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了农资社的铺垫,七个大队对向暖的工作那是表现出了相当积极的态度,只要农资社那边说要收什么,这边大家伙干完集体劳动后有的就在家抹黑干活,比如之前编工艺品的。

以前都是七点就睡了,现在都要加班到九点才睡,第二天又早起干活,就为了多挣几个钱。

在吃苦耐劳上,就没有哪个民族能跟我们比了。

九月中旬,刘志全那边寄来了一个包裹,是他专门为这片茶山配的专门给茶树治病的药,上面写了怎么用。

向暖拿到包裹后,先给刘志全打电话问了下这个药的费用。

刘志远在电话那边道:“这个费用就算了,正好我们这边也要研究的,你先看看有没有效果再说。”

向暖一愣,玩笑地问:“那就是我这边茶山现在是处于试验阶段呗。”

刘志全也笑着道:“也可以这么说,那用不用就看你自己了。”

向暖哈哈大笑:“为科学贡献,那这点觉悟我是必须有的。”

两人在电话里说了几句后向暖就给一大队大队长打电话,让他找几个汉子来准备喷洒农药了。

因为喷洒农药要背一个很大的水箱,一般妇女长期背会吃力,这活儿得老爷们干。

整个茶山,十几个人一起喷了三天才全部完成。

剩下就要静观其变了。

于是向暖跟老倔头两人白天都待在山里,有一点变化都要记录下来。

好在几天后,茶饼病得到了缓解,向暖给刘志全打了电话后,刘志全让她继续观察,要是不行就要再喷一次。

向暖记住了。

后期又喷了一次药。

陆陆续续忙过这一阵,各个大队地里的秋收也开始忙了。

砍黄豆,摘棉花,割芝麻,挖番薯,每一样农活都是琐碎又重复的。

地里的这一茬农作物收获后,这些地稍微晾晒一段时间,然后在几垄地中间挖一个土包,将晒干了的家畜粪便肥料用草包裹好在,再留一点在外面,其他埋在土包里,慢慢燃烧。

烧过后的土包会放个十天半个月,等一场秋雨下来后就要再次翻地,要开始种冬小麦跟油菜了。

而之前烧的土包,就成了最简单的一种肥料,会盖在种子上面,为种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之前说了,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钾,能起到很好的施肥增肥效果,更何况里面还加了晒干的家畜粪便。

在化肥还比较单一的年代,能不能丰收除了看老天爷外,其他真的全靠一代代积累下来的智慧经验。

这个时候的水稻不是杂交的,亩产能有四五百斤那都是高产了。

要是遇到个干旱,一亩田水稻亩产也就两三百,甚至颗粒无收。

也就现在,有了杂交水稻,又有各种肥料,在多种手段的干预下亩产才这么高,老百姓才能吃饱肚子。

杏花公社这边是种早晚两季水稻的,晚稻收割要到农历十月中下旬。

所以全公社的人都先忙着把地里的农作物收了,再种了,下一步就是收割晚稻。

男人们妇女们开始种地,老人们,半大的孩子们开始上山寻找各种菌类了。

秋季的山里菌菇也是非常多的。

为了不采摘到有毒的蘑菇,向暖还跟老倔头一起上了山,把能找到的各种菌类都摘了回来,然后在系统的指挥下,将这些蘑菇分成有毒跟没毒的。

然后又通知各个大队成立一个摘蘑菇小组,让小组的人都来学习,什么样的蘑菇能摘,什么样的不能摘。

再由这些人回去教会村民们。

七个大队来了三十五个人。

公社的操场上,向暖向拿着大喇叭喊:“看清楚有毒的,再仔细认识一下没毒的。千万不要搞混淆了,咱们摘错了毒蘑菇再把毒蘑菇卖到城里去,那是会把人吃死的,是要坐牢的,明白没有?”

有些人听说还要坐牢就有些害怕。

“这几种蘑菇的名称我都写下来了,也抄写了七份,你们带回去让大队在组织村民们学习学习。

千万要认真对待,谁要是出了事以后摘来的蘑菇我肯定是不敢要的。

你们上午就在这里学习,等下我会来考核,全部答对,就可以回去,明天就能带着你们大队的人开始进山摘蘑菇。

答错的就留下来继续学习,不愿意学的或者觉得自己学不会的,回去让你们大队换人来。

真不愿意学也没事,那你们就看着别的大队挣钱,过年吃香的喝辣的,你们就喝稀饭吃咸菜吧。”

有人笑有人满脸忧愁。

毕竟来的年纪都不小了,都不识字,所以这记性就更不用说了。

年纪太大的虽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大部分还是能分辨的,毕竟有些人都是经常上山摘蘑菇的,有经验。

一上午下来,也就几个年纪有点大的记不住,只能把向暖抄写的纸张带回去,明天换人来。

基础学习过关的人,回去后就组织村里的孩子们还是进山摘蘑菇了。

山是集体的山,所以摘的蘑菇也都是集体的。

摘蘑菇的人也都按照工分记分,到时候也根据工分来分钱。

所以大到只要能走动路的,小到三岁的,都拎着东西进山“扫荡”。

除了蘑菇,还有各种野生的山楂,毛栗子,板栗,要是幸运的话,还能挖到一些草药。

目前就各种草药给的价格最高。

蘑菇分品种,晒干的蘑菇收购价从一块到两块五不等。

因为蘑菇的品种不同,所以折干率也不一样。

一般都是八九斤蘑菇才能晒成一斤干蘑菇。

刚开始几天一天能找到八九斤的蘑菇也是极限了,一天能整个一块钱,谁不愿意干?

要不是各个大队规定了劳动力必须出工,很多人都愿意上山摘蘑菇,不那么累,工钱还差不多。

因为采的人多,蘑菇就越采越少了,有时候一天也就只能摘个两三斤,这都还是运气好。

于是就有人把目光放在别的东西上了。

毛栗子很便宜了,五分钱一斤,一开始都没人摘。

后来蘑菇摘不到了,众人也就开始择毛栗子。

这东西压秤,一天干个十来斤也不成问题,这不也就有五毛八毛了吗?

等把这些野生毛栗子霍霍光了后,大部分老人小孩就没事干了。

少部分懂草药的人,就开始挖草药了。