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424章 你们别过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智宵利用自己的知识量搞学派,会被称呼什么名字?

到“百家争鸣”的时代,少数学派会被冠上创始者的“氏”来作为名字,例如墨翟创立的墨家;更多则是以学派的核心理念进行命名,例如兵家学派、农家学派、纵横家学派、等等。

有一点可以肯定,若是之前已经有先人提出过相似的理论,肯定不能采用“氏”来作为学派的名字,比如孔丘是在周公的儒学进行改革和创造,要多大的脸和多么无知才会冠上孔学这个称呼?

或许也不是无知?更可能是一种鸠占鹊巢。

智宵拿出来的知识,大多数绝对属于当代未有。

只不过,智宵的那些知识就是到了现代之后,由“前人”去进行和研究和积累而来。

“肯定不是什么知识都拿出来教,有些知识一旦传播出去必成祸害。”

“现在教导学生几乎是老师想到什么就教什么,没有系统性的规划……”

“我应该先确认进行教导的学科,明确进行该有的细分,再展开教育。”

“当前的人最渴望的知识是什么?管理学被视为首重,再来便是兵家知识以及农业知识。”

“别人搞教育用私塾模式,我搞教育……,必须往体制化了来搞!”

其实,诸夏早就在进行过管理学教育,只不过是每个家族内部教,还会进行很详细的身份划分,继承人进行全套培养的精英模式教育,其余人则是进行专项教育。

家族的继承人在未来要承担起整个家族的管理,不懂怎么管理势必让家族陷入混乱,很多东西是往精确了在教。

至于其余人搞的专项教育,说白了就是事先就将某人限定在那个领域,他们只需要懂得自己职责范围内的知识就行了。

所以,精英教育和快乐教育这种做法,早就存在于诸夏大地,并不是到了现代才被西方创造出来。

类似的教育方式在诸夏大地进行了数千年之久,结果就是人与人有时候比人与狗的差距更大。有一天某位伟人决定展开应用教育才提供同等的机会给予全体国人,进入到完全比拼努不努力与有没有天赋的时代。

智宵要进行的教育模式该是怎样?

“我现在的师资最多不会超过三百,再多就会影响到其它领域,全面的普及教育根本办不到!”

这种困难在历朝历代都有,每一个时代所遭遇的困难则是都不一样。

在智氏,智宵可以使用强制命令要求某些人去当教师,只是不能让他们待在教师岗位太久,不然哪怕待遇再好,最终教师一定会跑光了。

另外,教师教导的人群有要求,起码要是“士”阶层以上的子嗣。

什么情况这是?

待遇很好还会让教师跑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特殊阶层,想要的是建功立业来发展家族,教导学生并没有掌握民生或军事上的权柄,很难短时间内将家族发展壮大。

至于学生在身份阶级上的要求?知道当代的特性,例如黎庶踩到贵族的影子就是犯罪,奴隶不能走贵族走过的道路,立刻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敞开了来讲,便是人与人因为阶级不同而有了区分,觉得自己是人上人,一点都不乐意跟底层有任何接触,甚至觉得有所接触就是受到了冒犯。

智宵在“潞氏”奋斗期间收了不少“徒”阶层的子嗣,等他们学成在某个岗位发光发热,建立功劳得到阶级上的提升,很快在思想上出现了转变。

那种转变就是,他们认为自己也成了人上人,一点提拔困苦之人的想法都欠缺,相反会下意识地阻止底层的人奋进。

为什么从底层爬起来的人,他们会阻止其余人用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存在的岗位就那么多,害怕他人通过努力来取代自己啊!

现在讲阶级,往后论财富,相似的内卷永远存在。

智宵喊来了冉有,问道:“若是广肆讲学,河西可听讲之人多寡?”

迁徙到秦地来的人,过关卡期间会进行粗略的记录。这个也是智宵能够得知移民来自哪里的原因。

在进行安置的时候,每一个聚居点都需要管理者,设立邑、乡、里、村、社就需要对身份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了。

冉有就是负责进行登记总汇的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新一次,用以确认增设了多少定居点。

“广肆讲学?”冉有先是有些懵,随后感到震惊。

用到“广肆”这个词,代表的不是每一个家族搞私塾,用来教导家族内的成员。

冉有其实能够察觉到智氏在扩张之后,出现了极度缺乏各领域管理者的现象,以至于做出了饥不择食的行为,任用了大批新迁徙过来的移民当皂和胥。

那些被提拔起来当小吏的人,他们并非普通黎庶,用更后面的说法,算是“寒门”的类型。

普通黎庶就是一无所有,包括没有掌握知识,没有作为管理者需要的才能。

既然没有任何的知识储备,最起码的记录文牍和阅读行政文书都办不到,怎么来当一名管理者呢?

缺什么就补什么的真理之下,冉有能够理解智宵对有用之人的需求,本身也提出过请求,希望智宵能够从其它地方调来更多的小吏,着实没有想到智宵要的是在新移民里挑人进行培训。

这个属于冉有理解错了。

智宵哪怕是想挑人培训,挑的也只会是老班底,才不会从新移民里面挑人。

人有分亲疏远近,任用更熟悉的人属于理所当然。

说难听点,在用人这一方面,用平庸的熟人,属于互相熟悉;有个陌生人确实很有才,关键在于互相之间没有接触过,对陌生人完全不了解,用起来肯定存在顾虑啊。

智宵放着在智氏治下生活了几代的人不培养,去培养刚到智氏治下生活的人,脑袋指定是有点病。

换作新移民中出现人才,知道之后去进行吸收以及任用,倒是一点毛病都没有,就是一定会让老人感到不爽。

智宵讲过自己的想法阐述了一下。

既然智氏要长期栖息秦地,以后的发展重心也是在秦地,规划出一个用来教书育人的基地,是不是没有什么毛病,甚至可以说是高瞻远瞩的一项事先规划?

而智宵第一批教导的人,选择的就是在智氏治下生活了几代那一批人的后裔,优先的肯定是大夫爵的子嗣,“士”与“徒”阶层则在次级梯次。

那么,阶级本身就已经僵化,智宵为什么不选择黎庶阶层来教育,岂不是让阶级变得更为固定,底层的上进通道会被堵死?

之所以说会被堵死,根本原因在于岗位真的就那么多,一个人占了坑就会少一个坑,既得利益群体也必然会去堵死更底层的人的上进通道。

问题在于智宵现在不能缺了基本盘的支持,敢绕过大夫爵、“士”和“徒”去培养普通黎庶的子嗣,完全就是在制造矛盾,极有可能被大夫爵、“士”和“徒”所抛弃。

这种问题也是历代统治者面临的麻烦,很清楚某个阶层已经尾大不掉,想培养出新一批的人,必然会遭到既得利益集团抗击乃至于抛弃。甚至新培养出的那些人,他们要么投向老牌利益既得者,要么就是小猪崽自己变成了恶虎。

智宵是带着前世的知识穿越而来,后面又历经了两次重生,怎么会不知道权力的甘美。

同一个人,一旦掌握了权力,跟没有掌权之前,再不愿意承认或进行否认,打从事实上就会变成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屠龙勇士变成新的恶龙,一定会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智宵更加清楚一点,任何的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社会的进化讲究的是因势利导以及应时、应势、应变,步子太大绝对会扯到蛋。

事实上,智宵保证所有阶级的上进通道不被堵死才是正确做法,不是一下子舍弃原有既得利益者,不顾后果地丢掉自己的基本盘。

“立都于泾水之边,学堂自是社于都城之内,它处之人可来求学。”冉有心情还是非常激动的。

冉有的激动不在于智氏想要广开民智,想到的是智氏这么干给了孔门之儒天大的机会。

智氏很强大,比许多诸侯国都要强大。

强大的智氏拥有谁都羡慕的资源,一旦某个学说能在智氏内部开花,可以成为智氏的主流,再向其它势力进行辐射绝对更加事半功倍。

智宵看到冉有的情绪变得非常激动,心里的警铃立刻狂响了!

孔门之儒恐怖的地方在哪?不是他们的学问有多好,在于报团取暖已经成为常态,并且极其擅长融汇其它学说。

智宵要的是自己创立学说,可不是想要推广儒学啊!

历史上发生“独尊儒术”之后,其它的学说并没有消失,其实是被儒学内部的很多学派给吸收,或是它们主动伪装成了儒学。

孔门之儒的强大和弱点在于人多势众,要是让孔门之儒的门徒在智宵创立的教育体系占有位置,历史上很多学派的下场一定会出现重演。

那么,智宵能够明令严禁孔门之儒的门徒不参与吗?可以是可以,只是会很伤人心,只能采取其它方式来杜绝了。

话题到一半,智宵主动改了议题。

冉有并不知道智宵想要创立学说,尽管在与智宵互动,脑子里想的却是怎么在智氏展开的教育中壮大孔门之儒。

类似冉有的人不止有,并且是孔门之儒的特色。

孔门之儒在弱小的时候,日思夜想的就是增加“自己人”的数量,等壮大则是时时刻刻想要消灭能够威胁自己的学派。

徒子徒孙会有那种思想源自学派创立者,孔丘在鲁国为了抢夺学生到了得势就杀人的程度,并且一开始就已经展露出很严重的排它性质。

孔丘那样做有错吗?不好进行评价。

中今中外的史书只告诉人们一个事实,想将伟业的做成话,还真免不了当独夫。

同时,独夫不代表就是民贼。

智氏在今年就会开始启动大工程,只不过不是修建新的都城,智宵选择优先启动水利工程以及函谷关的工程。

用作水利工程的劳力将会达到五万,由窦和作为总工程师。

函谷关则是交给了辅果,动用的劳力多达十万。

在大河以西的筑城不马上启动,不代表不去做先期的准备。

任何的工程都有一个准备材料以及所将使用的工程机械,真不是召集多少人就算完事了。

工程中最不能缺少的材料便是木材,主要用来打造各种器械以及做成支架,另外当前时代的大多数房屋也会使用到大批木材。

泾水以东不是在搞大垦荒吗?好些地皮就是需要将树林清理掉,那些树林大多已经存在无数年,并不缺少需要几个人合抱的参天大树。

只不过,并非每一种树木都适合拿来使用,大多种类的树木只适合拿来当劈柴烧。

“教学场所确实只适合安置在都城啊?”智宵之前还想专门划地建学城,权衡下来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会很多很大。

没有任何生产的地方,一应所需都依靠它处运输而来,以当前的时代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专门划个地方建学城,几百数千师生日的常保障,一小段时间从外运输可以撑得住,时间一长绝对撑不住,哪怕有能力可以长时间撑住,该多耗费多少人力和财力呢。

“先用至少两年的时间收集都城所需的材料,三年之后启动筑城工程,届时连学宫一块修建。”

“在这三年的时间之内,我争取灭掉秦国,或是将秦人驱离得远远的。”

“三年的时间也足够优先培养出一批人在日后充当教师吧?”

智宵要感谢这个只要能说通家族核心成员,一定能将计划实施下去的时代,并且这个时代对大工程启动的经验远超其余时代的王朝。

智氏的一百三十多万人,每一位都直接受家族管理,受到征召的人还不会心生怨言,只会埋头苦干完成任务。

这是真话!

纵观整个春秋时代,没有发生过一次起义。

盗跖起义?许多史学家说盗跖根本是虚构人物,历史上根本没有,只是在《庄子》中提到过。

不是这种前提的话,智宵就需要回忆一下隋炀帝的下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