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419章 专业人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智宵无意对公子昂怎么样,甚至都不会进行审问,该给的待遇一应不缺。

在外围秦军不过来支援的前提下,位处泾水西岸的“侯丽”就是一座孤城。

攻打孤城的话,其实真的不用在乎城内有多少守军,敌方没有派来解围的援军,孤城注定是要失守,差别无外乎就是能坚持多久罢了。

智宵既然过到泾水西岸,没有可能跟再撤回去,一定会长期进行驻军。

那么,哪怕智宵不对“侯丽”实施攻城,孤军无援的“侯丽”要么是困守饿死,不然只会迫于无奈开城投降。

智宵之所以不像围困“泾阳”那般,围困“侯丽”到守军自行崩溃,无非是作为主将的公子昂送上门来,守军陷入没有指挥官的状态,认为可以轻易拿下罢了。

事实也如智宵所预估的那般,攻城部队展开攻势,指挥链混乱的秦军哪怕拼死抵抗,不到一个时辰攻城部队就占领了城墙,花费约四个时辰就将“侯丽”攻陷了。

在事后,智宵得到战况汇报。

己方伤亡不足千人,其中战死人数两百余人。

守军一方一共有六千多人,有四千余人最终成为俘虏。

这种事情要是发生在变法之后的秦国会显得极其不可思议,变法之前的秦国发生类似的事情却是稀松平常。

变法之后的秦国,惨败也仅仅是“长平之战”后,秦国任命郑平安为主将继续率军东进,结果被赵军围困,两万余秦军在郑平安的命令下投降。这是秦国在崛起之后,战国时期唯一一次主将下令投降的案例。

然而第一个打破秦军不可战胜神话的人却是马服君。

正因为马服君是在秦国崛起后唯一一个正面击败秦军,并且迫使秦军主将下令投降,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马服君则是被赵国神化了。

其实,这位马服君唯一一次的大胜发生在“阏与之战”期间,之前和以后真的没有什么战绩。

智宵跟公子昂客气,对待其余秦国贵族也不苛刻,乃至于对小兵兵都进行优待。

倒不是晋国有优待俘虏的传统,纯粹是智宵已经将秦地视为囊中之物,才不愿意增加秦人对智氏的仇恨,相反想用怀柔的手段来争取秦人。

智宵招来范蠡,说道:“此些秦人送往洛水之西,抵达可使之开垦,具体如何行事,你且与冉有商议。”

范蠡听懂了。

春秋时代,俘虏了敌军一般有两种后续,第一种就是战俘自己赎身,第二种是在战俘无法赎身下成为奴隶。

范蠡的理解是,智宵不将那些秦军战俘视作奴隶,只是又不好做得太明显,让范蠡和冉有想办法将他们给吸收并消化掉。

不是有来自列国的人跑到智氏控制的秦地开荒吗?作为总负责人的范蠡已经积累了相关经验,副手冉有在基层行政上也展现出了不俗的能力。

现在正是列国投奔过来的高峰期,一个月内跑来了近三万人,更多的人还在迁徙路途中,估测在今年会迁徙过来至少八万人。

列国的贵族已经在阻止迁徙潮,他们的做法相当简单和粗暴,逮住人之后挑一些来杀鸡儆猴,倒是有效地恫吓了大部分想迁徙的人,只是没有颁布补救政策,仍旧有人在逃离家乡。

这一次其实对智氏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能够将人吸引过来,不能妥善安置,势必要成为反面例子。

冉有在大河之边负责接待迁徙而来的人,其中包括赠予每人三个月的口粮,出租用于开荒的各种工具。

怎么不是连开荒工具一块送?并非智氏花不起那个钱,跟当代的思想有关联。

事实上,哪怕是赠粮都超过界限,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放贷。

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天上掉馅饼这么一回事,出现天灾人祸不存在赈济一说,朝堂有所反应也是使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更多的时候是朝堂任由灾区的人自生自灭。

春秋时期就有以工代赈了?多么稀奇的事情,类似的救灾方式在上古先秦并不缺乏相关例子。

原因在于上古先秦时代,中枢没有义务无偿帮助地方,真正该为地方负责的人是贵族。

说白了,土地和人口都属于贵族,好事或坏事与中枢没有直接关联,凭什么让中枢为贵族去付出?

大一统时代之后,国家变成了君王的私产,从法理上来讲君王享有一切,出了天灾人祸由君王指派人手止损或是挽回损失,不是应该的吗?

而变成无偿赈灾,其实就是拿出人们平时的奉献,用于该用的地方,正是所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是并非每一个朝廷都这么想或能够办到。

智宵需要知道秦人能不能收买。

若是看各种影视和小说,大多数的作品里面的秦人乃是死硬分子,宁死不愿意背叛秦国。

从史实去看,崛起阶段的秦人确实比较死硬。

只看王朝末期的表现?哪一个王朝的末期不是群魔乱舞。

轻易拿下“侯丽”之后,智宵没有选择立刻西进,留在“侯丽”监督构建泾水西岸的桥头堡。

在这一段期间,泾水上的浮桥应该再增设几座,找到“侯丽”或“泾阳”、“麻遂”的河段浅滩位置建设永固桥梁。

浮桥这种玩意,一次泄洪就会被摧垮,一般就是临时使用而已。

永固桥梁是什么意思?就是完工之后可以长期使用。

智氏要长期占据,怎么可以没有永固桥梁,一座都还嫌少,能更多才是最好。

比较令人郁闷的是,智氏……,或者说整个晋国,压根没有人掌握建造永固桥梁的技术。

其实,掌握建造永固桥梁的诸侯国真没有几个,秦国是其中的一个。

所谓掌握架桥技术,不是架设在水沟或小溪的桥梁,指的是在水面宽度起码五十米以上的河面架桥。

有相关的历史片段记载,周王室搭设“孟津”大桥以及晋国搭设“棘津”大桥都是由秦人担任总工程师,只是史书上找不到那个秦人的名字。

智宵不能说完全不懂架桥,只是掌握的知识很有限。

普通的构筑桥墩,再架设长形物体之类,其实当代懂得的人也没有几个。

“窦大夫且看此法可不可行。”智宵说话的对象叫窦和。

这人是目前的窦氏之主,父亲叫窦犨。

有些家族掌握着独门秘籍,凭借家族的传承能够混得极好,乃至于成为千年世家。

当前的窦氏是一个掌握高端水利知识的家族,同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家族或个人能够超越。

因为窦氏是唯一一个在大型水利工程有足够技术储备和实际施工经验的家族,他们不止在晋国享有很特别的地位,列国也是极其推崇和尊重。

孔丘就不止一次盛赞过窦氏,公开说晋国只有两位贤人,其余与飞禽走兽无异。

也就是晋国有权有势的人懒得跟孔丘计较,要不然派人去鲁国朝堂责问,信不信孔丘不死也要脱层皮?

而孔丘说的贤人便是鸣犊和窦犨,后者在四年前逝世。

窦和看着远处筑造完毕的桥梁,看脸色能看出感到惊奇。

那一座桥梁是智宵亲自督造,总耗时将近三个月。

桥梁长度约六十五米,选的位置在“侯丽”东北边十公里之外的浅滩,用来当桥墩的巨石从“麻遂”北部二十公里外运过来。

这一座桥梁的桥墩高度约四米,桥面全部采用木材结构,也就是用巨圆木铺设,再铺上一层泥土,类似结构有三层,上层桥面还用了沥青泥,两边设置了木栏。

怎么有沥青?因为智氏封地内有油矿,位置在“大荔”那边。找到油矿不用过多加工,将沉淀的沥青泥挖走就能拿来铺路。

用沥青铺路这种操作在秦一统时期就已经出现,用于上郡的“秦直道”上面,取用的沥青就有来自“大荔”这个位置,另外的沥青来自蜀地。

窦和对智宵懂得架桥技术已经感到惊讶,一番巡视下来更是赞叹道:“下军将乃是贤人啊!”

谁都知道下面能够支撑,上面再架起物体可以作为桥面,但是想架桥的难度仍旧很高。

智宵为了这一座桥梁都搞了龙门吊,要不然巨石怎么放在河床,巨圆木怎么铺上去,不使用工具真的办不到。

因为相关工程机械已经运走的关系,窦和真的想象不出巨石和巨圆木是怎么进行安放,想问又不敢开那个口。

没有相关的攻城器械,有建设桥梁的理念,讲实话就是理念无法实现。

其实,窦和不敢开口就对了。

当前没有“专利权”这项律法,但是只要谁敢窥视独门秘笈就是等于不死不休,窦和有再大的好奇心都该忍住。

懂得架桥就是贤人了吗?就事实来说,还真的是!

有智氏建设的这一条桥梁,看着能够长久使用,军队能走,其余人也能走,能够方便他人怎么就不是贤人呢?

智宵知道窦氏也有架桥技术,邀请窦和过来是进行检验。

毕竟,智宵认为自己不是专业,建桥之后想长久使用,肯定要让专业人士看一看的。

窦和巡视下来没有发表一言一语的评价,只是一再赞叹已经说了答案。

做成一件事情之后,得到赞美会令人产生满足感,智宵自然也不例外。

智宵将窦和邀请过来当然不是只有一件事。

眼见着智氏都扩张到了泾水西岸,泾水以东的布局就应该真切实施下去了。

现下有超过三十二万人在泾水东岸到洛水西岸垦荒,他们将土地给开垦出来,水利工程没有补上的话,产生的问题将会非常严重。

智宵在事先制止开垦的人随意挖掘水沟,说明会动用家族力量来建设水利工程,规划水利工程的便是窦氏。

从窦氏得到委托,到智宵这一次将窦和邀请过来,时间已经过了将近一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窦氏的族人大肆出动,他们勘察了附近的水系,实地探勘了地形,真正的动工却是还没有开始。

讲实话就是这样就对了!

要做事之前,尤其是大型水利工程,怎么可能是说干就干,一定要事先进行勘探,再根据勘探的信息进行规划。

没有相关的专业,即便有人已经将计划做出来,并且工程已经进行了大半,半途接手的人非但干不成,甚至可能将整个工程给搞砸了。

这种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智宵想要建设水利工程的这一片土地就有一次。

那是郑国负责水利工程,秦国庙堂发生争斗,间谍身份暴露的郑国被囚禁,公族抢夺了工程指挥权,公族把工程给搞砸,秦王政不得不将郑国放出来继续指挥工程实施。

窦和当然知道被召唤过来没有那么简单,不等智宵过问就主动进行汇报。

总的来说,当地确实进行大型水利工程,窦氏做的计划跟两百多年后的郑国差不多,实地利用泾水、洛水和渭水。

根据窦和的汇报,他们打算先从泾水河段的工程开始,先期挖掘一条长度在一百七十里(每里300米)左右的水渠主干道,随后再挖掘其它次干道。

“人工两万,一年可成。”窦和说得信心满满。

智宵在水利工程上面所懂甚少,只是什么样的工程动用多少劳动力有基本概念,心想:“这是窦氏的先期试水吧?”

要说的是,窦氏一家子的情商也高,看出智氏迫切想让泾水周边有产出,优先选择了泾水的水利工程。

智宵将窦氏奉上的工程图纸看了一遍又一遍,讶异地发现跟自己记忆中的郑国渠高度相仿。

这怎么说呢?哪个地方要实施什么工程,受限于地形的因素,专业的人去进行规划,拿出来的方案大概率是重合的;换作不懂行的人,拿出来的方案就是各有答案了。

智宵没有一整年的时间,很温和地问道:“若是予五万人,可在何时竣工?”

窦和没有马上回答,心算了一小会,说道:“可在八月内竣工。”

什么情况?

用两万人在一年内能够办成的事情,增加到五万人只是节省了四个月的时间。

要不怎么说窦氏在水利工程是专业的呢?同一个工程,真不是无上限增加人手就越节省工时,要看的是实际效益。

智宵问了一下原因,了解过后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