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439章 确实是智宵的风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智宵知道一再施加压力会让楚军生变,事先就料到了这个结果。

而楚军经受的压力不止是来自晋军,还有楚国庙堂带来的压力。

所以,并非智宵接手晋军指挥权才让楚军感到压力十足,其实在战事不利之后,楚军就一直在承担双重压力了。

这一战由于白公胜想向郑国复仇而爆发,必将因为无法大仇得报而生乱,结果早就注定了。

楚军临战的时候崩溃,主将率先调头就跑,大多数楚军丢下被晋军咬住的友军也跟着跑。

不明就里的楚军跟着白公胜的旗帜跑,他们从这一刻起被裹挟,成为白公胜又一次复仇的力量。

怎么又是复仇?

楚国令尹子西用会帮助白公胜向郑国复仇的承诺进行召回,等待白公胜向郑国复仇期间却连发十一道撤军命令。

尽管向郑国开战是白公胜的私自行为,并且还违抗了救援秦国的命令,但是白公胜依旧将子西的行为视为背叛,互相之间没仇也要变成有仇了。

白公胜对郑国展开复仇的执念很强,根本不会去区分这次事情的对与错,用修饰词汇描述叫报仇心切,往难听了说其实已经变成一条疯狗。

疯狗逮谁咬谁才是正常操作,不是吗?

智宵只让晋军追击到“长葛”和洧水北岸,不准跨过两条界线。

一追一逃的追逐战进行了四天,发生在“新郑”郊外的大战,以楚军最终战败落下了帷幕。

“俘获楚军两万三千余人,缴获辎重无算。此战,我军大胜。”魏驹心很痛,以至于明明应该兴高采烈,说话的语气也该振奋,结果是用颤音在总结。

明明一推就倒,结果临阵换将了啊!

本该属于魏氏的大胜,转手让给了智氏。

魏氏欠下智氏一个大人情,结盟之后的主导权也交给了智氏。

这一次,等于魏氏因为看不清局势,一次事件中吃了三个亏。

偏偏魏氏怪不得谁,换将是由魏氏主动提出,结盟也是魏氏主动提起。

“下军将威武!”魏驹忍着心痛,率先高声欢呼。

韩庚、赵毋恤跟上。

随后帐内有幸听取总结的众人也跟着高呼。

很快,帐外也传来了“下军将威武”的呐喊声。

胜利者无错,理应享受万众欢呼,获得应有的爱戴。

对于已经参战一年多的新军来说,他们可算获得了胜利,之前的辛苦与付出得到回报。

刚刚参战的下军就不用说了,少有流血取得一场大胜,参战人员免去一年的税,接下来还能分润战利品,肯定很开心的嘛。

智宵等欢呼停下来,一脸骄傲地说道:“本将虽有威名,岂料公子胜惊吓以致不敢交战。”

这是在自吹自擂吗?

有一个人明明没有什么战绩都敢自我大吹特吹,甚至每战必败都还接着吹,吹出一个偌大帝国。

直接点名了!

那人便是汉高祖刘邦,一生罕有率军打赢的胜绩,最大的一次战绩只是趁关中空虚进逼咸阳,获得秦三世子婴率众而降。

刘邦从汉中王变成汉高祖,不是带兵打仗有多强,强在善于用人,用了萧何统管后勤,再让韩信冲锋陷阵。

当然,作为最高领导者,其实会用人也就够了,打天下的是其余人,坐天下的则是刘邦,属于没有什么毛病。

很多时候自我吹嘘很有必要,不止要自己逮住机会就大吹特吹,还要派出无数人手到各处鼓吹,声望与威名大多就是这么来的。用雅一点的方式来解释,叫养望。

好些人就是用这种方式,以白身在出仕或跌倒再站起来的第一时间获得高位,如诸葛亮、殷浩、庾亮、王安石等人。

那些人有的功成名就,有的中途崩殂,有的遗祸后代,能够一出仕就获得高位的原因就是他们有很大的名声。

古时候玩的是:天不生某某,万古如长夜。

到了现代的玩法:各种莫名其妙的通稿一大堆,自媒体各种吹或黑,吹属于尬吹,黑能够黑红,量身设计再对号入座打造各种“流量”。

智宵那不叫吹,完全就是在讲述事实。

他十一岁出道,至今从未有过败绩。

打赢白公胜统率的楚军?这已经是智宵第二次取得该成就了。

所以,智宵是在向魏驹喊话:别纠结,也不要懊恼,白公胜面对魏侈还能坚持,碰上我不敢继续打,真心挺正常的。

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有许多例子。

之前已经发生过的例子就有范鞅能率军殴打任何人统率的齐军,结果司马穰苴担任齐军主将吓得晋军不战撤离。

再往后的例子更多,对历史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卫青没有崛起前,汉帝国面对匈奴采取守势,等待卫青为汉军主将开始对匈奴展开反攻;霍去病横空出世,更是打得匈奴只能唱“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悲戚歌谣,玩了一手武将巅峰的“封狼居胥”壮举。

难道是汉帝国不想反击匈奴吗?肯定不是!

主要是汉帝国面对匈奴采取守势的时间长达四五十年,将军们平时研究的就是怎么防守,汉武帝手里没有用来担当反攻角色的将军。

当时,最为出名的两位将军,也就是李广和程不识,他们不是没有主动出击过,李广主动出击不是战败被俘就是迷路,程不识多次出击的战果寥寥,怎么就轮到卫青和霍去病取得那等战绩。说白了不就是思维和能力限制了可取得的战绩高度吗?

而卫青和霍去病能够对历史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不止是他们作为汉帝国的统帅取得骄人战绩,其实在于给与后代留下“哦!原来深入草原与荒漠犁庭扫穴可以办到?前人能够做到,我也一定可以”的信念,激励了无数的英雄豪杰追寻两人的步伐。

智宵命人安排酒宴,自己却是出了中军大帐。

“宋君、郑君与卫国执政何在?”智宵问道。

豫让刚要答话,看到魏驹、韩庚和赵毋恤追了上来。

“下军将。”魏驹脚步比较快,离得近了问道:“往见列国之君?”

智宵眉头一挑,应道:“正是。”

战事打完了,不代表一应杂事不需要处理。

宋军、郑军、卫军全程参与了这一场战役,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总不能打赢了晋国这边连搭理都不搭理吧?

分润战利品给宋国、郑国或卫国?

首先要了解春秋的邦交规则,受到召唤的小弟无权分润老大的战利品,他们只配全程付出。

所以,晋军主将哪怕愿意酬谢参战的诸侯军队,不应该拿属于全军的战利品分润,做法应该是拿出本该属于自己那一份去分润,不能夺了晋国其余参战家族应该分配到的战利品。

魏驹勉强地笑了笑,低声问道:“郑君可否由驹往见?”

韩庚紧随其后,问道:“卫卿可由庚往见?”

看赵毋恤站在韩庚身侧,一定是要在见卫国执政的时候插一脚。

之前不是宋国牵头,要说和魏氏与郑国吗?他们还没有最终谈完,仍旧处在讨价还价的阶段。

智氏已经明确表态会放弃庇护卫国,名声极差的阳虎被派去“濮阳”处理相关事宜。

韩氏对入侵卫国显得很迫切,他们早就进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拖一天就是多损耗一天的资源,精神绷得太久也容易神经衰弱,肯定会表现得急不可耐。

至于赵毋恤为什么紧跟韩庚身侧?赵氏与韩氏之前有所约定,不等于韩氏跟智氏结盟就要立刻抛弃赵氏,完全可以是一码事各归一码事。

另外,智氏当前没有正式与赵氏彻底撕破脸,与韩氏虽然是盟友的关系,只是不能像曾经的郤氏那般霸道到人嫌狗弃,再将自己和盟友的路给完全堵死了。

韩氏愿意履行与赵氏的承诺,纯粹是带着赵氏玩,再从攻卫的自家所得中拿出来跟赵氏分润。

所以,赵氏哪怕参与攻卫,他们与韩氏是一伙。

智氏与魏氏、韩氏一伙,由魏氏和韩氏负责攻打卫国,智氏不再庇护卫国而获利四成人口。

智宵同意了魏驹和韩庚的请求。

赵毋恤本来走了,没有一小会返转回来:“下军将请留步。”

智宵都已经进入宋军的营寨,正在往宋君栾的大帐走,听到喊声停下脚步,转身看向追上来的赵毋恤,问道:“新军佐有甚急事汇报?”

晋国的卿大夫平时虽然有上下级之分,非战时的界线却没有那么严格。

毕竟,卿位有高低之分,家族的实力同样有强弱之别,担任中军将的人,他的家族未必比担任下军佐的家族强大,哪来的底气凡事想压人一头?

进入到战时就不一样了,凡事就讲个上下尊卑,为的是达到军令通达。

智宵刻意用“汇报”这个词汇,本身就是提醒赵毋恤有事赶紧说事,别拿小事来耽误正事。

“楚军既败,公子胜违令攻郑,再有多次抗命不遵,裹挟之众归国必然作乱,不知下军将能否允许毋恤率军南下攻楚?”赵毋恤问得小心翼翼。

智宵反问道:“新军佐怎知我不南下攻楚?”

从头到尾,智宵就没有透露过要收兵班师的只字半语啊!

楚军在郑国战败,有鉴于白公胜多次违抗命令在前,又有白公胜裹挟了大军回国,楚国肯定是要生乱,区别就是乱到什么程度。

既然清楚楚国会生乱,下军在这一场交战中没有出现损失,怎么可能不去楚国占一波便宜呢?

“本有意解散下军。”智宵看着变幻脸色的赵毋恤笑了一下,才继续往下说道:“新军将若亦南下,新军佐自可率军一同南下。”

换而言之,作为新军将的韩庚没有南下的意愿,会让智宵下令新军回国解散。

赵毋恤行了一礼,告辞去找韩庚了。

早已经得知智宵过来的宋国一方,宋君栾不会出营帐相迎,宋国一众大臣却是早早就在帐外久候。

“晋卿!”

子罕带头行礼,其余众人紧而随之。

智宵没有看到向巢,用膝盖骨想也知道向巢一定是去了曹地。

目前,宋国已经得到晋国的默许吞并曹国,他们不效仿楚国的方式,要的是弄死曹国有影响力或封地太大的贵族,进而达到收割曹国的目标。

之所以要弄死那些有影响力或封地太大的贵族,原因是他们活着会被并入宋国,以规则也就等于成了宋国的贵族,按照旧例是可以保留封地以及一应财产的。

只不过,宋国这一次选择了一不做二不休,非但大肆杀死曹国贵族,还杀得曹君一系绝了嗣。

当前没有诸侯去追究宋国的所作所为,不代表没有产生后续的影响。

原历史上,苏秦怂恿齐湣王攻打宋国,理由之一就是宋国吞并曹国期间犯了让曹君一系绝嗣的大罪,认为没有诸侯会帮助宋国抵抗齐国,非常有利于齐国吞并宋国。

目前的天下诸侯,知道或不知道宋国在曹国干什么的掌权者,他们一致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的人是因为鞭长莫及,也有人在做长远谋划。

智宵过来谒见宋君栾没有太复杂的原因。

主要是晋国这边的国君没有出征,要不然胜利后举行一场饮胜酒宴也就是了。

智宵过来是感谢宋国派军助战,可以是口头上的感谢,也能拿出一部分战利品分润给宋国。

有鉴于智氏日后需要宋国在商贸上给予支持,智宵答谢宋国的方式是赠送了一批战场上缴获的武器。

宋君栾等智宵告辞离去,很是感慨地对众臣说道:“智宵实乃君子,为有德之人臣也!”

那是建立在晋国卿大夫行事作风普遍霸道的基础,以至于有某位卿大夫稍微和善一丢丢,有了那么明显的对比,会获得很好的风评。

宋国缺的是几千杆戈吗?以宋国的财力,真的不会缺这么点东西。

他们感受到了来自智宵的尊重,感觉自己倍有面子,商业互吹一波,挺正常的吧?

“南下一事,诸位以为当作如何回复?”宋君栾问道。

子罕立即答道:“紧随伯国乃是我(宋国)世代国策,只是当今以并曹为首要。或可中和?遣派一‘军’听从晋卿号令,显恭顺之意。”

宋国其实不想将楚国完全得罪死。

要不是智宵表现出尊重宋国的一面,宋国君臣之前都商议好要班师回朝了。

所以,人的行事风格,真的显得无比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