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勒一直吐槽嵬名阿埋的无能,一座平夏城攻击十多天,还是十倍兵力围攻。当他真正与宋军短兵相接,才发现他还是低估宋军战力。
妹勒实在没想到宋军出了山口突然分成三路朝平夏城方向冲去。姚雄率领一万五千余人中路,种朴一万五千余人右路,董平率领一万五千人左路,三路人马齐头并进往平夏城杀去。
妹勒只得分兵阻截,这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在狭长的河谷上,宋夏两军打成一团。战事一起,妹勒就有点力不能敌的直觉,中路宋军冲得非常凶,两侧宋军有意无意落后一个距离,狭长的战场妹勒唯一有机会攻击的只有中路的侧翼,但中路又被宋军两侧有意无意护住,这变成了正面硬抗。
妹勒想在河谷拉扯的构想无法实现,这等于把西夏骑兵最大的优势,来回机动发挥不出来。妹勒不得不做最后的选择,用他手里三千重骑铁鹞子冲击其中一路。
妹勒脸色非常沉重,他必须有效的击溃一路,给整个宋军造成士气影响,回过头来包抄其他两路。
……
宋夏战事持续百年,但这二十年铁鹞子再未与宋军有过大规模交战,西夏战力的下滑决定他们并不轻易动用这支重骑,这几乎是西夏人心里的一条屏障,他们自信这支不到七千的战术队伍正面战场能击溃任何宋军。当年西夏战神李元昊每每出动铁鹞子必有所获。
妹勒心中澎湃,作为一个西夏将领有幸在宋夏战争中指挥铁鹞子硬战,重现当年的辉煌,还有什么比这个兴奋的呢?
妹勒亲率铁鹞子朝左路冲去……
董平第一时间发现前方压力骤减,西夏兵朝战场左侧拼命退,拉开他正对面的空当,然后他看到远处隐约的铁甲。
董平是杨兴武这一代最年轻的人,他其实比杨兴武这一代人低了半辈,杨兴武把他带回太原就是都看好他的能力。
董平内心震动,脸上却不动声色,大声喝令前排将士停止追击,以他为中心集结。又命令传令兵给后方杨志和刘仲武带去命令,做好他被洞穿的准备。西夏铁鹞子名声在外,当他笃定前方就是铁鹞子,不敢有丝毫的侥幸,不能让对方冲击太深,这会很容易把队列带散带乱。
刘仲武和杨志对于董平这个紧急传令有些奇怪,刘仲武疑惑的道:“能直接洞穿董将?”
杨志说:“不管什么原因,我们赶紧收缩集结。”战场上所有信息必须按实传达,这是杨家军的守则,董平仓促来不及传来具体原因,作为后军的他们相信就是,前方要被洞穿,他们不行,要不阵势一乱,刚刚退却的西夏人会蜂拥而上撕碎他们。
……
跨过二十年时间长河,西夏精锐重骑兵铁鹞子和大宋精锐步兵再次在战场上对决,演绎当年的生与死。
西夏铁鹞子集群冲锋。他们身后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马蹄声如雷鸣般震撼大地,尘土飞扬,如巨大的龙卷风从战场上肆虐而来,盔甲反射着阳光,闪烁着幽幽的黑光。
董平结阵有些仓促,前排来不及搭建据马栏,只得长枪和盾手紧紧靠在一起,以人为盾来阻止对方的马速。铁鹞子以锥形尖锐的切入阵中,前方战线声撕呐喊血肉横飞。
正如董平所想他只能减缓对方冲击烈度,无法完全阻拦这种切入。他能做的就是平民维持战线不乱,寄希望后方不会一战被打穿。
杨志和刘仲武这时候已经知晓前方战场变化,但队伍和董平拉开不大,铁鹞子余势依旧在,很快再次狠狠切入阵中。又是人仰马翻血肉横飞,杨志和刘仲武不顾生死的从两侧挤压西夏的锥形,终于堪堪稳住局面。
前面的董平,后面的杨志和刘仲武内心都暗叫不好,他们虽然保住阵势,却也根本无力反击,他们陷入苦战,西夏后续部队开始围向他们。
厢军和禁军有没有差距?有!比如身上的装备,战场上处于劣势时候很多弱点就会被放大,一旦你无法扭转,这种放大就会是持续性乃至最后崩盘。
庆州两支厢军在被铁鹞子冲击中,身上铠甲不够厚的劣势体现得就非常明显,加上本就是在行进中相撞,阵势也来不及做到调整完全,能维持战线不崩盘,全凭日常训练,还有基层与监军队不少人有过鏖战经验。
杨志对刘仲武道:“刘将,得往前反冲一波,要不撑不久。”刘仲武手里的一队亲兵是唯一能组成建制的部队。也是在铠甲上唯一不处劣势的军队。要知道,两个人不要命战场上互砍,有没有好的铠甲是能决定胜负的。
刘仲武已经从初上战场的震撼中缓过神来,左右一看点点头,西北男儿没有什么好怂的。刘仲武带着人往董平方向奋力杀去,这是这片混乱战场宋军有限的反击。
……
中路姚雄已经发现左路庆州军遇到困境,他传令部队往左转,必须减轻左路压力,同时让人去告知种朴,他去救左路军,右路种朴不用等他,往平夏城方向冲就是。
姚雄在中路是看到西夏铁鹞子冲击左路的,他甚至预备好左路被打崩的打算。左路没有崩掉,他已是极其诧异。杨家一系,和他平夏城之战中看到的相差无几,不乱!某个人做到悍不畏死容易,一支军队做到处劣势不乱很难。
姚雄并没有直接冲进阵中,那样只会更乱,他往铁鹞子冲击的后路杀过去,截断西夏的后续队伍,给庆州军形成保护。
……
种朴听闻那边的消息,没有儿女作态,命令本部加速进军平夏城。只要他们这支援军抵达进入平夏城,整个战事胜负就已注定。攻不下平夏城,整个西夏泾原路的战局就没有变化,这时候西夏人就得寻思其他路的损失,那些冲出来建成的寨子,而平夏城依然还会是威胁天都山乃至西平府兴庆府两府的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