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1725章 与天斗,皇帝的布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25章 与天斗,皇帝的布局

群臣眼中神光闪烁,小声交流着。

现在的大明是境内澄清、四海安宁,军力、战力都强的离谱,别说是安南等九大势力了,哪怕是海外诸国一起联手,大明也不惧。

稳定是实施大工程的基础之一,然后就是工匠、银子、物资、技术人才。

工匠大明很多,且百姓达到近两亿,大把的银子能征召百万以上的民夫参与,技术人才也在储备中,华夏河道治理这么多年了,人才极多。

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据了,还差什么?

“粮食!”

“粮食!”

袁可立和毕自严的声音同时在皇极殿中响起,打断了小声议论的群臣。

“没错,最为关键的一项就是粮食。

不管有多少技术人才、不管有多少银子、不管规划的再好,你总不能让百姓空着肚子干活吧。”

“诸位可不要忘记了陕西大灾的严重程度在增加、范围在持续扩大!”

“银子就能买到粮食吗?或许前期能二两、三两、乃至五两银子能买到一石,但后期呢?”

“我们的目的是藏富于民,让百姓有银子,拉动商事的发展,各行各业形成良性的循环,如果粮价过高,百姓赚到的银子都用去买粮食了,其他行业还怎么发展?

甚至说因为缺粮导致粮价过高,百姓一个月赚到的银子买到的粮食还吃不饱。

银子都让富商们赚取了,那我们的打算都是落空了。”

呼……

一语惊醒梦中人,群臣皆是心中猛地一震。

民以食为天,吃不饱饭,其他都是白搭。

不待他们细想,崇祯看向众人:“诸位爱卿,朕也不瞒诸位你们了,以钦天监的观测和朕的直觉,陕西的旱灾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短则三五年,长则六七年都是有可能的,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那大明至少有一半的地域都将持续大旱,大旱之后必有大灾,这个灾到底是大涝还是瘟疫、或者是其他天灾都不好说,

但你们去查查历史上的记录,不说每一次都这样,但至少七八成以上的有大灾的。

若是地动什么的,那只是短时间的,可若是大涝、瘟疫,那至少都可能持续几年的时间,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大明至少还有十年、甚至更长的苦日子要过。”

嘶……

群臣皆是倒吸了口凉气,眼中的震惊之色再次浓郁了几分。

皇极殿内安静的能听见彼此的心跳,然后呼吸逐渐沉重了起来。

刚刚外海诸国、中南半岛、大明国库收入以及江淮运河带来喜悦和憧憬之意一扫而空,眼中皆是凝重之色。

他们没有怀疑皇帝的话,自皇帝登基之后的种种让他们对皇帝的话是无比的信任。

他们在这一瞬间似乎明白了什么。

皇帝为什么登基之后就开始搞还地于民且严禁买卖?他们以为皇帝这是团结百姓,利用庞大百姓的力量来压制富商士绅。

富商士绅再有势力,既得利益的百姓不跟随,那就是一场空。

皇帝为什么要在澄清吏治、惩治偷税漏税的时候不要银子,只要粮食?

出征草原、覆灭建奴、东征扶桑,这些都可以说新仇旧恨一起算了,但为什么要算计中南半岛诸国?

可能就是看上了中南半岛诸国的广大、肥沃的平原了,南北横跨数千里,大灾范围总不会横跨这么大吧。

还地于民且严禁买卖那是让百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退路、有希望,大灾过后能立刻恢复耕种,只要能耕种迟则大半年,短则三五个月就能收获;

不惜每年折耗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的粮食轮换也要储备一亿两千万石粮食,那是为了应对大灾。

只要不是一半以上的百姓受灾,储备的粮食都能让受灾的百姓在两年内有口吃的,哪怕是顿顿喝粥也总比饿死要强吧。

占领中南半岛,那是想以那里一年三熟的耕地产出更多的粮食,一是满足大灾所需,二是移民一些百姓过去。

移民五百万百姓去中南半岛,那这五百万百姓就不会挨饿,灾区少了这五百万百姓,就能省出五百万百姓的口粮给其他人。

迁移的五百万人口以人均五亩耕地算,一年三熟哪怕是大明境内的七成,能产出一亿零五百万石粮食,至少能提供五千万石给灾区。

从四川等地运送,要比沿海运送缩短一半的路程,消耗也会少很多。

朝廷提供的只能是稀粥,想要吃饱、生病了能有银子看病,那就得付出劳动力,而大基建中的修运河是为了让百姓有赚到银子的地方。

他们现在才发现,皇帝自登基之后就开始下了一场天大的棋,天下百姓、群臣都是手中的棋子,而对手则是老天爷。

他们不知道皇帝为何如此在自信大灾一定会来临,但在这种大事儿上,不管以后会不会出现,早做准备一定是好的。

“海外诸国的银子、物资等等从南海水师南下,再运回,那都需要时间,而且物资、银子等等都没法直接变现成粮食,我们唯一能得到大量粮食的方法只有三种。

一是农业研究院研究出高产的水稻、小麦等等,哪怕是亩产提升半石都能应付持续的大灾,但这明显不可能。

若是真有这么好突破,那华夏百姓饿肚子的历史也不会一直持续了。

二是外部获得,诚然能让海贸的商队携带一些回来,但海外就一定会有那么多粮食吗?又能携带多少的粮食?能否保证准时准点的送到大明?

大明沿海到西北数千里地,估计运回来的粮食至少的消耗一半。

第三种就是多种地,可大明的耕地目前只有这么多,倒不是没地儿,只是开荒需要时间、人力也有限。

可现在我们有中南半岛了,那里近一半是高地、平原,土壤肥沃、一年三熟,能够提供大量的粮食,所以咱们又回到早朝刚刚开始的话题上来了。

毕爱卿说中南半岛是大明未来十年、三十年的头等大事,这话朕赞成,问题是怎么能迅速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