内战中得到的封地还没有后面被剥夺的多,范氏、中行氏主要也是针对赵氏,倒是赵氏在内战中经济损害和人口损失都极为惨重,战前还有五十余万人口,战后却减少到不足三十万了。

问题来了,晋国的总人口数量明明接近五百万,智氏、魏氏、韩氏、赵氏加起来两百六十万左右,剩下的二百四十万是个什么情况?

这两百四十万中,公族占了约六十万,其余则是解氏、张氏、窦氏、胡氏、梁氏、阴氏等等中等家族或小家族的人口。

也就是说,智氏、魏氏、韩氏、赵氏的体量偏大,不等于晋国只剩下这四个卿位家族。

那些非卿位家族一般就是投靠某个卿位家族,哪怕成为附庸也不能将他们的人口算在某个卿位家族数据里面。

而晋国公族还掌握六十万人口,怎么看都不应该那么弱,情况就跟那些中等家族或小家族的情况相同,公族封君的数量着实太多,一个个都有自己的主张,挂着公族的身份却无法团结一致,又不愿意听国君的话罢了。

智氏一个家族就拥有近百万人口,无论怎么看都显得极其夸张,打从事实上也真的很夸张。

当前有多少个人口超过百万的诸侯国?也就楚国、齐国、吴国、秦国、宋国这五个。

接近百万人口的国家有鲁国和郑国、燕国。

楚国的总人口应该有个四百万左右?

齐国总人口约两百八十万。

吴国因为这些年扩张迅猛,总人口增加到了一百八十万的样子。

宋国总人口稳定在一百六十万左右。

秦国应该下降到一百五十万左右?

鲁国也是疆域面积和人口总数一直在下降的诸侯国,总人口应该是在八十万?

郑国同样难受,之前跟宋国摩擦不断,现下正在遭遇魏氏入侵,人口约有个八十万。

燕国这个一度失踪近百年的国家,哪怕现在都还像是被蒙上一层面纱,总人口数量应该不超过九十万?

剩下的那些诸侯国不用介绍,大一点的曹国也就十来万人口,小到袖珍程度的薛国总人口数量绝对不超过三万。

所以曹君阳的脑袋指定是有点病,怎么敢以十万人口就想着要争霸呢?

没有提到的卫国,他们的疆域面积在当前列国属于中等偏上,只是全国的总人口已经不足四十万了。

在很长一段历史中,人口的数量多寡与实力挂钩,尤其是科技并不发达的时代。

人口越多就代表劳动力更多,兵源方面也更足够,科技代差不是那么夸张,内部不是乱到一定程度,掌权者的脑子稍微正常一些,弱真的弱不到哪去。

有过很多的例子,例如沙俄就是依靠人多保证兵源充足,能够在欧罗巴充当推土机。

沙俄一出动就是十多万大军,普鲁士再能打上限也就三五万部队,便是普鲁士能够扛住一波,沙俄也能出动下一梯次的十万大军,总体实力不在同一层次,沙俄慢慢磨都能将普鲁士给磨死了。

同理,诸夏的很多王朝人口够多,便是匈奴、鲜卑、突绝(故意错字)、契丹、女直等势力再能打,中原王朝自己不内乱,他们顶多就是在边疆袭扰,等中原王朝缓过气来就要被拉清单了。

第一次中原地区沦陷,不正是诸多军阀来来回回打了近百年,期间爆发多次大型瘟疫,使得北方人口下降到不足百万才出现的恶果吗?

至于全国人口总数有保障,但是无力对外一直被欺凌,属于当权者的无能了。

智宵收到消息,率军北上的辅果彻底将白翟给灭掉了。

那是秦军的主力一直不出现,同时智宵没有马上西进攻打秦国都城的计划,屯兵在泾水上游的辅果重新北返,一举将在开大会的白翟诸部首领擒获,一众首领光棍地选择并入智氏,致使白翟作为一个势力从史书上消失了。

得到白翟灭亡消息的智宵开心吗?其实开心个鬼啊!

如果晋国想灭掉白翟或进行驱逐,前几代人早就能够做到,压根不用等辅果率军前往。

白翟处在哪一片区域?他们的栖息地在大河中上游西边,当地的山林遍布且地形无比复杂。

说白了,晋人主要以农耕出产为生存手段,不是过那种游牧、渔猎和采集获取食物的生活方式。

遍布山林代表难以开展农耕,抢下那种地皮就是让地图上的势力范围显得更大,交通限制注定木材与矿产运不出来,事实就是实际好处几乎没有,极可能还要不断投入资源保证地盘仍旧在版图之内。

“我非但不能责怪叔父,还要帮忙擦屁股!”智宵出了无语就是无奈。

白翟那片地方对于当前的智氏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占下来还要跟义渠、朐衍、林胡比邻。

朐衍和林胡可以忽略不计,两个游牧部落联盟压根不敢招惹晋国,他们知道跟晋国成了邻居,一众部落只会拖家带口远离晋国的边境。

义渠不一样。

约从五十多年前开始,义渠就接连不断找秦国的麻烦,双方爆发五万人规模以上的交战就超过四次,平时的小摩擦就没有消停过。

这么说吧,当前的游牧族裔之中,以义渠和东胡最蛮横。

义渠盯上秦国,没有出现意外会一盯就是两百五十多年之久,双方的恩怨情仇直至秦宣太后“献身”才得到终结。

东胡是一个很古老的游牧族群,追溯起来应该跟殷商建国的差不多同一时间段出现。他们的栖息范围扩张到燕国边上之后,一直到燕国被秦国吞并都没有停止南侵,直至冒顿崛起才被打得分裂成为鲜卑诸部。

在智宵看来,东胡什么的压根不用去管。

等待智宵需要去管的时候,大概要等“四海毕,天下一”的那一天了。

现下跟义渠当邻居却不是一件好事!

智宵并不想学秦景公,邀请异邦之主会盟,再干出与异邦结盟的事情。

事实是什么?哪怕智宵想学秦景公,联合义渠一块攻打秦国,义渠也不是白翟或其他赤狄。

更现实的是智宵认为义渠不配与自己一块分享秦国!

在智宵的战略中,智氏就是要取秦地而代之,再以秦地为基业,尝试一举扫灭天下诸侯。

如果智宵这一辈人做不到,占据秦地也会让子孙后代有足够的本钱,再不济也能割据一方几百年。

到冬季中旬的时候,晋国都城“新田”来了齐国的使节团。

作为正使的人是田乞,副使阚止。

因为智宵人在“新田”的关系,自然需要参加款待使节的宴会,当场得知田乞是代表齐国前来请求帮助的。

很难得啊!

齐国一直以来就没有服过晋国,时不时傲娇捣乱也就罢了,有那么几次还公开挑战晋国的霸主地位。

当然了,齐国冒头一次,就要被晋国摁在地上捶一次,要命的是齐国并不气馁。

“东南蛮夷挑衅伯国(晋国),先君时时气恼,寡君亦愿为伯国惩戒吴国。”田乞是不是喝多了?

事情的经过是,齐景公得知吴君夫差打赢越君勾践,又在勾践投降后打成奴仆之身。

齐国一直自命不凡,历任齐君也秉承恢复霸业的理念,没有发生什么事情都爱对列国挥斥方遒,齐景公哪能够忍受吴君夫差干出那种有辱君权的事情。

当时开口谴责的一国之君并不少,独独齐景公派遣使节去吴国都城“吴”当面斥责吴君夫差,搞得吴国君臣非常不爽,双方从打口水仗,演变到吴君夫差派军走沿海航线偷袭齐国,发生了真正的两国交战。

晋君午一脸好奇地问道:“吴军复又北上?”

齐国遭到吴国入侵是去年的事情了。

那一场诸夏首次渡海的抢滩登陆战,列国君臣听说以吴军主动撤军落下帷幕,交战过程则是知之甚少。

单纯从吴军主动撤军来说,无疑是齐国获得了那一战的胜利。

只不过,有点脑子的人都应该明白是齐国吃亏了。

毕竟,战争是爆发在齐国境内,打碎点坛坛罐罐,踩死什么花花草草,不都是属于齐国的财产吗?别说吴军攻下了齐国的三座城邑,一定要狠狠地进行洗劫啊。

齐国连晋国都不服,怎么可能会惯着吴国?更不用说齐国之君在吴国入侵之后薨逝了。

是的,齐国的国君病逝了,得了“景”这个谥号。

因此田乞这一次过来的名义是发讣告,也肩负邀请晋国派人前去参加新君继位的任务,真正要干的事情则是请晋国帮忙。

田乞面对晋君午的提问,左右而言它。

现在爆发战争不存在突然性,开打之前当事者必然会收到消息,只是看两军的碰头突不突兀。

这一次吴国从海上入侵就属于齐国没有事先料到,以至于齐国认为吴军会借道鲁国,事先在“艾陵”集结大军,得知“莱”地沿海遭到入侵才急赶过去。

吴国从海上突然袭击了一次,尽管没有跟齐国水军交战,北上沿途就沉了不少战船,水军哪有可能隔年就再次北上?

田乞看到晋国君臣皆面露不悦的表情,斟酌了一下下,说道:“听闻吴国操戈不止,驻军便在‘钟吾’地。”

智宵知道“钟吾”地在哪,它就在鲁国的边上。

那样看的话,明年吴国再次渡海北上可能性不高,由陆路借道鲁国入侵齐国的可能性则是存在。

只不过,智宵提前知道了答案,北上的吴军要打的不是齐国,选定的入侵目标是莒国。

这个莒国同样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属于东夷的一份子,后来才接受周王室的册封。

莒国在前600年左右曾经阔过,一度压着齐国可劲欺负,后来被晋军顺道教训了一次,随后陷入了持续的衰弱。

智宵安静地听了一段时间,只听扯来扯去就是没有讲到主题,感到不耐烦便问道:“如何相助齐国?”

智宵的一句话让内外众人皆是愣住。

晋国肯定要帮齐国,只是怎么帮显得很重要。

田乞最先反应过来,一副大喜的模样,说道:“请伯国遣使往鲁国!”

话说,这又关鲁国什么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