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原神里退休摸鱼的组团神明们 > 第1388章 有的时候,文言文看多了,真的非常容易让人带入进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88章 有的时候,文言文看多了,真的非常容易让人带入进去。

(之前提到的几个脑洞都没有收到回复,看来是都不想看。

既然都不想看,那还是不写了吧。

另外,因为我最近买了一部分书的原因,所以最近沉迷于看书之中。

目前阅读的有《三国志》,《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买的都是原版文言文的那种。

看的人是心潮澎湃,但是对人的影响也挺大的。

怎么说呢?可能是我们这个国家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部分基因遗传吧。

就是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哪怕你可能无法理解这个文言文的意思,也总能感受出这个文言文中想要表达的那种意境和情绪。

会不自觉的代入其中,然后我这个人又有个习惯,就是在阅读这些书本的时候,不包括网络小说啊。

看到我认为非常精彩的部分,会不自觉的大声朗读出来。

以此体悟书籍作者和当时书中所描写的场景,以及身处这个场景和事件中的人的情绪。

这会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能更好的体悟到书中人物的情感。

但是这样做的好处是代入感非常强,仿佛自己真的看见了当时书中人物所处的场景一样。

坏处是代入进去之后容易出不来,导致说话方式跟思维模式受到一些影响。

就像最近看《三国演义》看多了。脑海里一直都萦绕着文言文的各种话语和说话方式。

导致有的时候说话或者在码字的时候不自觉的就会跳到文言文上面。

好,在都发现过了,及时更改了,当然也可能有没更改的,但应该不多,只有一小段左右。

如果最近有看到书里出现文言文段落的,尽量理解一下,反正以我的水平也写不出来什么太难懂的文言文,出现什么文言文段落的时候,就是我大概脑子又犯抽了。

不自觉的写成了文言文段落,所以有看见的海涵一下。

不过有一说一,在看完《三国演义》的电视剧,在看《三国演义》之后,那种文言文的风格和说话方式真的让我沉迷耻辱,满脑子都是各种文言文。

有时候写着写着,就把姜尸简化成尸了,有时也会不自觉的模仿一些文言文的说话方式。

之前在店里大声朗读《三国演义》段落的时候,因为太入迷,没注意到有客人来了,还是被人提醒之后才看见的,多少有点尴尬。

不过有一说一。《三国演义》是真好看啊,尤其是把《三国演义》跟《三国志》放在一起看的时候。

不仅可以体验小说跟历史中不同的人物形象,还可以看见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记载。

比如说三国中最着名的人物也是1800多年过去仍然希望着能赢的蜀汉政权的创造者和领导者。

先主刘备刘玄德。

我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是把《三国志》放在一边,然后再《三国演义》写到一些人物历史生平的时候把《三国志》翻出来,对照《三国志》看的。

然后刘备前期比较着名的一个事件就是刘备当了县令之后,受到上面派来的督邮的审查。

结果因为刘备清廉没有钱贿赂,导致督邮对他极为不满,因此想要告刘备的黑状。

但是没想到刘备的人员太好,而且爱民如子,与民秋毫无犯。

当地的人们都非常支持刘备,哪怕都有想尽了一切办法,当地的人们也都夸刘备是个好官。

这把督邮气的不行,然后督邮就想了一条恶计,干脆直接凭空捏造,诬告刘备。

在《三国演义》里,这一段是督邮为了诬告刘备,特地把当地的县令还是谁抓起来打到濒死,然后被路过的张飞撞见,接着张飞直接把毒油从驿站里拖了出来,绑在外面一顿毒打。

之后刘备和关羽听完了张飞暴打督邮的消息,吓得赶紧来到驿站这边。正巧碰见张飞要杀督邮,于是刘备和关羽把张飞拦住了。

之后的发展就是张飞和关羽都想杀督邮,但刘备仁慈,因此放过了督邮,只是将自己的官印还给了他,又带着自己的两个兄弟浪迹天涯去了。

而记住《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刘备仁慈放过了督邮。

对比《三国志》来看的话,这一段就是纯纯搞笑故事了,因为《三国志》是另外一种记载。

在《三国志》关于这一段的记载中,前面的发展基本上都和《三国演义》差不多,但是在处理督邮的事情上发生了改变。

《三国演义》中是张飞打的督邮,刘备仁慈放过的督邮。

而《三国志》中,督邮诬告刘备不成,就干脆不见刘备,一直拖着刘备,让刘备的官坐的不安稳。

而刘备又不想养着这个白吃白喝的督邮,就想问问对方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贿赂不收不行,是不是?

结果几次去都没见到人保留被搞得火冒三丈,好不容易见到一次人之后,督邮还羞辱刘备。

刘备气的直接从驿站里出来,不想搭理都有了,结果走到半路越想越气。

正应了后世的这句话,忍一时越想越亏,退一步越想越气。

刘备走到半路越来越气,最后干脆返回驿站把督邮抓了出来,接着绑在外面一顿毒打。

关羽,张飞两个人都没劝住啊。

最后还是督邮被打的都快死了才不停的哀嚎哭求,求刘备放过他,最后把刘备哭消气了。

才放过了督邮一命。

而《三国志》中关于这一段的记载有一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

叫先主大怒。

懂点历史知识的应该都知道,刘备在后世多被人尊称为先主。

甚至是在明朝还是哪朝时期,还有人为天下的五大剑法做了一个总结。

其中有一个剑法叫顾应剑法,根据这个总结记载,顾应剑法就出自刘先主之手。

而五大剑法中的另外一个纵横剑法还是什么剑法是出自马超之手。

这个五大剑法因为距离三国时期太过久远的原因,所以里面的真实性一直有待考据。

大多数人对这个记载的看法是古代有习惯将一些事物寄托在先代名人身上的习惯。

以此来为这件事物增加传播度和可信度。

说白了就是正事。不能理解的就想一下现在的某些产品打着什么百年传承,千年传承的旗号宣传就明白了。

这就是和古人寄托先代名人一样的。

目前都认为顾应剑法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是更大的可能是总结五大剑法的人,只是将这门剑法寄托在了刘备的身上,而刘备本人可能会用剑,但不一定就创造出了这个剑法。

而《三国志》中的先祖大怒,意思就是说刘备在当时非常生气。其附加的被动效果就和《三国演义》中的云大怒一样。

差点没把督邮给打死。

而这一段如果分开来看其实都还好,但如果放在一块来看就非常喜感了。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仁慈,放走了督邮。

《三国志》中说先主大怒,差点打死督邮。

只能说《三国演义》为了维护刘备的仁慈,真的是不遗余力的往张飞身上放一些刘备的狠活。

而《三国志》就实打实的突出了刘备的烈了。

一言不合就把人打个半死。

说起历史中的刘备有多强,那还真和《三国演义》里写得不一样。

博望坡那把火是刘备自己放的,应该都知道了,当时没有诸葛亮,是刘备自己带人打的。

然后《三国志》中还记载了刘备戎马一生,在江东鼠辈那边知道刘备要伐吴之后。

孙权和自己的臣子们都人心惶惶,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刘备。

一切的原因都因为刘备自己不仅是一个可能位列一流的武将。

本人也十分精通军谋滔略。

在《三国演义》中记载刘备借了大半个荆州攻打了一个南郡。

而《三国志》中刘备只借了一个南郡,然后攻打下了大片的荆州。

这个时候我们的诸葛丞相还在忙活跟孙吴那边交代的事情呢。

《三国演义》里刘备相当于借了大半个省,然后攻打了一个县。

《三国志》里就狠了,相当于借了一个县,然后反手把大半个省给打下来了。

当时连驻扎的地方都需要借别人的地盘,就凭着自己手里的那么点人,硬生生打下来了大半个省。

而且速度快到孙权那边都没反应过来。

刘备这么狠的一个人,东吴当时都不知道要怎么面对刘备的攻打,甚至觉得他们都完蛋了。

结果就偏偏赶到了那么一个时节,刘备只能驻扎在森林里,然后一把火全没了。

只能说也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

关羽赶上了暴雨时节水淹七军。

刘备却赶上了酷暑时节,只能在森林的阴凉处歇息,结果天干物燥,一把火烧过来。

现在都难以扑灭的山火,何况在那个时候。

话说三国里用火攻的好像都没什么好下场。

周瑜火烧赤壁,然后病死了。

刘备火烧博望,然后病死了。

丞相火烧南蛮,然后病死了。

陆逊火烧夷陵,然后病死了。

三国时期几场着名的火攻,结果最后都是病死的。

你那三国时期的火有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